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13:22 中国证券网

  大家关心的A股市场会开始变好吗?需破除三大迷思

  作者 梁宇峰(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曾任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多年,2014年创办上海益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益菁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经历了从疯牛到股灾,大家对于股市的反思很多。监管政策也不断变化,乃至发生180度转弯,从力推注册制、大力鼓励创新,到注册制无限期延后、全面加强监管。

  投资者诟病频繁修改规则,但却少有人反思为什么市场机制在中国股市会失效。笔者认为中国股市一切乱象的根源在于“扭曲的价格体系”,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一个“新的扭曲”解决“老的扭曲”,同时产生新的问题。

  价格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决策信号,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指引,如果价格体系扭曲了,谈何资源配置效率。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的决策者本着“长痛不如短痛” 的决心,尽管也面对巨大困难和不同意见,下大决心进行了物价改革闯关。这次物价改革闯关,虽然引发涨价潮、抢购潮,但也为今后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基 础。反观现在的A股,价格体系扭曲,政府还在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这种扭曲,何来市场化改革?何来资源配置效率?

  A股价格体系扭曲程度全球罕见

  上证A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看似并不高,但是相当分裂的,一边是估值相对合理的大盘蓝筹股,另一边则是严重高估的中小盘股票。大盘蓝筹股估值长 期处于低位,尤其是银行股市盈率长期维持在5到10倍,但是体量极大,拉低了市场的整体市盈率。如果剔除银行板块,整体市盈率将上升至36倍左右,剔除所 有金融板块之后,则将上升至42倍左右。我们在表1中列出了截至到9月23日的所有A股TTM市盈率分布情况,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股票占比近七成,而市 盈率在25倍以下的股票只有324只,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1%。

  在境外成熟的市场,大盘蓝筹股相对于中小盘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青睐,尤其 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会更倾向于购买稳定分红的大盘蓝筹股,而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盘股鲜有投资者问津、流动性极低。但是在中国A股,市 场对中小盘股的这种偏爱,使得估值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市场上有一个笑话,中国有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级别的难题:楼市和A股泡沫哪个大?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买不了京沪一套房,但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抛掉1%股票就能在京沪买一套豪宅,这说明A股的结构性泡沫一点不亚于楼市。

  扭曲带来的各种乱象

  中国股市的价格体系扭曲使得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很多反常的现象。

  首先的一个反常现象就是不论市场如何“低迷”,排队等待发行的公司永远不会少。在一个正常的、市场化的股票市场,当行情低迷的时候,股票的估值处于低 位,发行人会觉得发行价格太低,这个时候发行并不划算,就会中断发行。这样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股票发行就会减少。但是这个规律在中国A股并不适用,排队等着 上市的公司永远是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到了800多家。这种“下定决心、排除万难、铁心IPO”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二级市场给股票的定价太慷慨 了!

  另一个反常现象就是一路飙升的壳费。壳资源可以说是中国A股的一个独特产物,是价格体系扭曲的一个典型象征。当一家公司连年亏损,丧失盈 利能力的时候,它的股价理应无限接近于0,最终被这个市场所抛弃。但是我们在A股却会看到业绩越差的上市公司越是获得追捧,哪怕这只股票是公认的垃圾股, 主营业务一塌糊涂,毫无希望,依然会有大量的投资者下注。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垃圾股蕴含的壳价值,由于IPO上市的艰难重重,走捷径通过重组上市就成为了很 多迫切想要上市的公司的选择,而这就是A股市场上那些垃圾股的价值所在,业绩越差,被借壳重组的希望就越大,估值自然也就越高了。

  A股市场的 第三个奇葩之处在于各种五花八门的并购重组。中国的实体经济和A股市场对企业价值判断差距极大,并购的市盈率一般在10-15倍左右,但是同样的资产,同 样的盈利能力,一旦被放到A股市场上,往往可以得到30-5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这种估值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热衷于追寻重组套利的机会,市场也追 逐各种题材的并购重组,每当并购重组预案公告后往往是连续涨停,并购重组股票更是成为当前两市牛股的摇篮。这几年,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成立并购基金,干起 PE的活,背后的逻辑就是高估的股价。

  第四个反常之处是迫不及待想要减持的A股大股东们。在成熟市场,股市低迷、股价低估的时候,大股东和高 管会选择增持或回购股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我们的A股市场中,即便在股市“低迷”时,大股东和高管们也是争先恐后减持。哪怕政府出台行政命令约束减 持,但大股东们总归有办法绕开这些限制。试想一下,100倍的估值,换了谁做大股东,都会选择落袋为安。

  最后一个不正常就是我们A股的投机风 气盛行,我们A股股民的赌性之重在世界上罕见。股价高估、扭曲,使得价值投资得不到合理回报(价值投资的前提是以合理价格买到好公司,中长期持有股票分享 企业成长的红利),博弈价值就成为股市的主要价值。今年7月份欣泰电气被证监会判了死刑以后,本应一路跌停到退市为止,但是我们却看到欣泰电气退市前屡次 被撬开跌停板,甚至还被打出过涨停板,这样一只连壳价值都失去了的垃圾股还能获得那么多投机客的追捧,可见我们的投资者对于豪赌的热衷。

