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整体上市擂战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0:32 南方都市报 | |||||||||||||||||||||||||||||||||||||||
哈药集团由国有独资变为国有控股,不仅获得强大的资金注入,更为其找到一个很好的资本运作平台。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中信华平入股45%,要约回购南方证券所持流通股 日前,哈药集团正式通过国资委的批准,同意其由国有独资企业变更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哈尔滨国资委持有哈药45%的国有产权,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2.5%的股份,华平冰岛投资有限公司亦拥有22.5%的股权,黑龙江晨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则握有哈药10%的国有股,各方皆大欢喜。
随着相关股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交割完成,历时三年之久的哈药集团增资重组之役终于划上句号,而哈药亦因此成功地拿到20亿元现金收入。该公司新闻发言人李大平昨日还证实,公司正竭尽全力与证监会等主管部门沟通,要约回购南方证券持有的流通股,该项事宜进展顺利,哈药的海外上市计划已全面提速。 外资持45%法人股 哈药集团的增资重组曾引得各路资本蜂拥而至,重组进程曲折迂回、备受瞩目。对于公司为什么放弃与国内医药同行的合作,反而选择中信与华平两大外资公司,哈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姜林奎称,哈药一直希望通过增资扩股后,获得一个强大的资本平台,可以顺利对接国际医药网络,包括研发和自身管理平台方面的建设,尽管国内不少知名药企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但哈药始终没有找到“十分满意的合作者”,而中信与华平可以充当协助哈药跨出国门的“使者”,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哈药还希望在企业治理、资本运作方面有所加强,这是哈药选择中信与华平的重要考虑。 就在股权变更完成之际,中信资本的行政总裁张懿宸也高调地应和:“在整个哈药集团的增资扩股过程中,中信一直很努力,我们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各方面资源,努力起到了哈药集团的国际桥梁的作用。”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许多国际资本在相中哈药的同时往往“狮子大开口”,使得地方政府当心丧失对哈药的控股权,而中信与华平“没有争要控股权”,这也是促使其成功进驻的另一因素。 地方国资委力保控股权 以东盛为代表的国内知名药企在竞购哈药的争夺战中败北之后,市场上对于哈药集团法人股的实际控制权可能旁落外资的猜疑始终没有平息。较多的说法,就是中信与华平联手握有45%的股权,恰恰可与哈尔滨市国资委的45%国有股相抗衡。 哈尔滨市国资委办公室的有关人士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家不要忽视黑龙江晨能哈工大10%的国有股,它也是代表国资委出资持股的,是国资委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完全可以保证国资委对哈药的控股地位”。哈药集团的新闻发言人李大平还对记者明言,“目前的法人结构现在乃至以后都不会改变,市场关于中信资本将控股哈药的猜测是没有根据的。” 东吴基金的一位知名证券分析师对记者解析,哈药从国有独资向国有控股公司转变,并不会动摇企业的基本面运作。“中信与华平的投资,实际上只是一种战略性投资与合作,并不干预哈药的实际经营;在市场化运营时代,国资与外资保持控股数的相对平衡,就好比当初华源控股上药那样,是公司制追求的一个目标,可以相互制衡”。 该人士还认为,即便中信资本与华平在投资理念上存在共通之处,但不同公司的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也不同,由此注定了二者不会在资本进入与退出等战略部署方面取得完全一致,相反,地方国资委在这一方面则完全有生杀予夺的“一票否决权”。 哈药摆脱南方证券阴影 通过增资扩股而握有20亿元现金的哈药急于铺平海外整体上市的道路,而摆脱南方证券的阴影就成为当务之急。 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南方证券以违规操作持有哈药股份的72500.49万股,占流通股的89.47%,占总股本的58.374%,成为哈药集团的实际大股东。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20日,酝酿整体上市的哈药集团就向其发出增资重组的消息,并拟以5.08元/股的报价收回流通股,据悉这与南方证券方面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所以南方证券迟迟未作答复。当南方证券进入破产程序后,哈药集团又担心包括公司巨量股权在内的南方证券股票资产恐将被用于偿还各项债务,因此毫不客气地将对方告上法庭。 哈药集团的新闻发言人李大平向记者证实,目前公司仍在与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磋商,但他认为收购进展顺利。姜林奎亦表示,哈药方面希望以市场行为一次性解决南方证券的参股问题,而相关股权回收后将被重新做有效处理,以确保其在二级市场正常、有序、合理地交易与流通。 东吴基金的证券分析师认为,在股权转让久拖不决的情况下,哈药选择司法途径实际上是向南方证券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该案哈尔滨中院已经立案审理,但最终仍有可能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摆平。“目前哈药的股价较低,且国家又不允许类似南方证券这样的金融资本投资医药领域,因此整体形势对哈药的要约收购很有利,”该人士指出。 记者获悉,哈药集团从国有独资公司变身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宜现在还未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我们正在等待,希望能尽快拿到商务部批文,以便加快推进哈药海外上市。”李大平说。 本报记者 黄梦真实习生 宋蕊 陈璐
截至2004年12月20日,数据来源:哈药集团要约收购报告书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