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蓝中之蓝(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6:04 第一财经日报

  平安:中国金融混业经营先行者

  陈天翔

  中国平安(601318.SH)股价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所拥有的“江湖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改变,其新近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更让一部分市场人士觉得这个被冠以“中国的汇丰”、“中国金融业的沃尔玛”、“AIG中国版”等诸多名头的保险龙头股还有不小上涨的空间。

  而这些名头的来源都是因为中国平安有着国内金融机构中最为完整且对旗下子公司控制力最强的“金融版图”——以保险业务为核心,以统一的品牌向客户提供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多元化金融服务,这一多元化战略也让中国平安能够把握和分享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各种增长机遇。

  在A股市场上,中国平安自今年3月份正式挂牌交易以来,目前的股价已经是当初的3倍左右,良好的业绩支撑着这一表现。按中国会计准则,该集团在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7.39亿元,每股收益0.49元,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3.07亿元;集团总资产由今年6月30日的5831.43亿元增长至2007年第三季度末的6237.22亿元,全面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5%。另外,该集团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0.65亿元,每股收益1.65元,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61.92亿元,全面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1.3%。

  正如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所表示的,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已得到进一步完善,随着后援平台功能整合的平稳推进,交叉销售业绩超越预期。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并正朝着“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现有诸多子公司借助集团混业经营的优势所开展的交叉销售所呈现出的强大能量的确不能让同行小觑,例如银行借助寿险在合并及整合初期即迅速地将信用卡业务铺开;财险在平日就积累了大量的法人机构客户,为寿险和养老金公司提供了大量潜在客户等。这对各子公司节约展业成本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已经被中国平安确认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三根“柱子”,在所制订的未来15年“三步走”的计划中也有比较清晰的表述,即未来3年,以包括寿险和产险为主的保险业务为增长源泉;未来3~10年,以银行和资产管理为增长的源泉;未来5~15年,以包括消费信贷、企业年金、新型健康险业务、新渠道和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增长的源泉。

  中国平安前三季财务数据:

  ●总资产:6237.22亿元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1032.35亿元

  ●每股净资产:14.06元

  三一重工:跻身世界三大泵送机械制造商

  王佑

  “股改第一炮”的三一重工(600031.SH),从未从投资者的视野中隐退。

  2006年公司的主产品混凝土泵车以市场份额超过55%将中联重科放在了国内第二。今年更占据70%的份额。从去年至今年,三一重工先期进入世界机械排名,比肩普茨麦斯特、施维英等,并列世界三大泵送机械制造商。

  三一重工的拳头产品混凝土机械因受惠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混凝土搅拌新规而产销两旺。在今年慕尼黑展会上其创造纪录的66米泵车虽然在最后一刻出现了意外,但在10月开展的国内各地展会上再次独领风骚,并开始获得订单。

  而在产品线的拓展上,企业也秉持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方式,减轻对于单一产品的倚重。

  2003年开始,这家公司通过增加新产品的生产线,促使企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从混凝土机械到路面机械,再增至桩工机械和起重机械。

  目前,其新品旋挖钻机市场占有率为第一;而煤机和挖掘机增长势头同时增速。其混凝土产品从4年前的84%的比重降低到了70%。这种多线出战的模式,也是基于应付未来机械市场不能确定的变化而作出的适时准备。

  在今年第三季度报表中,三一重工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投资转换同样引人注目。7月到9月,公司进入了远洋地产、雅居乐、碧桂园等H股,同时选择了中国铝业、中国神华、湖南有色、香港饮食管理和一只窝轮作为H股投资对象。

  第三季度企业盈利5.34亿元中投资收益近1.22亿元,占20%。这也是外界对于三一重工有所争议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股权的投资并不具有持续性,但短期而言肯定存在套现带来的收益。

  从其业务本身发展来看,三一重工正在走出国内,深入境外。2006年,公司实现出口4.8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16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近11%。另外,三一重工在印度的6000万美元投资以及对非洲、欧洲以及美国市场的拓展,也将使得这家企业的营收不断增加。

  ●上市地:上交所

  ●营收:25.81亿元

  ●净利润:5.79亿元

  ●每股收益:0.52元(今年第三季度)

  万科:冲刺1000亿

  郝倩

  万科的发展正在提速。

  如果今年完成400亿元没有悬念,那么万科在2010年极有可能达到1000亿元的销售额。这比原计划提前了4年。在这一过程中,万科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让资金转动得更快。

  体现在动辄亿元的资金流动,房地产的资本热情在今年已经达到了巅峰。今年1~9月,房地产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总共融资304亿元,其中万科大概占33%。到9、10月份,远洋地产、SOHO中国、奥园地产先后成功在港上市融资。这些资本行为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上市公司增发了1000多亿元。其中,万科在今年的增发总额占到行业内增发总额的10%。

  新资本的注入同时是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收入上的几何级数倍增。万科的销售收入从30多亿到100亿,用了5年时间;从100亿到200亿,只用了去年1年时间。外界之前一直用30%作为万科近几年业绩增幅的衡量标准,但是事实上,这一增幅在这两三年的时间内,已经跳跃到了50%。

