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资券商海际大和尴尬开胡 康耐特成首单IPO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 0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潘沩 上海报道

  1月26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耐特光学”)首发申请获创业板发审会通过。康耐特光学招股书申报稿上,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际大和”)的名字悄然出现在主承销商位置上。

  作为入世后诞生的第3家合资券商,2004年11月就已开业的海际大和几乎已被市场所遗忘。公开资料显示,之前,这家由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组建的只经营证券承销业务的合资券商,除股改项目外,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中无一斩获。

  同为合资券商,不要说目前已在中国市场上咄咄逼人的瑞银证券,即使2009年才成立的中德证券,其成绩单远比海际大和好看。截至2月1日,获IPO牌照不到一年的中德证券,已然三单IPO在手。

  2004年11月,海际大和正式挂牌运营,注册地为上海,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日本大和证券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7%和33%。

  2005年4月,上海证券将自己的承销牌照让给了海际大和。随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证监会叫停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

  2005-2006年,海际大和交了白卷。直到2007年,开业3年后,公司获得一单债券承销,才算开了张。

  随后的两年,海际大和又陆续做了几个债券承销的项目。不过,直到2009年年末,在IPO、增发和配股的成绩单上,海际大和依旧为0。

  此番过会的的康耐特光学于1月22日预披露,26日上会。

  海际大和上上下下颇为紧张,对媒体则是更为谨慎。先后以“等证监会的结果出来再说”“等(投行)负责人从北京回来再说”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要做投行业务,人脉很重要。上海证券本身实力偏弱,大和证券也难以跻身一流投行之列。这样的组合,往往还做不过本土进取一些的券商。”对于海际大和的尴尬成绩单,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这可以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09年,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的首发承销额,分列第11和12名。考虑其含着金钥匙出身,且已在中国市场征战几年,这样的成绩只能说平平。

  而同样出身名门,成立时日尚短的中德证券、瑞信方正的表现更为抢眼一点。中德证券于2009年8月才拿到保荐牌照,2009年即承销了2单IPO业务。2010年1月,又有一单IPO过会。

  2008年才成立的瑞信方正虽然在IPO业务上并无建树,但其在去年的债券承销业务上可是名副其实的黑马。据Wind统计,它去年承销了22只债券,其中联席承销了铁道债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次级债。

  “我们同样很重视股票承销,但一个项目需要两到三年,至少也要一年半才能有结果。但中大型的股权承销项目,要拿到并做出来,就更慢了。”对此,瑞信方正人士明确向记者表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