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万15年上市路:今年解决一参一控希望犹存(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 09:34  理财一周报

  申银万国: 比上市更为紧迫的是体制改革

  理财一周报记者/陈金艳

  在申银证券与万国证券合并15年后,当年万国的魄力、申银的风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人事变动、并不出彩的财务报表和上市路上的股权问题。

  数据显示,2009年,申银万国全年净利润为38.95亿元,这与有着相同背景的国泰君安相比,整整落后了25亿元。

  辉煌的过去

  每每说起申银万国,不禁令人想起那惊心动魄的327国债及万国和申银辉煌的过去。然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申银万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并未能继承其独立时的风采,取而代之的则是当下的落寞。

  作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在1988年2月成立,管金生为总经理及总裁。不到两个月,万国证券便以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开始万国的证券事业。其原始积累则从倒卖国库券中实现,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第一任总经理谢荣兴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当时主要从河南、安徽、山西等地收购国库券,用麻袋装,肩抬手扛运回上海。

  完成原始积累后,万国证券准备在1990年上市,但随后因人事变动事情就此搁置。1992年年底,与李嘉诚合作,一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众,完成了大陆证券公司首次收购境外企业并成为控股人。

  至此,万国证券达到了阶段性顶峰,其一级发行市场上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万国曾经一天出席四个发行仪式,二级市场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交易量前十名的证券营业部中,往往有七八个都是万国的,万国证券一度持有中国国内上市公司70%的A股和几乎全部的B股。美国、英国的权威机构评定万国证券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

  而当时的申银证券同样是资本市场一位不可小觑的大佬,其前身是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下属的几家证券业务部,其中最有名的是静安证券业务部。在1990年以前,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最大的股票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和管理机构,很受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所”。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注册成立了一家证券公司。当时为这家证券公司起名“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意思是“上海的银行办的证券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两年后,申银证券便已成为全国首家拥有30家证券营业部的第一大券商。到1995年,经过7年发展,申银证券总资产达到49.14亿元。

  正因为申银证券在当时是沪上实力最强的券商,因此在万国证券爆发327国债事件后,申银成为万国证券首选的“救星”。当时万国证券经历了其成立以来的最大的“坎”,327国债事件使得万国证券亏损额接近13亿元,不仅磨平了万国证券全年净利润,更亏损9.97亿元。合并成为摆在万国证券面前唯一可选的路。

  1995年,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合并组成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阚治东出任总裁。

  成立后第一个财年,申银万国各项收支出现好转,净利润由合并初的-8.92亿元扭亏,达到5.2亿元。其中证券承销差价收入是其扭亏的主要原因,从成立初期的亏损8.2亿元转盈到9.9亿元。1997年同样维持了相对稳定,年净利润达5.01亿元。

  落寞的当下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9年开始,申银万国开始走下坡路。

  当年申银万国前后出售海南航空公司法人股1700万股,华立集团法人股128万股,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745.2万股,杭州娃哈哈法人股55万股,北京中诚信评公司法人股18.92万股,北京比特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70.98万股,上述交易为申银万国减少投资总额3500万元。

  在自营业务骤降的情况下,其全年利润受到巨大影响。1998年申银万国证券承销差价收入为4.2亿元,较1997年的18亿元下降了近5倍,直接导致其净利润缩水至3.98亿元,较前一个财年缩水1亿元。

  尤其到了2004年,证券公司开始执行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申银万国账面资金出现巨幅跳水。根据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增设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短期借款、预计负债、受托投资管理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七个新的科目。过去,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都不提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只提1%的减值准备。这是申银万国年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据年报, 2003年,申银万国的未分配利润还是盈利1.3亿元。调整后,2003年年末未分配利润为-27.74亿元,其中受托投资管理收益一栏,2003年被调整为亏损21亿元,2004年亏损继续扩大为26亿元。

  委托理财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未分配利润2003年为-27.74亿元,2004年为-28.4亿元;股东权益2003年为14.4亿元,2004年为13.8亿元。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2003年为240亿元,2004年为178亿元,共缩水60多亿元。此后,申银万国如进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泥潭,2005年业绩继续亏损,净利润为-13.24亿元。

  当时已是总裁的冯国荣千方百计节支增效。2003年到2005年,3年里申银万国的营业费用下降了45%,公司的业务渐渐走上正轨。随后又有汇金公司向申银万国注资25亿元,并计划提供15亿元流动性支持。这样,申万才得以重新走上发展之路。

