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12:39 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财经记者 王若林】处于风口浪尖的乐视网,在经历了股价连续大跌后,公司于11月9日上午召开投资者见面会,但当天股价依然出现了2.23%的下跌,收报38.12元/股。乐视等于已经把不少股权激励员工、定增对象、散户全套在了高位。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乐视估值已经七八百亿,市盈率一百多倍,按现在业绩情况,乐视网的估值已经完全透支了,未来做得好最多可以维持现有估值,做得不好的话长期趋势还得继续跌。

  而在乐视网股价实现“市梦率”的过程中,除了贾跃亭的精美PPT外,众多的券商分析师也是“同谋”。北京时间发现,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高华证券旗下的CFA(分析师)廖绪发、研究助理戴晔已经发了20份看多乐视网股价的研报,甚至在乐视网停牌期间也在不断强烈推荐投资者买入,写研报都不看股票的,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对此,北京时间记者多次拨打高华证券相关分析师电话,也拨打了高华证券电话,但均未能联系上采访。同时,北京时间记者也试图采访乐视网,但在与乐视网一PR沟通后,其表示,自己虽是乐视网的PR,但因为部门比较多,并不清楚上市公司方面谁具体负责对接媒体,自己9日一天都在忙发布会的事情。

  贾跃亭的故事 高华证券“闭着眼”支持

  在乐视网估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善于“讲故事”的贾跃亭居功至伟,同时也离不开券商分析师的推波助澜,高华证券旗下的分析师廖绪发、研究助理戴晔就是典型代表,推荐乐视网的研报甚至都不看一眼股价,停牌也继续发研报推荐支持。

  北京时间记者统计发现,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高华证券已经为乐视网发了20篇推荐研报。研报发布时间也基本与乐视网重大公告、重大发布会时间点吻合。

  据高华证券分析师廖绪发、研究助理戴晔10月25日发布的乐视网最新研报显示:“我们将2016-20年每股盈利预测微调了-1.0%至-1.8%,以体现收入和利润率的变化。我们将12个月目标价格下调至人民币62.73元(原为63.43元),仍基39倍的市盈率乘以2020年预期每股盈利,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计算得出。维持强力买入。”

  此时距离乐视网11月2日的暴跌刚好五个交易日。而从乐视网股价暴跌至11月9日,乐视网的股价与目标价差距巨大,相差64.56%。

  此外,北京时间记者对高华证券近一年多来关于乐视网的20份研报进行了梳理。

  一、2015年4月14日,高华证券发布《发布超级手机,乐视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飞跃》研报称“乐视超级手机的推出,是乐视‘硬件、内容、平台、应用’生态体系的一个飞跃,将进一步提高乐视在互联网领域的全球竞争能力。由于超级手机对盈利影响还难以量化,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与买入评级不变。”

  当天乐视超级手机发布会在京举办。

  二、2015年8月26日,高华证券发布《业绩符合预期,增长持续强劲》研报称“我们将2015-17 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4-6%以体现收入结构的变化,由此导致12 个月目标价格下调9%至人民币60.13 元(仍由2020 年18 倍市盈率对应股权价值贴现得出)。维持买入评级。”当天乐视网发布2015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1.7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7.7%。

  三、2015年10月26日,高华证券发布《业绩高于预期,所有业务增长强劲》研报称“我们预计未来乐视网仍能够凭借其独特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系统维持高增长,并认为超级手机的销售将通过提高手机渗透率、提振会员业务模式的增长而完善此生态系统。我们将2015-20 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4-8%以反映收入的高增长;我们的12个月目标价格也相应上调了8.8%至人民币65.4 元,仍然基于39倍的2020年预期市盈率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计算得出。维持买入评级。主要风险: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管收紧。”

  次日,乐视在京举办新品发布会。

  有意思的是,2015年12月4日起乐视网停牌,高华证券却依然一如既往地发布乐视网研报,不仅维持“买入评级”还加入“强力买入名单”。

  四、2015年12月8日,高华证券发布《因互联网电视货币化、用户强劲增长而将公司加入强力买入名单》研报称“我们预计用户增长和互联网电视货币化将是乐视网未来三年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与市场观点相反的是,我们预计:1) 竞争将基于生态系统而不是价格——乐视网的领先纵向整合模式是一项关键优势;以及2) 从2016 年开始,货币化将在会员增长、广告收入和附加值服务等方面为乐视网创造效益。鉴于这些因素,再加之我们的最新12 个月目标价格人民币68.09 元对应16%的上行空间(为我们覆盖范围内最高),我们重申对乐视网的买入评级并将该股加入强力买入名单。”

  五、2015年12月28日,高华证券发布《认购TCL多媒体20.1%股权,对互联网电视业务利好》研报称“12月11日,乐视网宣布将投资22.7亿港元(人民币18.6亿元)于TCL多媒体(1070.HK,未覆盖),交易完成后,乐视网将在TCL多媒体中持有20.1%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该交易尚待两家公司股东批准,我们对批准的概率没有看法。维持我们的盈利预测、人民币68.09元的目标价格和买入评级(强力买入名单)。”

