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6月底财务核查后IPO才重启

2013年03月08日 09:57  南方日报 

  IPO重启传言袭击A股,证监会紧急澄清:

  “IPO将在4月份重启!”昨日午后,一则消息在市场传开,并迅速拖累大盘快速跳水,一度逼近2300点整数关口。随后证监会对此紧急辟谣,才结束了股指跳水走势。

  从盘面上看,银行股表现疲软,前期热炒的诸多题材股大幅回落,但券商、煤炭、有色、酿酒等蓝筹板块积极护盘,使得大盘整体跌幅并不太大。截至收盘,沪指报2324点,跌幅0.98%;深成指报9393点,跌幅0.4%。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大盘受消息面影响震荡较大,市场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持筹心态不稳。短期内,大盘仍然将围绕2300点震荡整理,建议投资者保持一定的谨慎心态,在控制仓位的基础上,适当参与一些热点题材的炒作。

  ●南方日报记者 田志明

  IPO四月份重启被辟谣

  对于已经暂停了5个月的IPO来说,其何时会重新启动,已经成为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IPO暂停之后,A股实现了大幅反弹。然而,在IPO暂停的这段时间里,数百家公司排队等着IPO,已经形成“堰塞湖”效应。随着大盘不断反弹,这种担忧也越来越重。

  昨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IPO财务自查在3月31日之前将基本完成,然后要进行核查,在此之后才会考虑启动IPO。姚刚的这番表态,引发市场多种解读。很快,市场就传出消息称,IPO将在4月份启动。受此消息影响,早盘还双双攀升的大盘立即掉头向下,走出一波跳水行情,沪指一度逼近2300点整数关口。

  IPO重启传言重创股市,证监会紧急出面辟谣,称IPO重启须待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全部整体完成之后。而专项检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查阶段,要求中介机构、发行人在3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并上交自查报告;第二阶段为抽查阶段,由证监会对自查情况进行核查,这项工作须在6月底前完成。两个阶段整体完成之后,才可能重启IPO。

  辟谣之后,大盘的跳水走势才宣告终结。

  题材股集体杀跌

  近期表现强势的银行股昨日集体疲软,特别是在股指跳水的时候,银行股大幅走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微博]浦发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跌幅超过3%。由于银行股是这波行情的风向标,因此,银行股的集体疲软,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另一方面,近期走势强劲,并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两会题材股,如节能环保、水务、空气治理、食品安全、3D打印、智能交通等题材股,昨日也全线退潮,特别是环保板块,整体跌幅更是居首,对市场人气打击极大。周三飙涨的互联网、苹果概念等科技类品种昨日也回调明显,“一日游”行情的出现,表明当前市场做多信心已经不足。

  不过,在银行股、题材股走弱的时候,券商、煤炭、房地产、酿酒等蓝筹板块及时挺身而出护盘,特别是煤炭板块更是表现抢眼,板块涨幅第一,盘江股份强势涨停,露天煤业云煤能源大有能源靖远煤电大同煤业等股涨幅都超过4%。由于煤炭板块在投资者中一向都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因此,该板块的走强,起到了积极护盘的作用。

  广州万隆[微博]的监测数据显示,昨日两市共有138亿元资金净流出,环保、航天军工、水务、互联网等前期热门题材股,成为资金密集出逃的重灾区,并砸出7支跌停板。

  短期将围绕2300点震荡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盘上下两难,近期将围绕2300点震荡,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不宜追涨杀跌,频繁换股。

  金证顾问分析师陈自力就指出,短期大盘的走势处于60日均线与20日均线之间进行夹击运行。向上不突破20均线的压制,而向下又不砸穿60日均线的支撑。两会期间市场或许就会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法进行平稳过渡,所以短期大盘这种宽幅震荡的尴尬局面有望得以维系。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仓位保持在5成左右,继续采取轻大盘,重个股的投资策略。

  深圳智多盈发布研报提醒投资者,前期领涨的环保行业周四继续大跌,周三大涨的苹果概念股昨日也是跌幅居前,龙头板块的相继萎靡,表明热点难以持续。大盘中期走势已经趋弱,震荡下挫将是主旋律,反弹之后还是要跌回去的,建议投资者短期获利了结为宜。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件正在侦查阶段
  • 体育欧联杯-贝尔破门国米0-3热刺 切尔西0-1
  • 娱乐李天一涉嫌强奸罪被检察机关批捕
  • 财经国税总局: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没可能
  • 科技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公布:4月1日起施行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温家宝十年影像记忆
  • 读书民国五大美女间谍悲剧人生(组图)
  • 教育教育部长:取消高考会让有钱人占便宜
  • 育儿3.8女人节-当妈后也做幸福的小女人
  • 陈永昌:从两会看中国经济的运行走势
  • 金岩石:女权经济 强悍的生产力
  • 罗天昊:中国应开放移民 引进1亿女青年
  • 刘石:谁为李杨代表5年赚300亿的牛皮埋单
  • 叶檀:铁道部改革只有用中国模式
  • 刘杉:中国开始收缩货币政策
  • 章玉贵:房地产调控难见显效的三大症结
  • 王海滨:香港地产高价的悖论
  • 朱恒鹏:以药养医局面为何难以改变
  • 杨涛:中国经济的长期挑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