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B股政策破冰前的3大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20:22 《大众理财顾问》

  文/秦勉

  (B股)正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丑,在2007年却忽然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称B股市场的改革是“第二次股权分置改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建议中国尽早合并A、B股市场;更有甚者,富通银行等部分外资机构已在海外悄然发行起专门投资于B股市场的开放式基金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版图里,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市场绝对只能算得上是一只“丑小鸭”。区区109家上市公司,区区百亿股的市值规模,如果有谁胆敢把这样一个袖珍市场和枝繁叶茂的A股市场、H股市场相提并论的话,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丑,在2007年却忽然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称B股市场的改革是“第二次股权分置改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建议中国尽早合并A、B股市场;更有甚者,富通银行等部分外资机构已在海外悄然发行起专门投资于B股市场的开放式基金。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为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领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B股市场,穷则思变

  B股市场的创立应追溯到1992年,当时被定位为企业境内上市筹集外资的渠道。然而,事实的发展却似乎和管理者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1996年以来,海外上市热潮兴起,国内企业纷纷扬帆启航,上香港地区国企股市场者有之、上美国纳斯达克者有之。而境内的B股交易市场则在这场上市公司资源的争夺战中败下阵来,在吸纳了仅仅百余家上市公司后,便迅速地走向了衰败,从此无人问津。有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后,B股市场便再无

新股发行,再融资功能亦几近消失。

  天旋地转的煎熬

  作为率先登陆B股市场的吃螃蟹者而言,无论是筹资方(即B股上市公司)抑或是投资者均备受煎熬。前者付出了比A股公司更为昂贵的上市成本,面对着更为严厉的年终

审计,结果却无法从市场中顺利筹集到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对于后者,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B股持有人受了两重苦难,过去受了一个股价上不来的苦,许多钱被套住;现在又受一个
人民币升值
、美元和港币贬值的苦。”

  纵观欧美成熟市场,任何一个健康向上的股市无不伴随着筹资方、投资人的良性互动。反之,如果某一个市场让其任何一方参与者都觉得深受其害的话,那么唯有一种可能就是市场在旧的机制、定位上出现了某些偏差。

  天寒地冻的偏差

  回顾B股市场的设立背景可以发现,其间充斥着许多未与时俱进的元素在里面。首先,当时我国尚处于外汇短缺的时代,企业需要通过此渠道来获得稀缺的美元、港币等外汇资金。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以超万亿美元的规模雄踞全球首位,加上美元贬值,当前我国的外汇资金反而有过剩的嫌疑。再将B股市场作为筹集外汇资金的渠道,实无太大必要。其次,当时我国的A股市场尚处于全封闭状态,境外投资者欲加盟而不能,B股市场担负起了“中国窗口”的角色。时过境迁,现在的市场既有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又有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内外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互通。在这种背景下,B股的定位已有些不伦不类,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一次制度性的大变革。

  天时地利的破冰

  A股股改的成功,将为B股问题的彻底解决带来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预期。从种种迹象来看,B股改革的政策破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在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要拓宽外汇使用和资本流出渠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想见,在沪深主板市场日趋稳定和繁荣的局面下,下一阶段政策的重心也将惠及类似于B股这样的边缘化地带。而有关B股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来自于学术界的专题研讨、纯B公司的集体上书、中外专家的肺腑谏言等,B股改革的问题正汇集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在这种情况下,相信管理层必将加速其向前推进的进程。

  A股股改的成功,将为B股问题的彻底解决带来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预期。从种种迹象来看,B股改革的政策破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