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盐收编无助南风化工腾飞 承诺或成空(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20:10 财时网-财经时报

中盐收编无助南风化工腾飞承诺或成空(3)

  南风化工的资产

  再说说南风化工。曾有人给出一个等式来说南风化工的企业价值:南风化工=钾盐基地+世界第一的芒硝基地+“中国死海”旅游。这三个概念中,就现阶段来看,仅有芒硝的评价是货真价实。

  从市场供需来看,钾肥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但这与南风化工关联度不大。

  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资源全球分布严重不均,据报道我国仅占世界资源总量的1.63%。2005年国内钾肥缺口达80%,我国未来大型钾肥项目2009年达产后,仍有62%的缺口。有证券公司分析说,随着国家对钾盐湖开发力度的加强,相关企业的受益程度明显得到提升。其中包括股价高企的盐湖钾肥冠农股份等。

  但是仔细翻看南风化工业务,尽管南风化工号称有中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但其钾肥业务只占公司业务比例的很小部分。以2004年单独披露的硫酸钾肥数据为例,南风化工硫酸钾和复肥收入0.77亿元,毛利亏损295万元。而当年南风化工总收入为26亿元,硫酸钾部分不到3%。且截至2006年南风化工对生产硫酸钾肥的山西钾肥有限公司(南风化工同中国烟草总公司于2000年合资组建,南风控股51%)的累计投资损益亏损达5920万元。

  南风化工产品众多,品牌繁多,但最主要的产品是洗衣粉和元明粉,二者收入占总收入的66%。(见图2)。南风化工真正的核心业务还是无机盐产品(包括元明粉、硫化碱和AES)和洗涤用品,2006年营业收入数据显示,日用化工产品占比49%,无机盐占比35%。

  此盐非彼盐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南风化工的“盐化工”和中盐的“盐化工”有很大的差别。此盐并非彼盐。

  南风化工集团拥有的运城盐湖面积为132平方公里,号称中国最大的硫酸钠型内陆盐湖。这个盐湖最主要资源是芒硝,化学名称叫十水硫酸钠。芒硝经脱水处理后成为无水硫酸钠,俗称“元明粉”。南风化工元明粉产销量目前是世界第一,据报道2006年南风元明粉产量约18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22%,以元明粉为基础原料,南风化工又生产了硫化碱和AES等深加工产品。

  只是这个世界第一的含金量有限。从加工工艺来说,元明粉的加工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从资源储备来说,我国芒硝储量约200亿吨,居世界首位。除了运城,在青海、四川、内蒙古、江苏、湖南等地均有大量芒硝储量。

  从中盐已投资项目来看,中盐的盐化工产品主要是纯碱、烧碱、盐酸、PVC等,精细化工产品以无机氯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原料主要是氯化钠,经过电解等工艺流程制成。

  一边是硫酸钠(南风化工),一边是氯化钠(中盐),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盐和南风化工的“盐化工”业务不具备相关性。

  而就在中盐和运城盐化局签订协议当日,南风化工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朱奇立还表示,“未来南风化工的定位依然是以无机盐为主,中盐进入后应该也不会改变这一主要方向。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对元明粉需求的不断提高,中盐的进入有助于帮助南风化工将这一块业务做大。”

  这样以来,在央企“突出主业”的要求之下,中盐将业务装入相关性很小的南风化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迷你”央企债台起舞

  “五年内总投入53亿元人民币,将南风化工的国有控股公司中盐运城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中盐的承诺言犹在耳,但冷静分析就会发现,53亿的投资更可能是谈判时的筹码,而不是真正的业务需要。

  前面讲到,南风化工的主要资源是芒硝,芒硝是元明粉的原料。那元明粉能用来做什么呢?

  元明粉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其最大的用途就是作为洗衣粉的填充剂,我国目前生产的元明粉约有七成用于洗涤剂和硫化碱工业。这也是为什么南风化工的洗衣粉产品是它的主要产品的原因。在过去的6年里,用途稳定的元明粉的内需和出口量基本上以10%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化工报》2007年4月19日文章预测,未来10年,市场对元明粉的需求还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在南风化工所有产品中,元明粉的毛利率最高,为36%,这是其坐拥运城天然盐湖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南风化工的元明粉除自用外,还同时供应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企业。但日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南风化工旗下的“奇强”系列洗涤产品的毛利率仅有10%左右。

  在目前的“硫酸钠型盐湖——芒硝——元明粉——洗衣粉”的产业链条上,南风化工有超稳定的产业布局。在芒硝的市场需求没有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丝毫看不出投入53亿巨资能做什么。

  此外,即便是有53亿资金需求,以中盐目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财务状况,筹集这些资金颇有难度。

  贵为中字头央企的中盐实际上是巨人中的小个子。2006年度159家中央企业销售收入8万亿,利润7564亿元。而同年中盐销售收入51亿,利润仅1.5亿。(见图3)

  即便是这样的收入规模,还是依靠最近2、3年大规模并购和投资形成的。

  在国资委推出的“央企重组路线图”中计划,到2010年将159家央企缩减到100家。在此背景下,央企纷纷以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扩大规模。中盐也自然不甘落后。2005年3月,收购(无偿划转)内蒙古吉兰泰盐化公司64%股权,实际控制兰太实业(600328);2006年10月,中盐镇江盐化、上海氯碱化工和镇江政府成立盐化工基地,共投资28亿元;2007年5月增资控股(占65%)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盐株化成立。

  迅速投资,迅速扩张,但同时也迅速地透支了现金创造能力。分析中盐现金流向,可以看到中盐通过不断举债支撑对外投资,使其资金链条极其紧张,总体偿债能力弱化。(见图4)

  2006年中盐的资产负债率为62%。较之2005年70%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不少。但依然比央企55.8%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出近7个百分点。(见表2)

  承诺或成空

  在国资委提升央企经营质量的大背景下,资产负债率的增减,也是考核央企负责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07年底举行的央企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李荣融表达了对部分企业偿债风险加大的担忧,李荣融指出,“少数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短贷长投,也加大了财务风险”。

  较之中盐承诺给南风化工的53亿元,中盐其他嗷嗷待哺的项目的资金需求更为迫切。2007年9月,中盐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5 亿元人民币,全部用于兰太实业的控股公司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年产40 万吨聚氯乙烯项目。项目总投资为40.70亿元,除发债募集资金外,项目的建造资金将全部来自公司自有资金,不足部分还将由银行贷款补足。

  如此一来。借壳整体上市进行直接融资,无疑将成为中盐的必然选择。但主业和中盐相去甚远的南风化工,也并非中盐理想的借壳对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意见。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南风化工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