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23:57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荀玉根-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①国庆假期国内外利空,节后市场高开高走说明前期盘整已经把利空Price in了,市场隐含更乐观的未来。国际视角、考虑利率,目前A股不贵。②市场整体上震荡蓄势,区间向上扩大的概率更大。企业盈利筑底中,逐步走向改善。房市调控长期有助大类资产配置偏向股市。③地产调控预示调结构更占优,微观上转型已在逐渐发生,后地产时代市场风格望偏向业绩稳定的消费股和真成长,跟踪国改。

  更乐观的未来

  国庆假期之后市场表现比较强,超出了大部分投资者之前的预期。国庆长假期间国内外都有利空出现,国内多个城市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的紧缩政策,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节后市场不跌反涨,并且直接高开,值得深思。我们6月底2800点时坚定乐观,9月中考虑到国内外政策环境边际上面临变化,观点偏中性,目前评判这种担忧可能很大程度上被9月的盘整消化了,类似5月中下旬的市场。股市本身反应未来、代表未来,市场走势给出的信号是,这是一个更乐观的未来。

  1. 利空不跌:认识市场,尊重市场

  利空不跌说明前期市场已经Price in了。国庆期间国内外利空不断,国内有多达21个城市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的紧缩政策,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而国庆后市场却不跌反涨,超出大部分投资者假期的预期,尤其是第一个交易日,市场高开高走,值得深思。利空出现市场不跌,通常说明之前市场已经把利空消息Price in了。可类比的是今年5月中下旬的行情,4月中3097点回撤以来主要利空是担忧国内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伤害、美联储加息对RMB汇率的影响,5月中开始中微观数据已经显示经济增速回落,美元走强背景下人民币已经缓慢贬值,但市场却横盘而未跌破2800点,说明担忧的利空很大程度Price in了,最终市场从2800点逐步涨到3140点。国庆前市场担忧的利空主要是国内地产调控、人民币汇率及美联储加息、意大利宪改公投等。现在国内地产调控已经落地,美国利率期货市场隐含的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已经高达69.5%,说明预期也已比较充分。从英国脱欧公投后市场走势来看,意大利宪改公投也无需太担心。当然还需要跟踪12月中美联储议息会议,重点看议息会议声明是鸽派还是鹰派,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加息也在预期内,但议息会议声明很鹰派,超预期,引发全球股市大跌。

  国际比较、考虑利率,目前A股并不贵。为什么目前A股能够遇利空不跌呢?如果把视野放的更广一些,放眼全球来看目前A股其实并不贵,《放眼全球看A股-20160906》中我们做过分析。目前中国A股的市值占GDP比重为7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加上所有海外中资股,比重为88%,而全球平均值为92%,美国目前为131%。其次,相比海外,A股市场估值绝对水平偏高,但考察现在的PE所处的百分位水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分位数),中国主板为16%、中小板为51%、创业板为35%,美国标普500为59%、纳斯达克为43%,A股相对位置不高。创业板、中小板虽然估值高,但净利润增速更高,创业板16年上半年/15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为49%/25%,中小板为13%/13%,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如印度证交所15年净利增速为4.4%,纳斯达克为2.7%,其余大多数国家均为负增长。此外,随着利率不断下行,价值股的相对价值凸显。《从高股息率股看市场底-20160906》中根据历史分析指出,高股息率股企稳是市场阶段性见底信号,此时比价效应使得股市吸引力上升,如14年3-6月、15年8月底、16年1月底。目前股息率最高的15只个股平均股息率6.2%,远高于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4%、1年期AA企业债收益率的3.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7%。

  2. 抬头看前: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仍在震荡蓄势期,区间向上扩大的概率更大。1月底《A股见底了吗?》就提出2638点是底部区域,市场从单边下跌演变为区间震荡,目前看市场仍在震荡蓄势期。我们一直把市场分为三种状态:单边上涨定义为牛市,单边下跌定义为熊市,区间波动定义为震荡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共经历5次牛熊震荡,震荡市平均持续24个月,振幅大多在30-40%。上证综指从1月底2638点以来,8月中高点3140高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个多月在20%内震荡,5月底以来2800-3100点,4个月振幅仅11%。回顾历史,振幅在20%以内最长持续时间出现在12年1-8月,近8个月,期间上证综指最低点为2132点、最高点为2478点。振幅25%之内,最长持续时间是13年6月-14年7月,一年左右,期间最低点为1849点、最高点为2270点,其中14年3月中-7月下旬,上证综指从1974点到2146点,4个半月振幅仅8.7%。从窄幅波动的持续时间来看,目前基本达到了历史极限值。未来波幅怎么演变?向上扩大的概率更大。从市场走势特征来看,遇多重利空不跌反涨,说明大部分利空已被消化,底部区域从1月底的2600点、5月底的2800点,已经被逐步抬高,向下打破需要很大的新利空,目前没看到迹象。过去两次窄幅波动后市场最终都选择了向上突破,12年1-8月窄幅震荡后,12月初市场略下探到1949点,随着十八大胜利召开,市场对新一届领导人的改革和转型决心充满信心,银行股带领市场大涨。13年6月-14年7月后沪港通预期上升,周永康被立案审查,市场对改革预期增强,风险偏好不断上升,最终市场向上突破,并最终形成牛市。目前市场需要一些催化剂,跟踪国内改革转型的进程、海外政策环境动向。中国联通混改的进程和最终方案,是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市场根基:企业盈利正在筑底中,逐步走向改善。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看,2016年以来工业企业的营收、利润增速已经开始筑底回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从2010年年初以来趋势下行至2015年,在2015/3-2016/2期间维持在1%-2%之间窄幅波动,截至8月份已经小幅回升至3.6%。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样持续回升,从2015年2月至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经从-4.2%回升至8.4%。细分行业中,传统周期行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从上市公司盈利的角度,我们在报告《整体下行,分化继续——2016中报分析-20160902》中曾经分析过,剔除金融两油后的A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已经企稳改善,16Q2/16Q1/15Q4剔除金融两油后的A股营业收入增速单季度同比分别为6.5%/4.4%/2.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8.3%/-27.3%。同时,代表新兴成长类行业的中小板、创业板净利润增速仍维持在高位,16Q2/16Q1/15Q4中小板、创业板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2%/15.9%/-8.9%、42.6%/61.6%/11.5%。当然今年企业盈利的企稳,与2月初地产政策放松,地产销量回升有关。目前地产政策重新收紧,是对基本面很好的压力测试,经济自身的韧性如何?PPP对冲地产收紧的效果如何?四季度仍是基本面的观察期,从这个角度看,大趋势仍需要时间。

