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介入高层重组 伊利谜底待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6:53 《全球财经观察》 | |||||||||
五名伊利高管被拘使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成为丑闻叠出的年终市场的新主角,关于他们被捕的原因尚无定论,但相关各方已作出剧烈反应 文 杨晓宇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伊利股份”,600887) 自6月“独董”风波
12月17日,检察院将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詹永宽、杨贵、张显著、李永平、赵成霞、陈彦七名伊利集团中高层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讲明情况”,整个过程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之后,副董事长杨桂琴也被检察机关派人带走。1 20日,正式确认被刑事拘留的有: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总监张显著、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业部经理郭顺喜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 变相MBO? “以我作为专业人士的分析,很多迹象表明,是郑俊怀挪用了上市公司的钱,然后给金信信托,用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郑俊怀才是金信信托背后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前伊利独立董事俞伯伟这样说。 6月的“独董”风波便是起源于6月15日的一份《独立董事声明》。这份由伊利股份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与郭小川联合发表,要求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有关伊利股份资金流动、国债买卖交易和华世商贸公司等问题进行专题审计。其结果是俞伯伟被伊利股份罢免职务,8天后王斌主动辞职。 这一事件被普遍认为是此次拘留事件的导火索。事实上,7月,伊利集团就证实了证监会已经进驻伊利集团进行调查。据媒体消息称,11月,调查已经结束,并于12月10日左右有了结论,同时还有一份“长达2700页”的报告。 大量的媒体与业内人士认为,独立董事声明中所提到的“自2002年11月以来,公司未经正常的审批决策程序而存在的巨额国债投资”实际上与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利用目前伊利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搞变相MBO有关。 一名参与此次行动的检察院人员表示,并不知道这份报告的存在,但是这次拘留行动的原因确实是与伊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有关。 “MBO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原来公司资产的定价。”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王岸欣说,“企业高管往往与资产评估机构勾结,将净资产重新定价。” 王岸欣认为,在检察机关没有确认之前,他也不能确定伊利是否存在着变相MBO的事实,但是他觉得这种事情在市场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认为,公司高管可能与金信信托有协定,由金信信托出面担保向银行贷款,然后用贷款购买伊利的股份成为伊利的第一大股东,再利用所获得的利润来偿还贷款。而金信从其中获得一定的手续费。 “这种情形比较常见。”王岸欣说。 当《全球财经观察》联系金信信托当时购买伊利股份的经办人刘先生的时候,金信信托声称对方出差无法联系上。金信信托称:“我们购买伊利股份的资金是自营资金。金信是伊利的最大股东,与MBO没有关系。”对于一直受到质疑的“作为伊利的第一大股东,至今都没有派人入董事会”这一问题,金信信托强调“这是我们对于伊利经营团队的认可”。 “其实,市场中一直都有传言认为伊利股份的财务是有问题的。”王岸欣对《全球财经观察》说,“按道理来讲伊利股份的业绩一直都很好,可是为什么股价却上不去呢?这一直都是一个疑问。” 一直担任伊利股份上市经办会计师的北京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会计师张占强说:“我没有发现过伊利有财务上的问题。”他表示,金信信托购买伊利股份只是“股东与股东之间的交易,与伊利股份的经营没有关系。” 但是,王岸欣却认为:“伊利年报之后会揭露更多的问题。” 对于“独董”事件牵扯出来的伊利股份是否用2.8亿购买国债亏损的名义将资金转入金信信托用以购买股份的问题,张占强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王岸欣同时表示,如果确实存在高管进行变相MBO,那么伊利股份属于严重违规就应该,改制,同时,金信信托便会涉及做假账的问题。 “问题都很严重。”王岸欣说。但是,他并不排除伊利股份可能会出现郑百文、吉林电力的情况。 政府介入高层重组 从2004年开始,伊利股东总数就一直在减少,截至2004年6月30日,与2003年12月31日相比,半年里减少了4308户。而自从“独董”事件之后,持有伊利股份的基金便一直在减持,并且减少至只有12只。 在高管已经被拘,信息尚未公布的时候,12月20日上午9点半左右,一笔20375手的交易导致伊利跌停板。 “这可能是有公司提前知道消息,将手中伊利股份全部抛出。”王岸欣说,“按道理,伊利股份可能短期内不会复牌,应该在重组之后才会提出复牌申请。但是,由于投资机构的压力,肯定是会复牌的。” 22日,伊利股份在发出公告后复牌。然而,在沪深股市普遍上扬的时候,伊利股价却一路下跌,直至下午才有略略回升。为了稳定投资者,伊利股份在晚上召开了一个投资者见面会。 “只不过是强调一下公告中已经披露的信息。”华宝基金市场总监宋三江对《全球财经观察》说。从“独董”事件之后,华宝基金一直都在减持手中的伊利股份,他认为此举是为了控制投资风险,而且也是因为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证监会当时说没有问题,现在又说有问题。”宋三江的语气中透露出不满。 虽然12月10日新的股票上市规则已将包括“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被抵押、质押”、“主要或全部业务陷入停顿”和“公司董事长、经理无法履行职责或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有关机关调查”在内的4项内容列入重大事项,上市公司须及时披露。 然而,伊利股份却在事发后5天才将信息公布,这也是让众多投资者不满的地方。同时,伊利股份可能还将面临违反上市规则带来的处罚。 宋三江表示,华宝基金将会根据情况的长远发展看问题,是否减持只是市场操作。政府的介入是一件好事,公司高层应该重组。“如果真是有佛山照明(资讯 行情 论坛)的问题,应该规避。”同时,他个人认为,伊利集团目前的抗风险能力强,销售渠道大。 目前,伊利股份高层已经重组。呼和浩特市国资委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全面负责企业经营工作。 同时,一直都是伊利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博时基金的肖兵表示,“高兴地看到,困扰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的伊利股份的问题接近解决。本次事件对伊利股份股票价格的影响是短暂的。”并且称,“伊利股份少数人问题的解决,对伊利股份、对证券市场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他还认为,“以前上市公司出问题后,流通股投资者只能用脚投票。随着询价制度、分类表决制度等逐步实施,加强了流通股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话语权,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这对投资者是有益的。现在流通股投资者有机会可以通过用手投票来纠正上市公司的问题,让上市公司重新焕发其应有的价值。” 然而,王岸欣却认为:“这肯定对于公司的生产、销售影响很大。相关合同与公司的经营都会受到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