  2006年至2009年净利润均有了较大提高,在此时间段内,申银万国全面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公司还获得了创新试点资格,被评为A类AA级券商。数据显示,2007年公司的净利润为过去11年税利的总和,达到57.81亿元。

  不过,这一年整个证券行业因牛市效应均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因牛市带来的赚钱效应并不稳固,申银万国在2008年及2009年净利润再次回落至22.36亿元、44.5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账面较2005年前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同业相比,其当年风采已经不复存在。与其具有相同背景的国泰君安,在2009年净利润则超过60亿元,而其他中小券商则更是不甘人后,其中中信证券净利润更是达到了89.84亿元。

  传统业务每况愈下

  冯国荣在任期内推陈出新。从2002年4月起,冯国荣开始对公司进行扁平化改革。将原本由地区总部管理的营业部“收归中央”,由经纪业务总部直接管理。

  但申银万国还是“掉队”了,无论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都每况愈下。从公司规模可见,自汇金公司入主申银万国后,其资本金增至67.16亿元,成为国内名列前茅券商。但其经营状况却与其规模不相吻合。

  根据理财一周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其经纪业务排名在国内券商中持续倒退。申银证券与万国证券合并后第一年,其经纪业务达到7.53亿元。但到2005年时,其经纪业务因市场冷淡而一度跌至5.81亿元。

  2005年由于进入A股上升期,尤其是遇上2007年大牛市,致使申银万国经纪业务井喷,2007年经纪业务收入达81.9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相较往年,申银万国经纪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同行业相比,其市场份额则在被不断蚕食。从2006年的第五名直接跌至2009年的第八名,被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中小券商全线超越。

  在经纪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其自营业务更是亏损连连。自2004年至2008年(缺失2007年数据)的5年时间内,4年全部亏损收场。

  尤其在市场单边下跌的2008年,亏损额高达7.9亿元,而当年申银万国的净利润为22.36亿元,由此可见,自营业务在2008年吞噬了其三分之一的利润。

  但与经纪业务及自营业务相比,投行业务也是申银万国的硬伤。

  1999年证监会因东方锅炉虚假上市处罚申银万国,申银万国的投行业务受到致命打击,全年承销收入为8026.4万元,申银万国的解释是由于承销业务竞争激烈,承销业务市场份额下降所致。

  千禧年前后,对于申银万国而言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0年3月31日,因为在对大庆联谊的推荐上市过程中,申银万国为大庆联谊编制的申报材料含有重大虚假信息,申银万国再次被证监会处罚。2002年,其承销业务收入仅为740万元。

  持续低迷的投行业务使得申银万国原投行老总何晓勇在2003年初下课。为改变此现状,2003年1月10日,申银万国召开投资银行机构改革动员部署大会,将原来的投行部门一分为三,设立投资银行总部、收购兼并总部、固定收益总部三个总部,并建立公司内核小组,依次构建投行业务体系。

  改革后,申银万国投行业务有了明显进展。先后主承销了星马汽车A股、铜都铜业可转债、江南高纤A股三个项目,并担任上工B股增发的副主承销商,共实现股票、可转债主承销总额12.23亿元。当年收购兼并部合同收入金额1100万元,固定收益业务部共承销国债92.8亿元,金融债24.6亿元,企业债13.4亿元,总承销量达130.8亿元。

  2006年更因为承销工商银行H股而使其主承销收入上升至2.78亿元。但好景不长,自2007年开始,其承销业务再次缩减至亿元以下,2007年至2009年间,其承销业务分别为0.58亿元、0.52亿元、0.84亿元。

  创新业务业绩惨淡

  出生辉煌、成长坎坷,申银万国的成长经历并不顺畅,尝尽寒苦却未能等到梅香扑鼻。几度尝试开拓创新业务,却效果平平。

  在汇金入主后,冯国荣曾表示,中央汇金注资推进了申银万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也大大提高了品牌声誉和形象,打开了申银万国未来发展的业务空间,可以申请成为创新试点券商,将已经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形成新的盈利来源。

  在2004年前,申银万国便着手介入基金业务。2004年1月,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和磋商之后,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各方股东签订了《股东出资转让合同书》,根据合同,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分别受让福建投资企业集团和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富国基金公司的各2000万股份。

  同年1月15日,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1.5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公司正是由申银万国和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中法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7%的股份,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3%的股份。

  但从其经营情况可见,申银万国旗下两只基金中的收益并不乐观。其中2008年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26.08%,基金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5.57%。2009年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再次下降,达到14.99%,基金销售收入为同比下降55.37%。

