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新股为什么受追捧 暴炒与定价管制有关

2014年06月27日 01:32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本文     

  每经评论员 叶檀[微博]

  年内IPO再次开闸,未来将进入新股常态化发行时期。

  6月26日,登陆A股市场的三只新股雪浪环境龙大肉食飞天诚信不出意外封在涨停板,还带动次新股 “共同进步”,12只次新股涨停,总共上市交易的44只次新股中涨幅超过5%的高达31只。

  一个每日成交额不足千亿的市场,新股发行才会搅动资金的马蜂窝。从6月10日到23日,完成新股申购的6家公司共冻结资金5639亿元,平均每家冻结940亿元。由于向普通投资者倾斜,网上申购踊跃,年初48家公司仅有个别公司网上认购倍数超过150倍,此次6家公司网上认购倍数最低为176倍,最高达515倍。

  打中新股等于中彩票。年初发行的48只新股普遍上涨,最高涨幅平均值达到151.5%,引发了追捧的狂潮。

  新股之所以受到热捧,首先是因为新股发行数量少,暂停发行到今年重启,市场积蓄了足够的能力,虽然不足以扶起整个市场,但捧热新股市场绰绰有余。新股市场如此热闹,降温的方法就是大规模发行,让通过审核的600多家企业,以及所有通过审核准备上市的企业,全部自主选择上市窗口。这样的休克疗法让市场痛苦不堪,却是让新股市场回归正常的好办法。

  A股市场也会出现新股破发,2011年就是打新者不堪回首的日子。2011年前4个月,上市新股破发数量75家,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庞大集团在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市,当天大跌23%,打新者获得一个中签号浮亏上万元。2010、2011年新股大扩容稀释新股稀缺性。2010年有418家企业IPO,345家企业成功融资4900亿元;2011年沪深两市共有282家公司新上市,融资2720亿元。

  熊市新股扩容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带来奇特效果,坚持一段时间的扩容后,出现新股破发潮,发行市场的风险意识水涨船高。

  2011年在沪深两市发行上市的282只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达76只,首日破发比例为27.14%;截至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282只新股,239只新股跌破发行价,破发比例近85%。发行市盈率节节下降,2010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一度高达59倍,2011年46倍,其中上半年52倍,下半年38倍,到12月仅30倍,在学乖了的打新者面前公司与中介无法继续,当时有华宝兴业等基金对IPO亮起黄灯。

  在A股市场大炒新股的同时,市场较成熟的港股市场完全不同,6月26日登陆港交所的三只内地新股全线破发,长港敦信收市报1.09元,较招股价1.40元下行22.1%,都市丽人较招股价下行1.4%;畅捷通下行8.2%。

  按照证监会[微博]的发行节奏,到今年底不过发行100家,今年内,主板(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各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大致安排两家企业。

  在高风险的市场炒新,其实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交易风险。刘胜军[微博]曾经表示,2010年上市的公司,在IPO之前招股说明书中称平均增长率是主板16%、中小板28%、创业板58%,IPO之后,他们净利润的增长分别降到了10%、4%、4%。特别是创业板,从58%降到了4%,2011年更是从72%急剧降到-7%。A股市场用三个字形容,“等不起”,只争朝夕,否则业绩就在艳阳下化了,上市前的成本逐一曝光。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急于上市的公司在新三板呆上3年,否则不许上市,如此一来,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就小多了。

  此次3家新股暴炒与定价管制有关,封死涨停板换手率极低,相当于监管者直接向打新者让渡红利,这是难得的时间窗口,让中小投资者可以吃到更多的红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国竖版地图用十段线标南海(图)
  • 体育世界杯16强产生 C罗进球葡萄牙仍出局
  • 娱乐宁财神吸毒被警方控制 3次共买3千元毒品
  • 财经世界杯赛事地下赌球:十赌九输有去无回
  • 科技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BABA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宿舍裸睡被通报(图) 国际高中展
  • 李江涛:解析赵本山的商业模式
  • 朱大鸣:影子银行溃坝会冲垮高房价吗
  • 冰冷:我国的房价及新股最便宜
  • 刘杉:微刺激要靠地方政府唱大戏
  • 罗天昊:警惕“国家级大战略”泛滥
  • 曹中铭:央企上市公司频现财富杀手
  • 易宪容:中央政府要给楼市明确预期
  • 叶檀:新股为什么受热捧?
  • 黄震:做好互联网金融要用新思维
  • 黄光锐:美国碳排放新政威胁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