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22:22 券商中国

  人均创收超百万美元的投行,是啥样的投行?国内可有能超越这一指标的券商?这一指标为何竟被投行如此重视?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前刚刚发布了四季度财报,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消息,在该公司第四季业绩的分析师电话会上,摩根士丹利表示,第四财季券商人均创收按年率计算为101万美元,上年同期为94.7万美元。

  人均创收这一指标在国内券商的考核指标中,较少提及,作为衡量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效率的重要标准,人均创收一直是国内外证券公司极为重视的指标之一。鉴于券商行业业务经营日趋多元化,各项业务人均创造收入冷热不均,资管、投行业务人均创收相对较高,而经纪业务人均创收明显偏低。

  而上述报道提到的信息显示,人均创收超过100万美元,是经济危机以来,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林、瑞银几大国际投行券商子公司更加强调的指标,而非扩大券商队伍。

  100万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折算,约为684万元人民币。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了目前有2016年营收数据公布的32家国内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10几家上述券商的人均创收这一指标,结果发现,依旧偏重经纪业务的国内券商被大摩甩得很远。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为,即便国内人均创收最强的中信证券,人均创收亦只有150万元左右,一个大摩员工创造的营收业绩相当于4.5个中信证券员工。

  但,如果拿出2015年,也即国内多数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创新高的年份来和大摩相比,在人均创收能力方面,国内一些券商还是可以和大摩PK一下的。

  一创摩根、瑞银证券人均创收指标领先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32家证券公司2016年的营收数据,其中太平洋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4家已经发布业绩快报,其他券商数据来自于上市券商月度经营数据累加,以及几家未上市券商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此营收数据或和最终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从目前券商中国记者能够统计到的32家券商的营收数据看,2016年营收最高的是中信证券,去年实现营收195.76亿元,其次是国泰君安证券,去年实现169.94亿元,广发证券143.50亿元,国信证券129.82亿元,海通证券120.83亿元,华泰证券111.07亿元。此几家券商为目前统计的2016年营收超过百亿元的券商。

  而在从业人员数量统计方面,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的信息显示,目前从业人员数量位列前十的券商分别是:海通证券12140人,中信建投证券11105人,广发证券10891人,国泰君安证券10794人,申万宏源证券10537人,中国银河证券9999人,中信证券9972人,招商证券9624人,方正证券8851人,国信证券8791人。

  不过,据记者梳理,目前有2016年业绩披露的32家券商中,人均创收超过200万的仅有一创摩根和瑞银证券两家在国内注册的合资券商。其中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仅有证券从业者122人,而2016年该公司实现了3.3亿元的营业收入(未审计数据),人均创收高达270.49亿元。瑞银证券目前仅拥有344人,2016年实现营收8.69亿元,人均创收达到252.62亿元。

  本土券商创收能力距离大摩有多远?

  细数本土券商的人均创收能力,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国信证券相对领先。其中中信证券目前员工是9972人,2016年累计营收达到195.76亿元,人均创收196.31万元,接近200万元,另外几家券商人均创收在150万左右,其中国金证券从业人员最少,仅有2916人,而另外几家都在7000人之上。

  对于同样的国内市场,大摩和瑞银旗下合资券商能够在人均创收一项指标中遥遥领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券商人员结构的差异。

  不同于国内券商从业人员多数来自于和经纪业务相关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以及证券经纪人群体,一创摩根和瑞银证券在这两项数据的注册人员数量全部为0。瑞银证券总体344人中,从事一般证券业务的264人,另有37名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分析师,20名投资顾问,18名保荐代表人和5名投资主办人。而一创摩根,仅有的122名从业人员中,除17名保代之外,其余105名均从事一般证券业务。

  国内A股市场2016年持续动荡,交投萎靡,是国内券商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但即便是在很多券商业绩创下历史高峰的2015年,本土券商人均创收能力相距大摩仍有较大差距。

  好年景下这些券商创收超大摩好几倍

  按照2016年的券商营收数据来看,国内券商人均创收相比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别太灰心。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了2015年证券公司人均创收情况,结果发现,一些资管公司表现非常亮眼,人均创收能力远远超过100万美元。比如:

  兴证资管,这家在2015年11月底仅有44人的公司,当年创造了8.9亿的利润,人均创收超过2000万;

  海通资管,2015年底90人,创造营收15.66亿元,人均创收超过1700万;

  光大资管,2015年底拥有92名员工,创收9.9亿元,人均创收达到1080万元;

  东证资管2015年实现营收14.27亿元,人均创收1057万元;

  广发资管2015年人均创收亦接近1000万,达到954万左右。

  不过相比较人少、赚钱多的券商资管公司来说,证券公司的人均创收情况即便在2015年亦难以达到100万美元的水平。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的2015年证券公司创收数据显示,除了上述资管公司外,注册在国内的证券公司,人均创收能力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北京高华、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人数最少的高盛高华证券,2015年底大概拥有80人,人均创收高达671.26万元,其次,高盛高华证券人均创收达到637.24万元,瑞银证券2015年人均创收达到436.47万元。

  上述三家券商之外,本土券商中,人均创收能力最高的是中金公司,虽然该公司去年底仅有不到1500名员工,但是去年创造了超过60亿的营业收入,人均创收403.44万元。其次是东方证券,人均创收385.87万元。

责任编辑:金黄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