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汽车行业:销量一季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 15:12 顶点财经

  由于进口车多集中于中高端汽车,所以进口车同比增幅较大的原因是消费需求的拉动,其中主要是结构升级的需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SUV越野车进口数量的增加大于其他车型。不过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者也倾向于在消费升级的同时考虑燃油的经济性。因此今年一季度进口的越野车中有2.22万辆(约占42.23%)来自于日本。

  另外,VIN码(车辆识别代码)验证管理办法延至2008年4月1日正式实行,部分企业在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前的过渡期内突击进口,也是今年一季度汽车进口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同时,进口汽车增速较大也说明跨国汽车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对品牌提升的渴求和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

  今年4月汽车进口价格不降反升

  与国内汽车销售价格今年4月份出现下降相比,进口汽车价格则以升为主。进口汽车价格今年4月份环比上涨1.25%,比去年同期上涨3.09%。其中,进口轿车与进口越野车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6%和1.77%,同比分别上涨2.85%和3.39%。

  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前阶段进口汽车价格曾出现小幅下调。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外汽车厂商战略调整等因素影响,长期坚挺的进口汽车价格出现小幅下调。3月份,进口汽车在国内主要城市的价格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2%。但进口车价格的松动,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激发了大量的购买需求,导致短期内进口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而购买需求的释放推动了进口车价格今年4月份的上涨。

  关注新能源车税费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国家相关部委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率先出台针对小排量轿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税费优惠政策。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费用可能大幅降低,优惠政策将推动新能源轿车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大批新车进入产品公告,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走到了产业转型的临界点。

  车商已经开始为可以预见的政策变化进行准备,首先进入市场的将是混合动力汽车。从3月下旬起,首先有奇瑞A5混合动力车和一汽奔腾CA7130混合动力轿车获得了准生证。5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64批)2008年第29号公告》显示,继一汽丰田、奇瑞之后,又有7款新能源车获得了“准生证”,包括一汽集团混合动力轿车、上海通用别克混合动力轿车、上海大众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一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重庆长安的混合动力客车和东风汽车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首批新能源车型审批条件很严格,对自主研发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基本方针是至少要满足混合动力研发中三大关键技术的其中一条,方可获得量产资格。这三大技术一是整车控制策略;二是电池与电池系统的管理;三是电机系统控制。

  即将投入国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大部分是油电混合动力轿车。采用部分混合动力系统的轿车不具备单独使用电动机起步的能力,其燃油经济性相比传统动力轿车大约提高10%-30%。可以预见的国家扶持政策和使用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

  与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优惠政策目前正在制订过程中,并有可能在今年推出。发改委目前正在讨论的政策包括购置税优惠政策。另外,停车费、根据车型设定的进城限制等政策也在讨论过程中。除购置税外,今后还可能在一些城市中对进城车辆按排量收费,新能源车可以获得一定优惠。在限制车辆通行的区域,低排放的新能源车型更容易获得通行资格,这些政策今年都可能陆续出台。但是从长远来看,解决汽车节能使用还是要依靠燃油税政策。目前大批车企推出新能源车型正是在为即将出台的新政策做准备。

  成本较高一直是影响新能源轿车在国内车市发展的原因。其中,价格偏贵、可选择的车型较少是主要原因。例如,全球销量已超125万辆的普锐斯,由于成本高导致定价高,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仅销售了2500多辆,即使是今年3月初大幅降价2.4万元,其当月销量也仅58辆。而东风本田进口思域混合动力车上市半年月均销量仅20辆。目前国内已上市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价格约比普通车型高10%到15%。一般来说,车辆购置税约为车价的9%左右,如果购置税全免,那么普通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购买成本将基本一致。同时,考虑到新能源车型在耗油方面的优惠,新能源车型的使用成本也将与普通车型相似。国外对于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税率优惠在10%至13%之间。例如在美国,购买一辆混合动力车可获得2000美元的补贴。如果我国能出台这一政策,按现行的购置税计算方法,优惠程度非常可观。

  虽然就目前来说,混合动力汽车给汽车产销企业带来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还非常有限,但随着政策的扶植和“节能减排”原则的进一步落实,发展混合动力车必将给相关企业带来长期有效的业务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投资者关注对混合动力汽车有积极投入的汽车上市公司。

[上一页] [1] [2] [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