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8日23:05 券商中国

  应对接二连三的监管急令,成了当前银行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监管升级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近期委外赎回得比较厉害,最近两个交易日债市均有大额卖盘出现。”有大行资管业务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反映。

  “我们现在几乎都暂停了手上的业务,在整理档案、填各种表格,专门应对监管部门的检查,包括银监会、审计署等,五个检查同时进行。”一国有大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的MPA考核刚结束,银监会又在两周内发了7个文件,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好好研究这些文件的影响和应对之策,但总体感觉今年监管的口子收紧了很多,像同业、委外之类的业务受影响更大。”

  有媒体报道,广东银监局日前已经对辖内银行下发“三套利”银行自查表,并要求尽量在本周二提交自查问卷,且最快本周三进场检查。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监管风暴的来袭,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繁荣、资管理财猛增为特征的银行资产负债大跃进迎来拐点。在密集政策发布后,银行需花大量精力应对监管审查,息差压缩、规模缩水,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机构的日子将愈发艰难。

  委外赎回加剧

  大行从事资管业务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反映,今年以来,监管升级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近期委外赎回得比较厉害,最近两个交易日债市均有大额卖盘出现。”

  表格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ID:banklawcn)

  委外赎回潮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管理人水平差,有的则是迫于监管压力被迫赎回。

  我们来看看银行目前面临的监管压力:

  银监会的监管文件对于同业套利、理财套利等方面要求严格,如在“四不当”中要求银行自查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的三分之一;

  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等。

  其结果就是,为应对监管检查,银行扩张同业负债的意愿会被动下降,相应的,流动性缺口的弥补就不得不依靠委外的赎回。

  “如果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也就是说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将受到同业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的限制,但实际上很多城商行、农商行都无法达标。这些中小银行在负债端、资产端都面临着压降规模的要求,同业存单发行量萎缩、委外赎回都是主要变现。”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不过,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称,虽然近期委外赎回比较多,但大额的赎回暂时还不会发生。在去年债灾下,大量委外都基本有着较高的浮亏,从今年一季度震荡的走势看,债券资产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如果赎回,浮亏实现,银行如何补上?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

  “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在委外规模、同业负债规模中折中选择,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李奇霖称。

  总的来看,银行委外在经历了过去两年大规模增长后,今年将因监管收紧而遇冷。不仅是一些风格激进的中小银行出于收缩同业理财的需求要赎回委外,一些压力不大的大行也迫于成本压力会压缩委外规模。上述大行人士透露,“受计提资本等因素影响,券商、基金子公司的委外费用都在上升,迫于成本压力的管控,对于今年部分到期的委外我们可能就不再续作了。”

  银行被迫压降规模的隐忧

  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后,金融监管部门就开始力推金融去杠杆,尤其是打击以资金空转套利为代表的金融脱实向虚乱象。

  央行内部一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央行和银监会正形成合力给银行“挤”风险。“现在货币政策较之前收紧更多是针对防范金融风险,央行通过提高市场的资金利率来增加银行资产扩张的成本,银监会则通过加强监管抑制无序扩张。”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称,如果银行严格执行银监会的新规章制度,再嵌套MPA考核,这对于部分激进机构来说无异于“核武器”。一边是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规范资产结构,一边提高银行的负债价格,更不用说这两个“小手段”还有互相印证和参考关系。

  对银行来说,监管的意图已经开始起作用。东北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今年银行领导定的工作总基调就是“压规模、降不良”。

  “现在没啥项目可做,我们行小,资金成本高,所以6.5%以下的项目几乎不做;不仅新做的项目少,为了应对MPA考核和银监会的监管,我们还在压降存量资产规模,一些到期的项目就不再续作。”上述城商行人士称。

  不过,该人士担忧,银行为了应付监管而压降规模可能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因为真正能压降的项目或企业都是经营还可以的,如果给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压降资金支持,就很可能形成不良,所以这些企业仍要靠银行‘续命’。”

  监管执行力度受经济基本面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监管动作频频令人应接不暇,但不少人士认为,对银行的影响最终还是要看监管的执行力度。张超表示,强监管的执行效果如何要看二季度的三个月,从公开数据看,则要着重观察社融的变化情况。如果社融下降很快(在贷款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说明监管层在严格执行监管规章,表现为非标的资产的减少。

  然而, 亦有不少人认为,后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监管去杠杆的强硬态度会缓和。李奇霖称,在经济本来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监管加快推动金融去杠杆本意是防风险,但附加作用可能是对实体经济造成打击,如此,后期监管去杠杆措施可能会更加慎重。

  广发证券研报也表示,虽然银行监管加强会导致中期的流动性收紧和利率上升,但在 “ 稳是主基调 ” 的政策导向下,一旦利率上行动摇了经济维稳的根基,又可能在短期倒逼央行货币政策放松,使利率水平和股市都迎来阶段性喘息的机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刘琛 SF01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