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8日11:03 新浪综合

  转自微信公众号 罗毅首席分析师

  预测9月新增信贷约8000-95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约1.4万亿

  通过调研测算,预测9月新增信贷约8000-9500亿元,具体结构:大型商业银行约2000-25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约2000-3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及邮储约1000亿元,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约3000亿元。参考截止9月29日披露的发行公司债及企业债约3000亿,股权融资约900亿,估测9月社融规模约为1.4万亿。在信贷投放特点上:个人投放仍是居民按揭贷款,同比增速预计有所放缓,对公贷款两大投放重点为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银行风险偏好的下降使得其在贷款投放时对与政府相关及土地房产抵押充足的项目更为偏重。

  月度新增保持稳健,季度新增或为前三季度最低

  9月地方债券发行有所回落,约2800亿元,为8月三分之一左右,本月地方债务置换对信贷冲减作用下降。因此,即使加回地方债务置换,9月新增信贷也为稳健水平。按照9月预测数据,三季度预计新增信贷为2.3万亿左右,为前三季度最低值。季度末MPA考核在即,或成为影响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广义信贷投放较快的银行面临收紧压力,三季度控制信贷投放整体节奏,为四季度广义信贷增速达标留出充足空间。

  流动性稳健主基调不变,不良预期逐步理性回归

  当前是供给侧改革深化和海内外博弈的关键时期,流动性以稳健为主基调不变。银行股从2月以来取得较大的超额收益,反映出市场资金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从追捧炒作股票转移到真成长真价值的大金融股。流动性稳健背景下,银行股配置价值凸显。对不良率的担忧制约银行股估值修复。多措并举下不良增速有望得到抑制。堵上游,债务置换消化隐性不良;疏下游,核销力度加大,地方AMC扩容,不良ABS落地,债转股重启。其实,银行股价与不良并非线性相关,投资价值不是由当前财务基本面的优劣决定,而是由预期的突破与否决定,审慎经营并积极改革的银行有望率先突破市场预期。

  增量大资金布局进场,重点关注银行板块机会

  从刚披露的银行半年报可观察到,四方面大资本正大举增持银行股,股东、险资、央企、地方金控等。大资金投资银行的逻辑十分清晰:银行牌照价值、估值处于低位、产生重大影响进行权益法核算(银行具有高ROE)、稳定的高股息回报。因此,预计未来还会有大资金不断布局银行股,增量资金入场将催化板块行情。同时,银行多样化不良处置架构逐步形成,市场对于银行不良的预期逐渐回归理性。银行股迎来布局良机。

  推荐积极推市场化改革转型的银行标的

  北京银行(城商行龙头,区位优势强)、宁波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大零售)、华夏银行(混改标杆、事业部改革)、民生银行(民营标杆,信用卡分拆)、招商银行(一体两翼、轻型银行战略)。

  风险提示: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