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2日20:31 新浪综合

  来源:扬韬略(公众号) 文/扬韬

  过去的一周,股市里悲叹不绝、怨气冲天。随着提前押注成功者与国家队一起“意外收获”、落袋为安,各路炒家黯然神伤、惨叫不已:超过1500亿元游资套牢在雄安概念股上,总损失已经超过300亿元,不亚于一次小型股灾,更何况全市场市值损失逾2万亿元。伴随市场下跌,对证监会监管举措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长期坚持理性分析的市场人士也开始改变风向,对监管者的一些举措提出强烈批评。

  于是,很多人开始关注刘氏新政还能挺多久。

  刘士余主席上任一年多来,留给市场印象最深的是如下几点:

  一、新股发行节奏犹如心跳,不急不缓,稳步推进,新股堰塞湖开始退水,次新股炒作陡然降温;

  二、妖精论一语惊人,保险大佬们丢盔弃甲自寻生路,连保监会的老大都出事情了,举牌概念股偃旗息鼓;

  三、刘士余上任不足一周,证监会就发布文件严惩鲜言,罚没高达34亿元,各路游资从此遭到封堵走上不归路;

  四、严斥高送转游戏为世所罕见,市场上热炒高送转的热潮戛然而止;

  五、怒批忽悠式重组,从严审核停牌和重组,借壳上市难度骤增;

  六、中国神华高分红获得高度肯定,铁公鸡们犹如惊弓之鸟。

  如此,我们盘点一下他上任以来,市场发生的变化:

  次新股炒作没了,很多新股变成埋人的坑;

  险资举牌被清理,质优公司不担心被逼宫,蓝筹股的炒作也降温了;

  垃圾股高送转没人跟风了;

  壳资源的价值迅速贬值,没人炒垃圾股了;

  概念、题材的炒作迅速降温,越是热门的概念越是杀人刀;

  各路庄家慌不择路,一些长线高位横盘的庄股跳水之后乏人问津了

  面对这样的变化,一些游资认输,另一些则继续挑战刘氏监管的权威,上周五的汉钟精机涨停及一些涨停个股挂单的数字,就在耀武扬威炫耀游资的不服气。另一方面,市场人士纷纷对交易所干预市场短线热炒等行为提出批评,对于监管当局利刃斩炒风提出质疑。甚至本周市场对消费类股如茅台格力等的追捧上也遭到质疑了……一时间,风雨欲来,潮头浪起。

  当此之时,刘士余的监管新政还可持续否?强硬的监管路线还能挺多久?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必须指出,刘氏新政,得罪的是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者,而获益者几乎看不到。这注定了此种改革出力不讨好——几乎没有人会说他好。

  1、妖精论让险资大佬极度不爽。拥有上万亿资金的保险资金,本来在市场中可以呼风唤雨,前一年还引爆举牌概念股,后一年突然就变成了丧家犬。险资能开心吗?伐开心啊伐开心!

  2、严管借壳和重组,影响了至少2万亿元市场价值,得罪了大量上市公司老板。中国的质优公司,充其量也就是中证800系列,占比不到3成。大量盈利能力不强的公司股东和老板,本来就想着在市场中玩概念、搞重组。最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壳价值超过30亿元,而历史上壳资源价值是长期低于10亿元的。刘氏新政陡然让上市公司壳价值缩水20亿元,如果以千家论,市场价值就缩水2万亿元。那些上市公司的老总岂不是对新政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3、打击炒风,更让市场万亿游资极度不爽。从徐翔的解放南路敢死队迄今,最近20年的股市生态,让一批游资迅速成长为市场大佬,他们呼风唤雨左右市场涨跌,对常规的监管根本不买账。2014年之后,各种区域交易所的资金被迫转向股市,股市的庄家越来越多,有的庄家集团资金规模动辄百亿元以上。刘氏新政,让其中一些庄家被打穿,让配资的机构被爆仓,这些实力资金的奶酪被人动了,他们能满意吗?