  此外,在2006年11月2日,申银万国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公司自有资金投入集合理财计划的提案》。不过2009年年报显示,其申万1号集合理财计划净收入同比下降8.11%。

  作为国内大型券商,申银万国不仅未能进入融资融券获批第一集团军,连第二批都未能挤入,直至今年6月8日,才与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同时获批。

  历史遗留的多起国债纠纷案

  翻开申银万国近几年年报显示,诉讼赔偿成为利润缩水的另一方面原因,而这些部分来自万国证券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2007年年报称,在1990年10月至1993年6月,原万国证券对海南证券出资,2003 年9 月以后,证监会等部门对海南证券进行重组,并成立了“海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证实业)。根据重组方案,海南证券原债权债务转由海证实业承继。当时申银万国承继原万国证券公司对海南证券的出资,成为海证实业的股东。

  2006 年,海证实业的债权人华夏证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南支行、江南信托分别以原海南证券注册资本不实为由,要求申银万国对原海南证券的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合计要求赔偿4549.4万元。而在2008年及2009年年报中,对于该案件并未给出最终审理结果。

  此外,2001年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大案的“中科创事件”爆发。该事件给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带来了高达几十亿元的损失,此事件直到2009年依然在处理阶段。

  根据申银万国2009年报显示,因2000年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即中科创)间的国债纠纷,2006年4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作出民事裁定:追加公司为该案的被执行人,并在人民币3968.47万元的范围内对中西药业承担赔偿责任。

  2006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驳回公司复议申请,维持原裁定。2007年5月上海一中院冻结申银万国相应价值的资产。公司不服上海高院的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异议。2006年4月11日,法院解除了对公司相应价值资产的冻结。

  327国债似乎成了申银万国的“魔咒”,近几年的案件纠纷多数围绕国债。尤其是2005年,这样的纠纷案件致使申银万国利润因诉讼赔款而缩水。尤其是2007年,其诉讼赔款额高达8963.93万元,2009年虽有减少,但年初依然有3968.17万元,到年底降至891.31万元。

  落寞背后的根源

  谈起申银万国当前种种,一位曾在申银万国工作过的分析师表示:“离开的原因并非薪酬也非人事,它就像一只慢行的大船,体制的僵化不适合我们年轻的一辈,同时资源的内耗有时看不到希望。”

  此分析师的离职其实只是申银万国人事变动中的“一粒沙”。据媒体报道,早在2004年时,因投行业务不景气,其投行部门离开了十几个人。相较普通研究人员的离职,高层变动在申银万国中也从未消停过。在2001年6月1日,总裁王玉春因牵连进“中科创事件”而被上海市政府免去总裁职务,而在2004年至2009年间,总裁班子成员,以平均一年离开一位的速度更换着。

  此外,对于当前申银万国现状,以及汇金与国际集团交换股权事宜中,上海方面不惜高价收购汇金手中持有的国泰君安股份。“可见上海方面对国泰君安的重视程度,相反也可见申万在目前的劣势。”上述提及的原申银万国分析师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

  但对于申银万国未来情况,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兆伟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虽然从目前而言,申银万国与其他券商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但其研究所在国内排名数一数二,甚至已经超越中金公司。近期证监会公布了新的经纪人制度,经纪人等专业人员在为客户推荐股票时,将从中抽取利润,如此一来,拥有强大研究背景的申万将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申银万国人事变动

  1996年7月

  申银、万国合并后,朱恒担任申万重组后第一任董事长,阚治东为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1997年6月

  申万被查出违规获取银行巨额资金并操纵股价,阚治东被免去总经理职务,由朱恒代总理。

  2000年4月

  时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刘明康出任申银万国董事长。

  2000年6月-2005年9月

  王明权接替刘明康,出任申银万国董事长。

  2001年6月

  同属光大集团的冯国荣就职申银万国副董事长和总裁。

  2004年1月

  申银万国副总裁姜国芳调任申万巴黎基金做董事长,同年原副总裁陈敏调任富国基金任董事长。

  2005年9月

  汇金公司委任谢平出任申银万国董事长。

  2007年1月

  丁国荣接替谢平出任申银万国新一任董事长,至今仍为公司董事长。同年,申万通过全球竞聘,引进杜平、李永飞、朱敏杰、陆文清和刘郎,均出任公司副总裁。

  2010年8月

  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现任中海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储晓明拟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