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炭行业:以史为鉴订货会签约析(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1:38  顶点财经

  二、历届煤炭订货会总体情况回顾:

  1、2003年煤炭订货会

  2003年煤炭订货会上,国家下达煤炭重点合同计划4.4亿吨,比2002年新增计划3000万吨。从价格上看,无烟煤和冶金煤吨煤均价有所上涨,分别达到10元和15-20元,但是电煤合同因供需双方在煤价上难以达成共识,订货会期间并未签订电煤合同。当年的煤炭订货会是在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开展,2002年冬季时,秦港市场煤价格同比小幅下滑,但仍高于年初确定的合同煤价格。因此,煤炭企业渴望填平合同煤价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而电力企业又有对未来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煤电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造成电煤合同搁浅。会后,煤炭供需双方就价格问题反复博弈,最终在管理层干预下接受了5%的煤价涨幅,但最终仍有约50%的供需合同没有得到确定。2003年中,我国发生大面积电荒,中南、华北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普遍,这与年初煤炭长协合同签订不畅有很大关联。

  2、2004年煤炭订货会

  2004年煤炭订货会上,国家下达重点合同计划4.5亿吨,其中电煤合同总量达到2.8亿吨。由于2003年发生大面积电荒,时任发改委副主任的张国宝在2004年煤炭订货会上明确指出:新增合同煤量要向电力企业倾斜,冶金、化工、出口煤原则上与上一年重点订货计划相同,并建议发电用煤重点合同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12元/吨(含税)。同时上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0.7分/千瓦时。在这种背景下,电煤合同得到90%以上的签署率。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曾出台过“3年不上火电”的政策,新增电源数量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电力消费需求,2004年夏,我国再次出现大面积电荒。

  3、2005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

  2004年年末,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建立煤电联动机制。通知中规定了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上涨的计算周期、频率、涨价幅度等细则,其中还明确提出对于未确定2005年煤电合同(数量或价格之一未确定)的企业,煤炭合同价格应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含税车板价为基础,涨幅在8%以内,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005年,运行了40年的煤炭订货会首次改为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从名称上减少了些许计划经济色彩。管理层希望煤炭供需双方直接接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煤炭价格失真。在当年的产运衔接会上,煤炭供需企业共签订重点合同6.18亿吨,比上年增加1.44亿吨,增幅为30%。在重点合同中,电煤4.22亿吨,比上年增加1.29亿吨,增幅为44.45%。在连续两年出现电荒的背景下,2004年起,我国火力发电电源建设速度陡增,电力企业投资增速、负债水平明显提高,加上厂网分离改革,诸多不确定性使电力企业难以接受煤价上涨;而煤炭企业又不满足于8%的价格涨幅,这导致此届产运衔接会的煤炭合同价格又一次未得到确定。

  4、2006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上,煤炭供需双方全部重点订货量为6.27亿吨,但电力行业合同量比上年减少0.72亿吨,减幅达到17%在订货会举办之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运衔接会通知中,取消了2004年底对煤炭价格的涨幅需在8%以内的临时干预政策。尽管如此,在订货会期间,电煤供需双方真正确定合同价格的仅占全部订货量2%。订货会后,历时3个月的反复协商,五大电力集团最终接受煤炭价格的上涨,当年合同煤价最终涨幅为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