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面临多重考验 静观机会出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8:49 顶点财经

  利率调整(不对称加息)对于不同银行的影响是不同的,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银行资金运用的期限不同。但是从整体行业角度来看,由于储蓄存款利息的固定利率制度和贷款的浮动存款利息制度导致加息对于银行行业的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是中性偏正的。2007年加息的效应在2008年将逐渐体现出来,银行净息差的高点也有可能在2008年出现,这也能够缓解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减慢的趋势。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于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影响是较大的。商业银行通过对资金的不同配置来实现收入的增长。但是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均远低于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将导致银行将更多的短期头寸存在央行,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的盈利能力。

  美国次贷风波对于全球金融体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美国众多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其中花旗损失接近250亿美元,UBS AG损失接近230亿美元。次贷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既是一种表现,又是一个原因。所谓表现,次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房价下跌是其重要因素,而所谓原因,是因为次贷损失所造成的“负财富效应”将放大次贷直接损失给经济造成的伤害。对于次贷的原因、表现、发展以及其影响(包括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我们在《次贷危机后期待走出最困难时期》报告中已经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3解禁并非关键,减持或加速机会出现

  2008年将是银行行业非流通股解禁的高潮年。解禁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股改限售股,其二为首发限售股。解禁对于上市公司并不是最大的威胁,因为解禁并不意味着减持,但是如果解禁的限售股减持则将对股价造成确实的影响。但是减持的数量如何影响股价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减持对于股价是否具有杠杆作用,则是该问题的核心。所谓减持的杠杆作用指的是减持会给市场传递信号,这种信号将会给投资者带来不良的心理预期,导致其他投资者非主动出售。

  民生银行,一个案例分析

  我们针对2007年民生银行的减持做了定量研究。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民生银行股东2007年共有8次减持,其中泛海控股曾经是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与岁宝热电(哈投股份)是广为关注的流通股东。除岁宝热电外,其他两家均进行了减持。

  我们以巴士股份第一次公告为基准日,计算了民生银行和银行业指数的相对收益情况,在公告前一年中,民生银行的收益适中高于银行行业,而在巴士股份公告后,形势则发生了逆转,民生银行的持有收益则明显低于银行行业指数。这里的银行指数已经剔除了民生银行和在2007年3月30日前上市不足一年的银行。

  在接受10%的置信水平下,我们可以认为民生银行的股价收益在2007年3月31日之后每天向下偏离理论值0.22个百分点,或者说每周偏离1.1个百分点。但是结合巴士股份和泛海控股的减持情况,我们却可以看到其二者减持数量总和不足2%,且总跨度为30周,这说明这种减持是存在巨大的杠杆作用的。

  当然,该模型尚存在众多值得商榷之处,例如无风险率的不显著的结论是有悖于传统双因子收益决定模型的,哑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亦仅为7%,3月份之后开始的银行上市高潮是否对该模型有影响也尚待探讨等。但是该模型如果成立的话,那么传递给我们的一个结论:解禁并不恐惧,减持则会对股价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与减持的比例是存在杠杆效应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