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纺织服装:纺织业日益艰难服装业景气升(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7:46 顶点财经

  3.内销持续升温,服装行业显著受益

  3.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通胀预期推动内销升温

  2007年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同比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元,同比增长9.5%。与2003年相比,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累计上涨62.7%和5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国内消费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此外,自2007年下半年起CPI持续上涨,2007年全年CPI指数上涨4.8%。受到南方雪灾等因素的影响,08年1月、2月的CPI增速分别达到7.1%和8.7%,接连创出今年来的新高。在高CPI的推动下,内销市场不断升温,07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2%,与前几年相比明显提高。我们预计,08年CPI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在收入水平增长,以及通胀预期下消费意愿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内销升温的趋势仍将持续。08年随着出口向淡,投资增速的放缓,国内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更为明显。

  3.2. 服装产品“价量齐升”,品牌类消费品更易得到消费者青睐

  在内销升温的背景下,2007年我国衣着类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达到28.7%,远远高出同期16.8%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价格方面,尽管CPI中的衣着类价格指数在07年持续下降,但更加直观反映企业收入变化的衣着类产品的出厂价格增幅却始终保持在1%到2%之间,08年1月的同比增幅达到2.2%,服装产品呈现出“价量齐升”的态势。

  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最高达到142。另外,根据上海服装鞋帽协会对上海重点商业零售企业服装销售调查显示,2007年11月份主要服装商品价格较2006年同期有明显提高。由于大型商场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代表中、高档服装,而CPI中的衣着类居民价格指数主要代表大众消费,这两个指标出现背离,反映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中高档商品的消费逐渐增加,而对于廉价商品的需求在减少,这一趋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仍将持续。我们判断,与普通服装产品相比,品牌类服装将更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具有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服装类企业将在未来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3.服装制造业景气程度明显提高

  随着服装类消费品的“价量齐升”,服装行业的景气度也大幅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月份PMI指数为53.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的PMI达到61.9%,在制造业20个子行业中排名第三。而从近6个月历史数据来看,服装鞋帽制造业的PMI为62.25%,排在所有制造业第一位。显示出行业极高的景气程度。行业新订单指数67.4%,同比上涨7.3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4.行业投资建议

  2008年纺织业面临出口与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还受到节能减排标准提高等调控政策的影响,因此我们对纺织业的走势持谨慎态度,维持纺织业“中性”评级。服装制造业尽管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但在目前国内消费升温的大背景下,服装产品的价格和销量都有了大幅提升,行业的景气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将服装制造业的评级调升至“增持”。坚定看好以内销为主的,具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服装及辅料类制造企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