  4、江河日下,散户和机构开始尝到痛的滋味,市场中人普遍感到不舒服。股市中的蓝筹股当然也不少、有投资价值的也很多。但是,2012年以来持续5年之久的小盘股热潮、垃圾股风潮,早已让绝大多数投资者和投机者习惯了炒作,习惯了跟风炒概念,他们对蓝筹股早已弃之如敝履。特别是股灾之后,很多蓝筹股被散户和机构抛弃,筹码都在国家队手里,散户本来持仓就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蓝筹股上涨反而引来嘲讽和抛压,垃圾股下跌却让他们感到痛惜。同时,各路中介机构收入下降,待遇降低,当然心有不甘。

  如此梳理一下,也就明白了周末风起的舆情和段子的来由——如果一种改革举措,不能让大多数人获利,则注定困难重重、压力极大、民望不高。所以,我们其实应该想一想,对刘士余顶住压力坚定不移搞改革,我们究竟应该给他多一点掌声还是多一些批评呢?

  与他的前任尚福林相比,刘士余的新政是在做减法,削减市场中各利益集团的利益,但目的在于还市场一个清白,重塑一个有价值的投资市场。

  但做减法,何如做加法!

  12年前,尚福林走马上任,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做的是满盘加法:

  ——于小散户而言,大股东送股,不要白不要,凭空多了一些股票,降低了持仓成本,是好事情,所以大家很开心,愿意支持;

  ——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虽然送出去一些股份,但那些股份本来成本就很低,牺牲一点点利益,却可以换来存量股份的流通,可以增值数十倍,当然也愿意;于市场炒家资金而言,市场多了题材,多了盈利机会;

  ——于准上市公司而言,股市环境好了,可以更快地发新股;

  ——于中介机构如券商等而言,投行收入和经纪收入大增,黄金时代来临……

  即便在做加法,股权分置改革也持续了2年多时间,利益集团的各种博弈依然不决。而且,本周末爆出的冯小树事件,发审委成员获取灰色利益,恰恰发生在尚福林时代……

  而今,新股发行的速度显然加快了,除了新股发行方有收益、是在做加法外,市场各方能感到有好处的甚少,多数人是觉得利益受损的。这种改革要推行下去,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追本溯源,股市投资的赢利点本来就只有两点:

  其一,上市公司的分红。股息率是衡量成熟股市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

  其二,上市公司成长带来的股价上涨。利差所得,固然是股市收益的重要部分,但利差必须是由于公司成长、利润增长带来的,而不是其它。这好比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虽然长期不分红,但公司的内在价值提升,股价自然就会上涨。

  除此之外呢,很多人都想到还应该有股价投机炒作带来的阶段性利润。但是,如果不是基于业绩增长、公司成长,而是基于纯粹的概念题材的炒作,或者是基于短期价格波动的利益,从长期和大范围角度来看,它毕竟是纯粹的零和游戏,有人赚钱则必有人赔钱。但是,大的资金有其信息、跑道等优势,也有其操控优势,所以,赚钱的一定是极少数大户,包括游资,也包括险资。而亏损的,必然是无数中小散户。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要构建一个健康的股市环境,就必须高度重视、全面鼓励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上要向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公司倾斜,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引导资金投入优质公司;同时,必须严厉打击大资金的炒作风潮。

  而刘士余新政所做的一切,恰恰就是这三点:中国神华受表扬而铁公鸡受批评,就是鼓励高分红;遏制险资乱举牌,严禁资本市场脱实向虚,维护格力万科等企业利益,就是为了鼓励优质公司持续做大做强;壳资源和概念股被贬值,游资炒作被查,新股发行加速,高送转被限制都是为了限制炒作,打击大资金违法行为而保护广大中小散户的利益。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明白刘氏新政是长期看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他得罪的是既得利益者,甚至是一部分有话语权的大资金。这种改革越深入下去,难度就越大,所以能否持续下去,是颇值得怀疑的事情。

  中国历朝历代,类似改革中道而废的事情屡见不鲜。中国股市中的改革被废止的也时有发生。比如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在H股没问题,在A股就行不通,很快被废止。又如A股的熔断机制,只实施了一个多星期就被叫停。很多人当下显然是存了一点私心,期盼刘氏新政能早点叫停。

