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河证券09年计算机业策略:推荐东华合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22:36  中国证券网

银河证券09年计算机业策略:推荐东华合创



  王家炜: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理解一下什么是IT行业,这样更好地展开后面的讨论。第二部分是讨论大家所关心的现在到2009年所受到的冲击以及恢复,第三是软件主要子行业的讨论情况,简单介绍一下重要上市公司的机会和风险。

  怎么来理解IT行业呢?IT行业是我们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基本拉动力,通常来说科技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科技中的IT行业,当然也有航天等等。如果IT行业技术出现停滞或者是不增长,就可以说科技的基本拉动力就要出现问题了。

  绝大多数行业讨论时都会讲这个行业上了一个台阶,性能提高了一倍,成本降低了50%,但是对于IT行业来说每个台阶的进步是按照十倍来计算的。这个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不仅在过去20年,而且在过去5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成立。

  现在IT行业的需求不是很热,我们问IT行业技术进步是不是减缓了呢?没有。技术进步的速度还是在保持过去很多年的速度,我们不知道下面还有多长时间,再有50年的话,它的速度会不会超过人脑呢?不知道了。

  大家关心宏观经济会不会冲击IT行业?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情况。从这张图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IT五行业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自有周期变动影响,第二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红线是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增长,在1995年时宏观经济非常好,IT经济出现大的滑坡。2005年宏观经济非常好,但是IT行业也出现了一个相对的滑坡。只有在2000年时走出一个同样的周期。很明显IT行业有一个自行周期,已经向下走了一段时间,现在又遭遇到宏观向下周期的影响,所以遭受了双重打击。下面可以假设它的恢复会出现双重恢复,也就是说自有周期的恢复,再加上宏观经济周期的恢复。这就是我们对IT行业在明年晚些时候和后年有一个加速恢复的情况。

  具体一点,明年全球IT会受到冲击,IT行业进入冬天了,但是北京和深圳的冬天不一样,西欧和北美是严冬,在中国和亚太是暖冬,增长速度仍然是令人瞩目的。还有一个证据,为什么明年国内IT会减缓,这是在十几天前的一个调查,国内大型企业CIO对本企业2009年IT支出的预测,有将近一半大型企业的CIO都对自己公司IT支出明年有0%到5%的增长。

  各领域经济波动对国内IT子行业的影响,在08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海外制造业和大型企业也开始对IT需求产生影响了。政府很少受到影响,电信服务业有一个自己的周期,估计会加快增长。

  看一看企业是怎么做IT支出的?遇到压力时会感到一些烦恼,为了应对这个烦恼必须要增加IT支出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当现金流可能会遇到问题、盈利会遇到问题等重大不确定性问题时会削减或者是减缓IT支出,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做的事情。到了第三个阶段,企业前景趋于稳定,我本来很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发生,对于原来要买的设备和购买软件会重新购买,会发生在2009年中期,很多企业会重新开始支出IT,这时IT行业会出现恢复。

  这是我们对IT行业2009年走势的预测,先抑后扬。明年第二季度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候,企业想买计算机,先把钱放在那里不买。后年会越来越好。

  这是IT行业主要的子行业,其中外包行业受海外订单的影响,海外定单的周期会变动的慢一些,恢复会慢一些,实际上它的成长潜力是最强的。管理软件和系统支撑受内需的影响,向上恢复会比较快。

  先看一下软件外包行业,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这个行业会受到影响,而且行业内竞争激烈,它的竞争有一个特点,不像拳击场上两个选手你打死我,我打死你,而是像跑道上的选手,比谁跑的快。这是对增长率的预测明年会有一个下降,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对于明年的下降会有30%的增长率,这也是考虑了其他因素。比如说印度的软件外包主要是以对美的金融为主,这个部分在今年年初已经开始受到严重冲击。在今年的增长率仍然是20%以上。中国外包出口冲击肯定会比印度小,因此虽然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增长率仍然是超过印度的,估计是30%的水平。

  这是软件外包的市场结构,有一半是来自日本,有30%来自于欧美,像日本很多外包是汽车或者是手机的嵌入式软件,我们都知道汽车行业、手机行业目前都不是很景气,汽车行业更糟糕。从这里可以看到,虽然主要来自于日本市场,而全球最重要的部分是美国市场,可以说国内在外包市场上处在一个非常不好的地位上。

  看一下全球外包下的中国份额(图),要找到中国还有点儿难。市场份额不到3%,我们总说要和印度怎么比,就软件外包来说比墨西哥也不如,比巴西也不如,这和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影响说了十年是倍的高增长,甚至有可能超出这个预测,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