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13:04 新浪财经

“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要 点

  十九大报告亮点纷呈。总体内容和思想上要重点关注9个方面和6大亮点,确立了“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征程”、“新目标”和“新措施”。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论断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对未来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有深远的影响。这 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更加重视“质”而非“量”,政府对增长下滑的容忍度增加,一些市场人士所预期的政府换届之后靠大加杠杆式的“大干快上”或是一厢情愿。 实际上,我国要素禀赋发生很大变化,在资本不再稀缺、劳动力不再丰富的情况下,粗暴式的“大干快上”得不偿失,而2008年之后我国金融周期加速上行,加 杠杆也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未来政策中效率与公平仍然兼顾,但后者重要性或相对上升。

  报告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表明市场一些人士所预期的,不久的未来,政府放松房地产政策,大幅放水,也可能是一厢情愿。金融周期的转向为期不远或是大概率事件,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或加大,但经济结构将得到改善,提振市场信心,催生结构性投资机会。

  关注四大领域: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等高端制造业,与绿色生态相关的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行业,与国防科工改革相关的优质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大型农垦、农机、农资企业,及农村消费板块。

  正 文

  报告亮点纷呈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指明了中国未来很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深远,那么十九大报告的看点有哪些呢?

  报告总体上分为15个部分,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大板块。

  总论部分(引言和1-4部分)确立了“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和“新征程”;分论部分(5-12部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港澳台问题、外交等8个方面;专论部分(13部分和结语)主要提出党建。

  总体内容和思想上要重点关注9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第三、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

  第四、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五、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六、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第七、明确了未来三十年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全年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比三步走战略提前15年;

  第八、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化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环保产业、军民融合、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医药产业、国企混改、税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

  第九、明确党的建设新要求。

  至少有如下亮点:“新时代”的论断;“新矛盾”的论断;“新思想”的提出;“新方略”(14个坚持);“新目标”的确立;“新举措”的提出。

  对经济总量意义何在

  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的论断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对未来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有深远的影响。这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更加重视“质”而非“量”,一些市场人士所预期的政府换届之后靠大加杠杆式的“大干快上”或是一厢情愿。

  实 际上,我国要素禀赋发生很大变化,从早前的资本稀缺、劳动力丰富转变为当下的资本丰富、劳动力稀缺。在资本稀缺的年代,资本边际回报较高,加杠杆“大干快 上”还有合理性,而如今在要素禀赋逆转的情况下,大干快上结果是资本回报进一步下降,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升,得不偿失。从金融周期的角度来看,2008 年之后我国金融周期加速上行,金融风险累积,还本付息率高过欧美危机之前,粗暴式的大干快上只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

  金融周期的转向为期不远或是大概率事件,经济下行压力或加大。经 济增长更加重视“质”的前提下,政府对增长下滑的容忍度上升,在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市场一些人士所认为的6.5%的增长底线不能突破或是误解。报告再次强 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表明市场一些人士所预期的,不久的未来,政府放松房地产政策、大幅放水,可能也是一厢情愿。这种情况下,金融周期的 转向为期不远或是大概率事件。未来经济增长中将更加强调“质量投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而房地产长效机制也逐步建立。伴随金融周期拐点的是去杠杆,下 半场经济下行压力预计会加大。

  但经济结构或逐步改善

  伴随金融周期出现拐点,前期遭受房地产挤压的行业将相对收益,尤其是新兴行业。除此之外,报告里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也将有利于改善结构性问题。未来政策中效率与公平仍然兼顾,但后者重要性或相对上升。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制 造业是我们立国的基本方面,是我们发展自始至终的重点。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破除旧经济”上已初见成效,而在补短板“建立新经济”上还有 待发力。会议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十三 五规划中计划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目前是2.1%),未来几年的提升速度将是历史前所未有的。预计政府将加大对科研的投 入,可能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现代生产性服务性的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是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在 总体任务中首提“美丽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体现了“五位一体”布局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的重 点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促进金融市场和工具服务于绿色产业(如新兴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的发展;壮 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改革环境监管体制,实现监管全覆盖,解决污染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化国防科工改革,深度发展军民融合。拓宽军民资源共享渠道,推动优质军转民和民参军,将部分国防工业先进技术转向民用,同时鼓励优秀民企进入国防领域。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报 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两次 重大创新,确立了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流转实现最优配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给实际种地人长期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 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同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去年年中以来农村转移支 付上升推动的消费高增长有望持续。

  甜蜜的“新矛盾”,结构性投资机会

  十九大报告亮点纷呈,将提振市场信心,而且中长期来看,结构性问题的改善催生结构性机会。关注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等高端制造业,与绿色生态相关的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行业,与国防科工改革相关的优质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大型农垦、农机、农资企业,以及农村消费相关的板块。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