  不论怎样,为了适应这种全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万科已经在积极改进原有房地产行业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同时让管理更为精细化。

  王石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按照万科资金周转率0.5来计算,如果在达到1000亿之后,依然按照30%的增幅,那么至少还要融资341亿。但是王石对于现在“0.5”这个数字似乎并不满意,因为他判断这在资本市场不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相比来说,“0.8”更具融资优势。万科在做的,是寻找从0.5到0.8之间的晋升机会。

  在其他成本很难改变的情况下,必须让房子盖得更快一些。按照房地产行业的特性,以每年的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储备,可以估算出其2年以内的发展轨迹。但是,考虑到更为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与其管理水平、专业能力以及融资渠道相关联。

  大家都在疯狂“吃”地,但万科一直在表明其对囤地、捂盘的强烈反对意见,并表示未来也将坚持“不囤地”、“不捂盘”的原则。

  按照现行万科对开发的管理,从买地,到卖房,时间周期被控制在9到12个月之间。这在行业内已经十分迅速。如果对比土地升值,可能类似快速滚动开发的方式会损失部分水涨船高所带来的利润,但是这样资金周转率会更高。

  王石认为,万科正在发生两点变化,一是产品线的延伸,就是为各个消费阶层、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提供住宅产品;一是住宅产业化,万科每年将建造2000万平方米住宅,要持续领跑就必须要有质量的增长,必须要进行住宅产业化。

  万科从今年开始,正在让产业化加速进行。因为产业化推广开后,项目交付面积和开工建设面积的比例有望提升到1:3,甚至1:2。

  ●上市地:深交所

  ●营收:110.971亿元

  ●净利润:16.681亿元

  ●每股收益:0.25元

  (今年前三季度)

  潍柴动力:扩展汽配“黄金产业链”

  高永钰

  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是中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制造商之一,其发动机具有功率大、使用范围广等优势,在国内15吨及以上重型汽车和5吨及以上装载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78%。

  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收购S湘火炬A股(000338.SZ)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高出发行价241%的70元的价格开盘,当日以64.93元的价格报收,涨幅达217%。

  至此,S湘火炬正式退出资本市场,抹去德隆系的最后一点底色,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具创新的首个“H to A”案例完美落定。

  S湘火炬旗下的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和汉德车桥归至潍柴动力旗下,潍柴的经营范围从研究、生产及销售发动机及其零部件扩展到重型汽车、重型汽车车桥、变速箱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等业务。

  合并吸收还将大大增强潍柴的国际技术合作能力和联合技术开发水平。

  据透露,潍柴今后将拓宽与国际先进汽车零部件、整车企业如MAN、EATON、康明斯等的技术合作,完成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储备,迅速提升综合竞争力。而联合技术开发,将使其在提高重型卡车和动力总成的技术共享和产品品质方面有所作为。

  至此,潍柴的业务扩展到了汽车上、中、下游等各个方面,拥有了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重卡车桥等高成长性、高盈利能力的动力总成业务,火花塞、空调、灯具、刹车等成长性强的汽车电子业务,以及陕西重卡、东风越野车等整车业务,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其为“黄金产业链”。

  在董事长谭旭光的规划中,潍柴今后仍以发动机为主。该产品在重卡行业中是利润很高的部分,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占有市场,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远高于整车。

  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构成重型车的动力总成,具有极强的核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增强潍柴在整个市场的话语权,垄断性的技术可以帮助潍柴进一步做大做强。

  ●上市地:深交所

  ●营收:217.18亿元

  ●净利润:14.46亿元

  ●每股收益:2.7772元

  (今年第三季度)

  无锡尚德:国内太阳能产业代言人

  王立伟

  作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太阳能公司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广为人知,在今年的胡润百富榜中,他更是以200亿元的身家位列第25位。而无锡尚德自2005年12月14日在纽交所上市后也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一面旗帜。

  这家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研究、制造、销售的公司年产能已从2005年末的150兆瓦增长至2006年末的270兆瓦,增幅为80%。施正荣说,公司将2007年的产量目标从250兆瓦上调至280兆瓦,同时年末产能可以达到420兆瓦。2006年全年,公司净收入达5.9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今年年中,无锡尚德与美国硅原料厂商MEMC签订了为期10年的供货意向书,这一协议涉及金额约60亿美元,稳定的多晶硅供应,将保证无锡尚德今后的生产和技术创新。

  在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太阳能发电成本太高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电力部门尚未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到2006年,由中国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仅为8万千瓦。为此,过去几年间施正荣在多个场合演讲、呼吁。申银万国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关部门已开始认真考虑光伏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位置;政府工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国内光伏发电的主角,拥有政府资源的公司将从中受惠;优势光伏企业的多晶硅紧缺状况会在2008年底缓解。

  ●上市地:纽交所

  ●营收:3.174亿美元

  ●净利润:4890万美元

  ●每股收益:0.29美元

  (今年第二季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