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笔◎谢九
当人们还在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股市已经从低点一跃而起,反弹了将近40%,更有一半的个股涨幅从最低点翻番。与此同时,美国股市却创下了7365点的新低,尤其是金融类股票再度成为重灾区。如果将股市视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那么,股市的表现想必比任何专家的观点都更具说服力。
对于股市而言,实体经济是否已经开始复苏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实体经济是否已经止跌。“4万亿”计划犹如一双巨手,已经将下滑的实体经济强行托住,至于中国经济是否马上就能复苏反转,那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对于股市而言,虽然还没有得到实体经济复苏的明确答案,但是金融领域传来的信号已经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在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复苏转折点上,金融股扮演了风向标的角色。
金融机构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充分鼓舞了市场的情绪。2009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创下历史天量,超出人们预期的不仅是这个简单的数字,还有数字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含义。比如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在“4万亿”的保增长计划中,银行可能会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为保增长做出一定的牺牲,但从银行的放贷行为看,1.62万亿元的天量并非来自政府的强迫行为,反而是银行在主动放贷。
以此看,对银行股的悲观预期可能需要修正。人们对银行股的悲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降息通道下将导致银行息差缩窄,二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减少贷款需求,三是经济下行周期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不良率的上升。客观而言,这三大因素对银行股的确存在不利影响,不过从投资的角度看,可能需要一些更前瞻的眼光。关于降息的问题,央行在连续多次降息后,去年底将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25%的水平,就目前的CPI下降速度而言,年内可能还会有1~2次降息。如果继续大幅降息,一是空间已经不大,二是降息对刺激经济的效果不如以前高利率时代,反而有可能会陷入流动性陷阱。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国内的降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息差继续缩窄的空间已经不大。
银行业在2009年的生存策略是“以量补价”,通过大规模贷款投放来弥补息差损失,第一阶段的投放对象将集中在“4万亿”相关项目,正如今年1月份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如果民间投资活动能够被逐渐激活,将支撑银行第二阶段的贷款需求。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的贷款能否持续增长,将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是否逐渐复苏的指标。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如果降息周期进入尾声,银行贷款能够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上,银行股的价值也将会给更多人发掘,这是银行股作为股市和实体经济风向标的双重意义。
对实体经济而言,“4万亿”的保增长计划,其资金来源的大部分将是银行,只有银行保持信贷热情,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资金,实体经济才有复苏的希望。而对于股市而言,14家银行股更是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2008年上半年,14家银行实现净利润2303亿元,为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2%,所以,银行股的业绩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A股市场的整体业绩,也将直接影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就银行股而言,虽然目前看还面临种种不确定性风险,但在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很低,大多数银行的市净率不足2倍、市盈率更是不足10倍的情况下,也许不用等到宏观经济彻底复苏,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就会率先修正对银行股过度悲观的估值。以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权重,银行股估值反弹,也就间接意味着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提升。
仅就股市而言,更具风向标意义的还是券商股,只有股市向好,券商的各项业务才能蓬勃发展。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对证券公司而言,更多人投身股市给券商带来更多的经纪收入,更多公司上市融资给券商带来更多的投行收入,更多的股票上涨才能给券商带来更多的自营收入。所以,当牛市行情到来,券商股是最直接和最大的获益者。反过来看,判断牛市是否真正到来,观察券商股是否走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如果投资者都开始追捧券商股,那说明牛市真的来了;否则,如果只是指数走强而券商股被冷落,那说明股市还只是虚假繁荣。以龙头股中信证券为例,从2006年牛市启动到2007年10月牛市行情结束,中信证券的股价从5元上涨到117元,涨幅超过20倍。而在本轮反弹中,龙头股中信证券也有了60%的涨幅,远远高于同期大盘涨幅,这说明投资者开始重新青睐券商股,也间接说明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开始恢复。对于高度依赖投资收益的保险股而言,券商股的逻辑同样适用。
春节之后的股市保持了难得的强势,推动股市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来自金融机构创造的充裕流动性。在今年1月份贷款1.61万亿元的数据出炉后,人们倾向于认为其中的很多资金流向了股市,从理论上看,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比如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得来的资金很容易转投股市,但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了股市很难证实,事实上也不需要证实。对投资者而言,只要大多数人都相信1.62万亿元的信贷资金相当部分流向了股市,他们就会受此鼓舞跟随投资,也就是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而即使是1.62万亿元全部停留在实体经济,最终一分钱也没有流向股市,其实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动性充裕的现状已经重新点燃了投资者的信心。对于股市而言,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
当然,投资者信心恢复只是股市上涨的一个因素,最终决定股市方向的还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复苏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而金融股的业绩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背景。无论是在经济的繁荣期还是下行周期,二者的关系都是唇齿相依。当大多数人还陷在实体经济的迷局中雾里看花并且争论不休时,不如将眼光放在更微观的层面,看看银行、券商等金融行业的生存现状,或许能得到更直观和更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对股市还是对实体经济,金融股的风向标意义都不可不察。
相关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