  我们的监管:用一个扭曲解决另一个扭曲

  A股市场上种种的乱象,归根到底根源在于价格体系扭曲导致的资源配置失衡。价格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决策信号,价格不合适,供需就会失衡,进而演变出这一系 列的乱象。我们讨论股市的问题,如果不能正视股价结构性扭曲这个事实,那再多的改革也不过是用一个扭曲去解决另一个扭曲,立意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取得局部 性、阶段性成果,而且会酝酿新的问题。

  我们的监管者永远担心市场的承受能力,实施了严格的IPO数量控制,想上市的公司不得不排队等候,一等 就是两三年时间,更不用提监管层动不动就暂停IPO。但是把800多家等待上市的公司堵在门外,我们的A股又如何体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呢?股票交易市场存 在的意义就是帮助投资者与优质公司的对接,让市场的资源得到更合理高效的配置。场外符合上市门槛的企业成千上万,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垃圾股在墙内呼风唤 雨,优质公司在墙外不得门而入。IPO大门不敞开,优化资源配置又如何实现呢?

  二级市场价格扭曲,使得IPO市场化定价遥遥无期,虽然中间有 过短暂尝试,但敌不过“纵容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压力而放弃。监管层虽避免了“放纵恶意圈钱”的责任,设定了23倍IPO估值的一刀切标准,然而这种一刀 切真的合理吗?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市场给予的估值大相径庭,一刀切的定价模式如何体现这种差异?

  为了限制大股东减持冲击市场,监管层的减持禁令也不断与时俱进,期望可以打压大股东的减持冲动。但是面对严重扭曲的股价,面对套现走人的丰厚回报,再严的减持禁令也是堵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再说在理论上,禁止大股东套现并无任何法理依据。

  针对A股里面五花八门的并购重组,证监会也是重拳出击,在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并购重组新规。立意自是良好,希望借此防止一窝蜂的跟风并购重组,打 击恶意炒作。今年以来,已经有19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被否。但是这一政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证监会是否有能力来判断哪个并购重组是跟风炒作,哪个是真正 的业务需要?这中间的利益寻租我们如何进行防范?

  总之,忽视价格体系扭曲这一真正的病根,开出再多的药方也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往往是用一个新的扭曲解决老的扭曲。

  正本清源,重塑股市的价格体系

  要真正解决A股上述种种问题,只有正本清源、重塑股市的价格体系,让价格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信号作用,才算是找对方向。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破除以下迷思:

  迷思一:适度泡沫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成长

  很多人为股市泡沫辩护,认为股市汇聚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未来,适度的泡沫有利于加速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泡沫与新兴产业的成长真的有必然的联系吗?华为作为中国当前公认的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迄今尚未上市。泡沫固然会 催熟一些产业,培育出极少数明星企业,但和它给资源配置效率带来的整体损害相比,这点收获大概不值得一提。

  迷思二:维持股价是保护投资者利益

  A股的另一个迷思是维持高股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A股的高估值是彻头彻尾的泡沫,是投机交易创造的虚假繁荣,高股价带来的是暴涨暴跌,是散户 被一次次收割。对投资者的最大保护,是让投资者以合理价格买到股票,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不是维持高估的股价,逼着投资者天天投机交易。

  迷思三:泡沫破灭将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监管者害怕泡沫破灭将会引发金融危机乃至于经济危机,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事件成为经典案例。但事实上,日本的长期低迷,由股市泡沫破灭引发, 却未必是长期低迷的原因。是泡沫总会破灭,泡沫破灭固然会冲击市场、短暂影响经济,但是只要我们限制银行资产过度进入股市,控制好杠杆率,那么泡沫破灭产 生的破坏力完全可控。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终结了科技股牛市,但是在废墟之上却崛起了一批伟大的科技巨头,BAT也是在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强势崛起, 中国经济更是迎来了黄金十年。

  要破除这些迷思,重塑股市的价格体系,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我们对于指数的崇拜。“指数拜物教”在我们国家根 深蒂固。在经济上,我们对GDP的崇拜已经延续多年,为了漂亮的GDP增速,重复投资、牺牲环境甚至数据造假也在所不惜。在A股投资者中,对于指数的盲目 崇拜也随处可见,指数一涨就喜笑颜开,指数一跌就大骂上市公司圈钱、监管层无能。在我们开始摒弃GDP至上理念,开始追寻更健康的经济成长的今天,我们对 于A股指数的盲目追捧也需要反思。上证指数、深证指数的高低不能代表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能代表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与否,更不能拿来衡量监管机构的管理水 平。

  在完善法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加快推出注册制。A股价格体系的扭曲源于供求关系失衡。注册制的推出将使满足条件的公司快速完成 上市流程,增加股票供给,扭转当前供需失衡的现状。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也将被消除,炒壳炒重组也将失去土壤,这对于重塑A股的投资文化至关重 要。

  最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打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之路。我国在2014年11月17日推出沪港通,今年将进一步推出深港通,同时在积极研究沪伦通。打通A股市场和国际成熟市场的互联互通,有助于A股估值体系的合理回归。

  总结

  价格体系扭曲是当前A股市场上所有乱象的根源。政府和监管者需要放弃指数崇拜,以当年推动“物价改革闯关”的勇气推动A股估值体系的重塑,否则所有的调控和监管都是以新的扭曲解决老的扭曲,资本市场永远不可能完成成年礼。

  监管者要放弃浓浓的父爱主义,除了加强监管、严惩造假操纵等不法行为之外,对投资者的最大保护,就是让投资者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股票,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不是让投资者买入泡沫资产,被迫进行零和甚至是负和博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