  六、2016年1月4日,高华证券终于发现乐视网已停牌,发布《暂停评级》研报表示因“缺乏充分依据确定对该股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格”“暂停对乐视网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格”并表示“乐视网自2015 年 12 月 7 日起停牌”“我们此前对乐视网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格不再有效,投资者不应将其作为投资参考。我们将继续评估乐视网的基本面,并维持我们的盈利预测。” 彼时,乐视网停牌已一个月。

  暂停评级之后,高华证券并未停止为乐视“摇旗助威”。

  七、2016年3月18日,高华证券发布《业绩符合预期,对全产业链战略仍持积极看法》研报称“我们仍对公司的全产业链运营战略持乐观看法,在竞争激烈的视频行业,乐视网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帮助公司维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我们将2016-20 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2.1%-7.9%,主要计入了内容成本和利息费用的上升。我们对该股仍然暂停评级。”

  当天楚楚街和乐视2016年战略合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八、2016年4月19日,高华证券发布《业绩符合预期:增长良好》研报称“我们认为公司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战略实施情况良好,硬件销售增长和更加丰富的内容会推动会员数量增长,从而支撑广告价值上升。我们仍暂停对该股的评级,我们的预测没有调整。”

  研报适逢乐视网公布2016年Q1财报。次日,乐视在北京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举办了2016年第一场生态新品发布会。

  九、2016年5月8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宣布拟以人民币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具有较好的战略协同》,研报显示“乐视网宣布计划以人民币98 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我们认为收购乐视影业对于乐视网来说形成了较好的战略协同:乐视影业的电影业务可为乐视网子公司花儿影视的电视剧业务提供补充,有望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储备,这将有助于乐视网更好地推进其“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战略。此项交易尚待股东和证监会批准。我们仍暂停对该股的评级,我们的预测未作调整。”

  十、2016年6月3日乐视网复牌,2016年6月6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增长前景强劲,宣布收购乐视影业;重申买入评级》称“乐视网复牌后我们重申对该股的买入评级,12 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69.72 元(上行空间24%)。我们看好乐视网生态系统的稳健增长,因为硬件销售增长良好而且公司致力于提高对内容的投资。此外,乐视网于5 月6 日宣布收购乐视影业。我们对收购能否成功不予评论,但我们的预估分析显示,乐视影业可能将乐视网2016-18 年预期净利润提高36%-50%,并将2016-18 年预期每股盈利提高12-23%。”

  十一、2016年6月22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不仅是中国的NETFLIX-生态系统具优势;加入强力买入名单》称“我们预计未来三年乐视网的付费订阅会员规模将从600 万升至2,400 万,主要受益于公司丰富的内容储备和纵向整合硬件产品——2015 年超级手机和超级电视销量分别达到300 万部。与市场观点不同的是,我们预计:1) 竞争将基于生态系统,而非价格;2) 从2016 年开始,货币化将在会员注册、广告和附加值服务等方面为乐视网创造效益,推动利润率上升。我们因此重申对乐视网的买入评级并将其加入强力买入名单,调整后的12 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70.22 元,隐含52%上行空间。”

  6月29日乐视移动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

  十二、2016年7月14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净利润预告符合预期,仍位于强力买入名单》称“我们维持盈利预测,而且该股仍位于强力买入名单。我们的 12 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 70.22 元,基于 39 倍的市盈率乘以 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人民币 2.45 元,并以 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 2016 年计算得出。”

  十三、2016年7月27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母公司宣布收购美国第二大电视机厂商》称“我们维持对于乐视网的强力买入建议,我们68.61 元的12 个月目标价基于39 倍的市盈率乘以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人民币2.39 元,并以8%的行业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

  7月27日乐视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主题为“破界开创生态世界”的发布会,宣布以20亿美金全资收购美国电视厂商Vizio。

  十四、2016年8月16日乐视举办乐视大屏影响力峰会,并于8月20日开启首个“大屏品质生活节”。2016年8月20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业绩符合预期,增长保持强劲》称“我们将2016-20 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4.6%-8.5%,以反映硬件业务对利润率的拖累高于预期。我们将12 个月目标价格下调4.6%至人民币65.45,仍基于39 倍的市盈率乘以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人民币2.28 元,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计算得出。鉴于公司业务增长迅速,维持该股的强力买入。”

  十五、2016年8月22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广电总局批准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合作》称“我们维持盈利预测、目标价格不变,该股仍位于我们的强力买入名单。我们的12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65.45 元,仍基于39 倍的市盈率乘以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人民币2.28 元,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