  但中国股市已经输不起了!有些改革的方向是必须坚持下去的,即使会得罪很多人。比如说,10年前为股权分置改革而推出的认沽权证,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却被游资当作了炒作对象。当时虽然监管者百般努力,想为这个品种降温,但散户却普遍不领情,一直到最后很多人亏损巨大而去上访。此后,中国股市和期市开始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一些风险大的领域筛选投资者。此举早期也让人不理解,但现在看,无论是新三板还是私募基金产品,无论是期指还是期权市场,这种制度的建立真正保护了很多小散户免遭灭顶之灾。

  所以,如果大方向没有错,哪怕短期内有再多人反对,也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所有市场参与各方必须明确:中央既然明确指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么,一切房地产政策就都必须限制炒作。房子如此,股市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股票是用来投资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俨然已经成为刘氏新政的指导方针。在这个大方向下,炒风必须也必然得到根本性遏止。

  当然,改革不能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就目前的市场环境,监管机构应该考虑做一下加法,让市场的资金有去处,从而引导正确的投资理念。我这里抛砖引玉,提出一个改革的建议,供市场参与者探讨,名字可以叫:万亿股票ETF计划。

  目前国家队通过各种基金等持有的救市股票,市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这部分资金既然短期内不打算退出,又要维护市场问题,可以考虑将其中的优质股票打包成一个巨型ETF产品,总规模可以是5000-10000亿元,面向市场发售,一段时间内,国家队可以是唯一的卖方。初期的 ETF可以加价2-5%出售给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

  这部分ETF流向市场后,可以让券商创设各种备兑权证,并参考上证50期权设立新的期权产品。由于规模巨大,权证又实施T+0交易,可以有效吸引游资,将资金堰塞湖引向这个大池子里去。

  同时,彻底放开与此相关的各品种的融资融券交易,放开各种围绕此品种的程序化交易,由此可以扩大市场活力,真正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彻底放开这些相关股票的T+0交易、取消这些股票的印花税、红利税等,取消它们的涨跌幅限制,等等。制度创新,一切围绕它们来进行。

  有了上述举措,市场目光和资金就会聚焦于蓝筹股,从而实现市场稳定的目的。

  与此同步,为了限制资金流向垃圾股和概念股,可以实行“垃圾股限制性交易制度”。

  首先,对市场实施分层,将业绩差的公司加注类似于ST等的标志,对此类个股;

  其次,实施新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仅允许资金较大者才能买垃圾股。

  第三,实施垃圾股限制性交易制度。降低其涨幅限制到5%、放宽其跌幅限制到20%以上。同时,符合资格的投资者任何人单日买进不得超过10万元、一个月之内累计买进不得超过100万元。提高交易手续费到买卖各1%以上,等等。

  如此,市场有效资金自然就会远离垃圾股。市场的炒作风气也会得到遏制。

  当然,我的这些建议未必都完全可行。通过上述例子,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不能只靠一线监管者喋喋不休的唠叨和打电话,更应该从制度入手。当前,我们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完全可以在股市中做一些新的变革,引导市场投资主流。唯有制度的建立,才能保证市场的长治久安。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恐怕目前也必须认清楚大方向。刘氏新政的方向是一个健康的股市,以前的炒风行不通了,以前想赚差价买垃圾股想赚重组买壳资源的模式行不通了,股市必须回归到投资的路径上来。是时候改变我们自己的投资策略,来顺应市场的变化了。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未来是无法在股市中生存的。

  下周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证券法》修订草案。这是证券法修订的第二次审议,距离初审已经过去两年了。两年来,市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监管当局高层也换人了。如果一切正常,今年底之前将可以正式出台修订后的新《证券法》。这将是中国股市制度性建设新的里程碑式。但愿,以证券法二读为标志,刘氏新政能逐渐踏入制度性轨道,为中国股市新的牛市早日到来奠定扎实基础。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