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还原三年前建行IPO定价博弈全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 06:31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李峻岭/文

  “建行经营得越好,美国银行越赚钱。赚的钱越多,我们的罪状越大。但是国家赚的也越多啊。现在有评论认为,只要美银赚钱,建行就是贱卖,能这么看问题吗?”

  三年前,美国银行正式入股中国建设银行时,建行“贱卖论”便如影随形;三年后,风波再起。此次风波源于美国银行向中央汇金公司行使认购期权,以每股约2.42港元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分析称,按照5月27日建行H股收于6.65港元计,美国银行账面盈利达254亿港元。

  “这是一种利益的平衡。基于资本市场的常识,1.15倍不构成贱卖的理由。”6月13日,现任建行首席财务官庞秀生(CFO)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建行每赚10元,国家可得8.5元。庞秀生全程参与了建行重组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及上市。

  引资、上市、行权三阶段定价

  尽管过去已有三年,但对庞秀生而言,往事历历在目。

  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制上市是确定的方针。庞秀生说,建行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确立了三个标准:一是必须是国际知名大型境外金融机构,总市值300亿美元以上,总资产3000亿美元以上;二是这些金融机构要具备专长和领先优势,愿意向建行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其中国战略和建行没有根本冲突。建行还提出,战略投资者必须在建行上市时,以首次公开发行(IPO)价格购买建行股票。

  根据这些标准,建行与20多家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初步接触。一轮接触下来,应者不多。有的出资额少于5%,而又同时提出了较为苛刻的附加条件:介入建行一些核心业务方面合作。“他们认为单靠投资难以满足回报率要求,所以想在业务合作方面赚些钱使投资回报率达到目标要求。”庞秀生说。

  2005年3月,经过中介机构的介绍,美国银行和建行开始了最初的接触。

  与美银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美银内部对投资建行也有不同意见。在双方签定谅解备忘录之后,在双方通力配合下,短短一个月便完成了令双方都满意的尽职调查。

  “当时,国外的舆论并不看好双方合作,本质上是对中国银行业不看好。”庞秀生说。有报纸评论说美银“进入了中国大赌场”,美国银行很多人就把这些外部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传给美银董事长刘易斯。刘易斯不说什么话又将这些转发给负责谈判的高管格利高利•科尔,科尔急了,找到刘易斯说,咱们究竟干不干,还没有交割,结束还来得及。最后,刘易斯拍板:坚决做。

  2005年6月17日,双方正式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美银入股建行“三阶段”定价被确定如下: 一是在建行IPO前以2004年12月31日建行账面净资产的1.15倍购买25亿美元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二是在建行IPO时以IPO价格购买5亿美元建行发行的股份;三是在2011年3月1日前,美国银行有权从汇金购买股份,行权后美国银行最终持有建行不超过19.9%的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以IPO价格为基础,加上逐年递增的利息率。根据计算,美国银行30亿美元的入股加权平均价格相当于建行2004年净资产的1.26倍。如果将期权的行权价格折现计算进来,入股价格还会更高,约相当于净资产的1.7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建行贱卖怎么看

    建行:贱卖论存在严重误解

    建行反驳贱卖论称国家享受绝大部分利益

    建行高调回应贱卖论

    建行驳斥H股股票贱卖说法

    美银出手 建行真的贱卖了吗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