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许振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17:53 《财经时报》 | |||||||||
在日后青鸟的一次次舆论危机和财务困境中,北大的同门师谊,都为这家公司度过危机给予了莫大的帮助。然而也正因如此,才让这家公司的问题变得积重难返,万劫不复 □ 本报记者 李峰 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一张奇异的名片,北大青鸟诞生伊始,就被笼罩在北大
书香青鸟 虽然许振东一直被外界视为北大青鸟的实际控制人,但被他推到台前的,则是他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杨芙清教授担任集团的董事长。杨芙清曾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杨芙清的丈夫王元阳也成为北大青鸟的顾问,他的身份是北大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是世界微电子领域的权威。他们的学者身份成为最好的企业名片。1964年出生的许振东,1987年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94年加入青鸟集团,他是北大青鸟的董事总经理。 环绕在许振东周围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管阵营也都大多具有北大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在日后青鸟的一次次舆论危机和财务困境中,北大的同门师谊,都为这家公司度过危机给予了莫大的帮助。然而也正因如此,才让这家公司的问题变得积重难返,万劫不复。 有接近许振东人士谈及他称,虽然许毕业于计算机系,但他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基本茫然,反倒在资本运作层面是位腾挪高手。 资本归路 1998年,北大青鸟借壳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许振东走上资本不归路的发端,也是青鸟系最初的原罪。当时北京市是希望北大青鸟以高科技概念置换传统的百货业务,但这部分系统集成的业务并不具备持续的赢利能力,而且发生巨额亏空。欠银行共计15.68亿元的短期借款,其中10.68亿元为保证贷款,2亿元为信用贷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质押借款为3亿元,而当时青鸟天桥账上仅有不到8000万元的货币资金。 为了维持这样一家公司的运转,此后的青鸟系便进入了一个不断开发新业务,而后不断变卖资产的不归途。只有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才能将原来的窟窿填补上。 2000年6月,北京北大高科技产投开始筹备,青鸟系掌门许振东被指令为筹资负责人。但是,难题出现了,北大方正等同门校企不愿投资,而收购任务亦紧迫,于是许振东要求青鸟天桥(600657,SH)替北大方正出资并入股。直到2002年7月24日许振东成为北京北大高科技产投的法人代表。 2000年时,北大方正集团、青鸟集团、未名集团、资源集团各出资5000万元,各占25%股权,共同注册成立北京北大高科技产投,对深圳上市公司深安达的收购,当时计划在完成后,继续投资高科技项目。 北大青鸟的野心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只两只手不够,两只翅膀飞绝对不够,恨不能千万只翅膀在飞。三个上市公司也不够,青鸟需要更多的上市公司。 运作平台 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作为链接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的重要环节,非常完美,但正是这个已经烟消云散的梦想,却成就了北大青鸟系今天的资金运作平台。 2002年,在高调进入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司之一——搜狐半年之后,北大青鸟集团以同样的高调声称将要退出。所谓撤出,指的是“卖掉”其购入的搜狐公司近20%的股票。 当时搜狐的董事会疑虑,青鸟的进入,不在于对搜狐的长期前景有计划,而在于刺激其香港上市公司青鸟环宇的股价上扬。 北大青鸟旗下北大文化投资的《京华时报》,曾是北大青鸟的一个现金奶牛,报社5月刚刚开办,许振东8月就已经考虑要出售这笔资产了。 一位原来在北大青鸟就职的人士,对青鸟投资广电网络有另一番解读。在广电网络成为股市热炒概念时,通常北大青鸟的做法是,与各地广电部门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当工商登记完成后,注入的注册资金通常以借款的形式被抽走,与此同时,北大青鸟再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贷。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断地从股市和银行抽水。 时至今日,北大青鸟作为一家以高科技名义起家的公司,没有自己主打的产品,数家上市公司被掏空。甚至以北大青鸟上百亿元的资产规模,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事实上,当许振东踏上资本的不归之路时,就已经开始挖掘北京东直门那个巨大的坑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