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2日09:20 新浪综合

  讲到消费品,离不开茅台,讲到金融股,离不开保险。

  来源:赵湘怀

  讲到消费品,离不开茅台,讲到金融股,离不开保险。2017年以来贵州茅台股价上涨32%,中国平安上涨27%,新华保险上涨21%。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中,茅台酒量价齐升,2017年茅台酒官方计划销量2.68万吨,目前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从2016年初的800元/瓶,涨到现在约1300元/瓶,联想到保险行业2016年营销员数量高速增长(中国人寿52%),更多保险营销员展业可能也是促进茅台销量大增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随着产品结构优化,保险的“消费品”属性正逐步加强,与茅台相似,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大众的保险需求将长期且稳定增长。

  长期以来,大众更多地把保险看多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但是近年来保险的“消费品”属性正在逐步加强,我们认为可能是如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中产阶级逐步崛起促进消费升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人们会去追寻安全需求。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也就意味着基本的温饱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他们的需求从基本温饱消费向养老、健康和医疗等领域转变,根据国外经验,在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消费分层的背景下,随着中产阶级家庭数量激增,以养老和健康医疗为主的保障型保险将拥有长期且可持续的需求,保险的消费将逐渐成为中产阶级人群最重要的消费之一。

  老龄化加剧抬升对健康、养老的关注。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1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老龄化催生寿险产品和健康险产品的需求,在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寿险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

  消费者更加理性。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理财型保险产品费率高于消费型产品,消费型保险产品较之理财型保险更加划算,举例来讲,保额10万元的人身保险,消费型产品保费的年费可能仅为理财型产品年费的十分之一。

  保险公司业务转型,死差益占比逐步提升。在“保险姓保”政策的影响下,保险公司纷纷聚焦个险渠道,大力拓展长期保障型保险产品,如新华保险主打“健康无忧”系列健康险(2016年上市险企传统型和健康保险产品占比超过25%,新华保险占比最高达55%),由于保障型产品利润贡献中死差益远大于利差益,业务结构的优化将提升保险公司整体业务利润率,并且其主要利润来源由之前的利差益逐步向死差益转型,公司盈利会更加稳健。

  保险产品回归保障迎合了社会大众需求,预计未来消费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等外部因素,将与保险产品回归保障等公司内部因素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保险产品属性持续由理财向消费转化,保险股就是下一个茅台!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 宏观风险 信用风险。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湘怀看非银”,作者为赵湘怀: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