  着眼未来:房市调控有助大类资产配置偏向股市。从国际对比看,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从地产转向股市是大趋势,当前中国居民资产股票配置比例较低,仅为3%,而美国、台湾、德国、日本分别高达32%、18%、10%、6%,中国居民配置房地产比重较高,达到65%,而美国、台湾、德国、日本分别为30%、23%、56%、38%。着眼未来,地产调控何时使得居民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金何时从房市流入股市,需要时间等待催化剂的出现和进一步确认基本面企稳。05-08、10-11年两轮地产调控政策刚开始时,并没有出现资金流出房市进入股市的现象,相反最后货币政策收紧,股市出现下跌。13年地产调控刚开始时也没出现资金流入股市的现象,股市整体表现为存量博弈的震荡市,直到14年中改革预期升温及11月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资金才不断流入股市。

  3. 未来已来:后地产时代,消费和成长

  未来已来,新兴产业正在崭露头角。今年以来,宏观政策一直在稳增长、调结构间走平衡木,2月2日地产政策放松到国庆期间多个城市限购限贷,预示着天平从短期稳增长偏向中期调结构。这有助于中国的转型之路更顺利,《放大镜看转型:数据显示产业结构在变-20160925》中我们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的转型、结构调整已经在逐渐发生,未来已来。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下行,但新兴成长、消费类行业投资增速仍相对较高,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在提高。截至2016年8月,我国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降至2.8%,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从2012年以来平均维持在15%左右,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从13年以来平均投资增速保持在27%。在GDP结构中,从2010年一季度以来,GDP季度增速从最高的12.2%降至目前的6.7%,但第二产业GDP占比从46%降至39%,第三产业GDP占比已经从44%升至54%。资本市场上,新兴成长、消费类行业正在迅速壮大。首先是这些行业的市值占比正在快速提升。统计全部中国上市公司(包含港股、中概股),从2010年一季度至2016年9月,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的市值合计占比从11.5%提升至21.5%,净利润占比从5.5%提升至12.5%。其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行业龙头已经崛起。在2010年中国市值前5大的企业分别为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汇丰控股,而截至2016年9月市值最大的5家上市企业已经变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腾讯总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金,阿里巴巴总市值也达到2705亿美金,成为全球市值规模领先的互联网公司。

  后地产时代,风格渐变中。地产调控会影响地产链行业基本面,从而促使市场风格变化,机构调仓。将地产、建材、钢铁、煤炭、有色行业的基金仓位占比之和作为地产产业链的基金持仓占比,将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纺织服装的基金仓位占比之和作为消费类行业的基金持仓占比。2010-11年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期间,基金仓位中地产产业链占比从2009年Q4的15.6%降至2011年Q4的12.3%。2013年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期间,地产产业链占比从2012年Q4的16%下降至2013年Q4的5.6%,TMT行业占比从7.6%升至21.4%。今年来,供给侧改革和2月初地产政策放松影响下,有色、煤炭、家电、家具、装饰等相关行业表现整体较优,而消费类的食品饮料、饲料养殖表现也较好,电子股代表的部分白马股表现也尚可好,银行、电力等高股息率股也有表现,整体上基本较优或阶段性受益于利率下降的公司表现居前。以上四类股票,在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第一类直接受拖累,第四类间接受影响,地产政策收紧背景下货币政策顶多中性,风格望偏向业绩稳定的消费股和真成长。

  业绩为王:消费和成长,跟踪国改。我们在专题《A股的“三把交椅”——论风格轮动-20160927》、《消费类业绩确定性的优势更强——策略对话行业系列(4)-20160927》中分析过,经历了12-13年业绩主导行情、14年利率主导行情、15年风险偏好主导行情后,年初至今的震荡市中,估值适中(PE20-50倍),净利润增速较好(大于20%),估值与业绩匹配度(PEG 0-2)较佳的股票涨幅更好。市场在16年又重回业绩主导行情。地产政策收紧后,此风格特征会更明显。综合考虑盈利和估值,消费股如食品饮料、饲料养殖、化学制药,详见《消费类业绩确定性的优势更强——策略对话行业系列(4)-20160927》。中小创经历大半年的低迷,成长股中开始出现一些估值和盈利匹配度较好的公司了,我们根据行业研究员列举的业绩靠谱的成长股25支,当前PE(总市值加权)36.3倍,16年预测PE(总市值加权)33倍,17年预测PE(总市值加权)25.3倍。此外,关注国企改革的进程,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突破,央企里的中国联通、地方国企中上海的三爱富均是标志性的个案,重点关注上海国改,详见相关前期系列报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