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伊利高管被拘 > 正文
 

来自投资者的疑虑 伊利公司治理结构仍前景迷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3: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来自投资者的疑虑伊利公司治理结构仍前景迷惘

  本报记者 王凤君 呼和浩特报道

  来自投资者的疑虑

  尽管伊利新的临时领导班子已经组成,但是伊利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仍然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23日晚8:30,在新城宾馆,伊利高层举行了与投资者见面会。原本只是想通过沟通,让投资者及时了解伊利目前状况,没想到投资者情绪如此高昂。原本定为一个小时的伊利高管与投资者见面会,最后延长到两个小时。

  21:30,会议一结束,记者们便一拥而上,将部分投资者团团围住。

  “我对伊利未来十分担心。”来自深圳的投资者丁先生说,他对伊利过去十几年发展很满意,但是,伊利高管出事这个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天大的灾难,损失太大了,“现在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他告诉记者,现在伊利的股权关系非常复杂,比如,金信信托的股权结构并不明晰,而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伊利的法人治理结构。他说,伊利是一个流通盘占2/3以上的企业,完全存在被收购的可能性。

  所以,丁先生建议:现必须要对伊利进行重新评估,并希望伊利在最短时间内,把法人治理结构搞好,股权结构解决好,尽早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交待。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则告诉记者,他们更关心的是,现在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和新的领导是否有能力把这个企业带动好,否则这个投资价值将无从体现。

  他表示,他之所以来参加这个会,就是因为伊利是有希望的公司,是一个好公司,只是因为某些治理问题,才导致这样,“所以我们现在主要就是要求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投资者告诉记者,会上伊利高层主要向他们介绍了公司最近发生的事情及对事情的解决方式,伊利希望通过这些解释给投资者增加信心。但是,投资者们认为,投资者的信心是要靠伊利将来的经营业绩来说话。该人士同时对伊利股权是否能彻底改善持有疑虑。“改善股权,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上,现在政府的作用很大。”该人士说。

  关键问题:公司治理

  据了解,金信信托是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第一大股东,在事发前,金信信托曾帮助郑俊怀收购伊利国有股,但是东方高圣并购分析师骥书鹏告诉记者,金信信托与伊利只是一种信托关系,无论伊利出什么事,金信信托都不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债权债务关系。

  尽管如此,金信信托与郑俊怀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至今还是个谜。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替人打理财务的金信信托,不可能是伊利永远的大股东,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骥书鹏分析,郑俊怀本人究竟拥有伊利的多少股份,这些最终的股权数也是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而股资者这样的担心还不只这一个方面,有投资者向记者反映,他们对伊利财务管理也很担心。

  据伊利党委书记杨贵介绍,以前公司只有张显著、杨桂琴两个人负责财务,而他们事实上直接受控于郑俊怀,所以财务并不透明。

  而当郑俊怀挪用公款这样巨大的事情发生时,公司的审计部门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杨贵告诉记者,伊利现在有四个审计人员,但是这四个人员是受聘于伊利集团的,所以他们所行使的权限可想而知。而伊利高层挪用公款事件发生过程中,这些审计基本上是被架空的。

  杨说,等事情结果明晰后,公司还会视情况对相关人员做出调整,从而加强审计力度。

  而在独立董事问题上,伊利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独董事件发生后,10月15日,伊利提名王蔚松和吴必阝光为公司独立董事候选人;10月20日,二人正式到位。

  在此次投资者见面会上,吴必阝光告诉记者,与前任独立董事结构相比,这一次要更加合理和完善。“以前的独立的董事懂管理经营的多,却没有懂法律的,而我本人就是学法律的,专门学企业经济犯罪和对企业进行监管的”,吴认为,有一个熟悉法律的董事,就可能避免类似伊利事件发生。另一方面,郭晓川是学企业管理的,王蔚松是学财务的,三个人可以形成互补。

  与会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伊利尽快把现在疑存的问题解决好,把生产经营搞上去,并给投资者一个交待。

  对此,伊利董事长李云卿也真诚向媒体表示,伊利有决心和信心把伊利管理好。

  李云卿说,虽然此次事件事发突然,但由于此事属公司个别高管人员个人行为,目前,公司内部整体工作井然有序,生产经营正常,销售业绩良好,员工思想稳定,现金流丰富。从企业外部看,无论是长期与伊利合作的经销商,还是投资者,以及银行信贷机构仍然对伊利的发展充满信心。

  她表示,伊利一些高管出事,对公司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伊利正在积极努力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负面影响,面对骤然而至的突发事件,伊利坚信,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一定会保持和发扬生产和经营的良好势头,并以更优质的产品回报消费者,以更好的业绩来回报社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