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不清晰 部分券商弱化投顾业务

2013年03月08日 03:15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李剑峰

  两年前,券业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地投顾团队建设竞赛,但时过境迁,近期多家券商悄然放放弃投顾业务,投顾人员被要求转换身份,从咨询为主转向以新兴业务销售为主,而部分以咨询为主的明星投顾被迫重新寻找出路。

  重新定位

  “在我的工作中,投资咨询服务现在的占比下降为不足10%,我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大宗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机构项目方案。我自己目前还能应对这种变化,但一些以推股票为主的明星投顾可能就压力比较大。”供职于南方某券商大型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小张坦言。上述券商曾在业内最早推出投顾模式,并引发行业竞相效仿。

  从明星投顾身上,最能感知到投顾行业的冷暖。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营业部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投顾转型,但已经开始为投顾加码销售任务,随之而来的不断有明星投顾被逼离开营业部。而投顾队伍建设之初,券商对投顾的希望是通过投资咨询服务来提高客户的粘性和交易通道的附加值,部分营业部高薪挖角,甚至为明星投顾开出了高达200万元的年薪。

  灿烂过后归于寂寥,不仅上述率先推行投顾业务的券商已经将投顾重新定位,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券商也已经基本放弃了投顾业务。而在2011年4月份采访时,记者亲见上海某中型券商经纪业务总部负责人的案头,摆放着10多家同行投资顾问业务开展的全套方案,那时几乎所有的券商都在搜集和关注着同行投资顾问业务进展的点滴信息。

  利润压力

  投顾业务当年曾被赋予提高佣金、收取部分固定费用、提高客户黏性、改变经纪业务同质化的理想,但在短短的两年中,投顾业务为何未曾真正长大就开始衰落?

  营业部的短期利润考量是投顾遭弃的重要原因。“投顾业务已推行两年,但为营业部带来的利润并不明显。”小李所在营业部的负责人无奈地说,公司对营业部的重要考核指标是利润,营业部对员工的考核也同样是利润,如果连续两年看不到利润增加,营业部没有耐心继续等待,只能迫使投顾转型到更可能看到利润的其他业务上来,比如大宗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新兴业务,每做一单便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利润进账,无疑可以更快见效。

  投顾的盈利模式一直没有形成,也是投顾难以形成利润的原因。在投顾队伍建设之初,甚至有券商设想,可以对签约客户收取一定的固定费用,但因为A股的投资者尚没有形成付费消费的习惯,固定收费模式一开始便行不通。券商此后普遍形成了“差别化佣金”的模式,而A股齐涨共跌的特点,熊市来了再牛的投资顾问都没有用,牛市来了“连猪都能飞”,客户感觉靠天吃饭即可,投顾的价值难以真正体现。

  投顾队伍的参差不齐也是投顾业务遭弃的原因。投顾业务是美林模式的“翻版”,但之所以“南橘北枳”,除了A股市场不够成熟外,还与缺少过硬的投顾队伍也有关系,目前的投顾队伍多是直接从学院走上投顾岗位,本身就缺少投资经验,自己的投资模式尚不成熟,遑论指导客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315随手拍维权活动启动 第五届网络315
  • 科技陆兆禧将任阿里CEO 构架调整暂告段落
  • 博客慈善捐款怎么投进了无底洞 两会博客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研究生低质化:边偷菜边看电视也能毕业
  • 育儿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仅三成
  • 梅新育:中国需要发改委
  • 罗天昊:南水北调 不如迁都襄阳
  • 张五常:公司性质的思想发展
  • 刘石:又见谷贱伤农
  • 叶檀:离婚说明房地产调控错误?
  • 杨涛:金融改革应转向抓小放大
  • 童大焕:不调控房价就会涨翻天?
  • 陈序:更具创造性的经济或从机构改革开始
  • 赖伟民:四项措施扩大国人消费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