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6家银行深陷高新张铜9.6亿贷款黑洞(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3:14  21世纪经济报道

16家银行深陷高新张铜9.6亿贷款黑洞(3)

  对比2006年和2007年的财报也可以发现,高新张铜的短期借款中,抵押和质押贷款占比增加,而保证借款的规模出现下降。

  截至2007年末,公司抵押借款为3.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84亿元;质押贷款净增加3292.26万元;保证借款余额为4.2亿元,同比减少2380万元。

  前述另一家大行人士称,事实证明,采取动产质押,封闭运作的方式,该行相关贷款的资产状况要好一些,目前已回笼过半的贷款,风险较小。

  关联担保之忧

  “(目前)已有银行采取资产保全措施。”上述张家港银行业人士透露,由于采取保全措施的银行并非个案,有关部门也正在协调这一问题。

  “想做到债权银行‘同进退’,困难较大。”前述大行人士直言,首先,各个银行的贷款方式不同;其次,每家银行分支机构的相关权限也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为高新张铜提供担保的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张铜集团”),自身还欠下高新张铜0.505亿元的款项。

  截至2007年末,杨舍镇政府控制下的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持有高新张铜8.146%的股份,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持股30%的中国高新投资集团。而杨舍镇人民政府同时持有江苏张铜集团95%股份。其实,江苏张铜集团曾在高新张铜进行股份制改革前,持有公司45%的股权,在2001年将持有的全部高新张铜股份转让予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后,“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7月9日,高新张铜公告称,2007年度,该公司与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张家港市新天宏铜业有限公司、沭阳凯尔顺铜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大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大华铜业有限公司因业务及资金往来等原因,形成了一定的其他应收款,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而江苏张铜集团分别在张家港市新天宏铜业、张家港市大华铜业和沭阳凯尔顺铜制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中分别持股60%、70%与75%。

  公告续称,截至2008年6月29 日,公司与上述五家企业之间其他应收款合计为2.533亿元,公司存在对上述其他应收款不能全额收回的风险;如公司不能完全顺利收回上述其他应收款,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进而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由江苏张铜集团担保的部分银行贷款,上述大行人士直言,“这种左手跟右手的担保,没什么实际意义。”言下之意,债权银行以担保方式发放的贷款,将面临较大风险。

  前述接近债权银行的知情人士表示,已有债权银行对到期贷款进行了续贷;而这部分贷款正式由江苏张铜集团和股东郭照相提供连带担保责任。

  记者手记

  大客户之痛

  近年来,银行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贷款“垒大户”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但贷款集中度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资金面比较宽松,企业扩张冲动强烈,摊子铺得过大,导致负债率偏高,相应产生了短贷长用、连环担保等问题。

  然而,今年以来,受信贷规模控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集团贷款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资金链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再加上一些企业原本被资金面宽松、企业快速发展所掩盖的管理能力弱、企业主个人品德欠佳等问题集中显现,导致大额授信风险明显增加。

  近日“问题”不断的高新张铜无疑是个最好的例证。

  作为防范大额客户授信风险的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首先要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全面了解客户的股权关系和其他关联关系,全面分析客户所处的行业及其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全面掌握客户的总体授信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测算客户的授信上限和生产经营所需的实际资金,并按照项目和生产进度序时发放信贷资金。

  与此同时,要对本行的信贷政策与授信分布情况进行认真的检讨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合理控制授信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和某个企业集团的集中情况,防止和控制授信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隐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高新张铜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