  十六、2016年9月5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市场担忧过度,即将实现货币化;重申强力买入(摘要)》称“我们重申对乐视网的强力买入建议,因为我们仍看好公司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网络视频领域中的生态系统优势。我们认为乐视网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将12 个月目标价格下调了3.1%至人民币63.43 元,仍基于39倍市盈率乘以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人民币2.21 元(原为2.28 元),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计算得出。我们维持强力买入建议,因为该股对应的潜在上行空间高达40%,在我们所覆盖的国内传媒股中最为可观。”

  2016年9月6日,乐视举办“生态之巅 狂享之夜”-乐视“购玩美”战略发布会。

  2016年9月7日,乐视旗下重要子生态网酒网举办“论生活”网酒网上市曁乐生活战略升级发布会。

  同时,2016年9月6日-9月19日正值乐迷电商节。

  十七、2016年9月19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宣布超级电视涨价,或利好利润率》称“我们维持对乐视网的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位于强力买入名单)。我们的12个月目标价格仍为人民币63.43元,基于39倍的市盈率乘以2020年预期每股盈利,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年计算得出。”

  十八、2016年9月20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乐迷节彰显生态系统优势;重申强力买入》称“乐视(母公司集团)宣布今日919 乐迷电商节实现总销售收入人民币44.8 亿元,超过了40 亿元的目标水平。”“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以及对乐视网的强力买入建议。我们的目标价格仍为人民币63.43 元,基于39 倍市盈率乘以2020 年预期每股盈利,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计算得出。”

  十九、2016年10月19日,乐视网母公司 LeEco在美国召开了发布会。次日,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LeEco在美国发布会上宣布独特的生态系统战略》称“我们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位于强力买入名单)和盈利预测不变。我们的12 个月目标价格仍为人民币63.43 元,基于39 倍的2020 年预期市盈率并以8%的股权成本贴现回2016 年计算得出。”

  二十、2016年10月25日,乐视网发布三季报,随后高华证券发布乐视网研报《业绩符合预期;硬件销售强劲,利润率稳定;强力买入》“将12 个月目标价格下调至人民币62.73 元(原为63.43 元)”“维持强力买入。”

  对于如此密集的推荐研报,而且基本都与乐视发布会、乐视网财报时间点吻合,这真的是对投资者负责吗?还是另有其它原因?连股票停牌也推荐买入,这么低级的错误都能犯,对此,北京记者试图采访高华证券及其研报分析师,但多次努力均未能联系上。

  贾跃亭刚反思 又忍不住继续“讲故事”?

  近期,乐视被传资金链非常紧张,并被曝出拖欠供应商巨额货款,同时乐视生态饱受争议和质疑。在此形势下,乐视网股价遭遇寒冬,短短一周左右,总市值蒸发逾120亿。

  11月7日,乐视控股CEO贾跃亭公开发表内部信,反思公司节奏过快,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的过长,承认乐视资金紧张问题,资金和资源非常有限难以匹配扩张步伐,将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

  在贾跃亭亲自戳穿乐视泡沫后,乐视网股价继续暴跌。而对于贾跃亭乐视生态的化反故事,连首富王健林都看不下去了。

  在11月8日举办的“2016中国品牌论坛”上,王健林就表示,“有些企业不赚钱,靠持续地讲故事,靠股东持续地投入,企业居然还可以把泡泡吹得很大,估值还挺高。”这样的企业很多不仅上市多年,而且上市多年还长期存在,“这都是不合理的。”在他看来“一个企业家一定要使企业赚钱,如果不赚钱,利润是负的,持续地靠股东投入,这样的企业不仅不能持续存在,而且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虽然没有点名,但却恰逢贾跃亭的PPT、讲故事受到媒体、投资者最大质疑的时候。

  随后发言的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则表示:“有的企业不挣钱,我觉得是光荣的,他可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是有的企业不挣钱,可能是可耻的,因为他违背了商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并直言“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盲目追寻这种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免费模式。不赚钱还能融资、发展和上市,导致最后企业很难真正创造出用户的价值。”

  为安抚投资者情绪,11月9日上午,乐视网召开投资者交流会。在当天投资者交流会上,贾跃亭声称“乐视现在具备了一切盈利能力,公司全年收入应该能突破500亿元。”“明年业界可以把生态经营现金流看做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接下来还可以看到乐视在生态销售与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变革,乐视相信这能引领零售业的二次革命。”

  “500亿”、“生态经营”、“变革”、“革命”,刚刚反思完乐视扩张过快的贾跃亭,确定不是又在继续讲故事?

  关于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上市公司,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北京时间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要具体研究,不能一概而论,主要遵循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他同时表示,“目前创业板市场的估值还是比较高估,而对于泡沫,主要可以依靠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市场的并购行为以及时间等因素来消除。”

  对于乐视网股价,有业内人士分析则认为,乐视网估值都七八百亿了,市盈率一百多倍,按照现在业绩情况,乐视网的估值已经完全透支了,做得好最多可以维持现有价格,做得不好的话长期趋势还得继续下跌。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