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6日15:04 财华社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由出口带动增长逐渐转型至消费拉动增长,内地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期,有快消产品生产商则瞄准国内市场的庞大需要,铆足了劲主打内地市场。中国铝罐财务总监李锦辉日前接受香港《财华社》专访,分享公司未来将主打内地市场,并进军饮品行业。

  瞄准国内庞大需求 主打内地市场

  自2015年完成向主席连运增收购气雾剂填充、非气雾剂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务后,中国铝罐业绩表现持续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铝罐中期纯利按年大升58%至近5641万港元,当中2126万来自铝制气雾罐,3515万来自气雾剂及非气雾剂产品,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9.8%及57%。李锦辉指出,非气雾剂及气雾剂填充业务规模较铝制气雾罐业务规模大,预料未来收入及盈利将继续以非气雾剂及气雾剂填充业务为主,但认为两个分部业务的增长空间均非常可观。

  虽然内地经济放缓,但李锦辉认为对公司业务影响甚微。他以铝罐啤酒为例,指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耗150枝啤酒,在零售商角度来看,铝罐装啤酒的毛利较玻璃罐啤酒高,可见铝罐市场潜力巨大,故除化妆品及药品外,公司未来亦将进军饮品行业,并不断研发新罐型。

  至于气雾剂填充及非气雾剂业务方面,中国铝罐尤其看好汽车美容护理用品市场。李锦辉表示,过去五年中国汽车数目以几何数增长,整个汽车后市场在未来4至5年有约75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相信汽车护理用品的需求亦将随之大大增加。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李锦辉表示,公司正调整产品销售结构,逐步降低海外市场投入,主打国内市场。

  生产规模全国第一 继续物色生产线扩产能

  中国铝罐现有铝罐生产线共12条,年产能达2.5亿罐,于中国排第一、亚洲排第二,由22mm至66mm口径的铝罐均可生产,但中国铝罐仍有意增加产能。李锦辉指,未来一两年或再收购1至2条生产线,正物色高速及口径较大的生产线,目前有小型的生产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机会,但均处于初步洽谈阶段。自2010年至2012年,中国铝罐的铝制气雾罐产量连续三年占中国市场份额超过30%,李锦辉指,公司正朝着40%至50%的方向努力。

  大规模的生产配合强劲的研发能力,令中国铝罐成为行业龙头。中国铝罐现有超过100项专利,既可生产标准罐亦可生产异性罐,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李锦辉透露,全球知名饮品公司于美国寻找生产商制造异型罐数年未果,最终公司耗时3个月就制造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以日本为据点将自家气雾剂品牌推向亚洲

  瞄准内地市场潜力之余,公司亦希望将自家气雾剂品牌打造成亚洲品牌。由于日本市场需求大,对产品要求非常高,公司认为将日本作为首站,有助降低自家品牌海外推广布局的阻力,大大提高品牌认受性,未来将继续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销售网络。

  对于是否会继续拓展下游业务,李锦辉指不排除有此可能,公司业务由铝罐到气雾剂填充物,产品最终或被用于汽车美容等服务,公司将因应市场状况及风险评估,若可产生协同效应,或作出适当的商业决定。而面对海外品牌的竞争,李锦辉直言,两者销售策略不同,中国铝罐的自家品牌植根中国市场30年,于国内有超过1300个经销商,覆盖一线乃至四五线城市,并可直达终端口,销售网络较集中于沿海城市的海外品牌更巩固。

  主席高价增持股份 因看好公司前景

  大股东看好公司前景而增持股份不足为奇,但中国铝罐大股东兼主席连运增,现手持约6亿股每股兑换价1.08港元的可换股票据未行使,转而于公司公布中期业绩后通过公开市场以每股1.64港元作价,增持超过145万股股份,实在令人疑惑。李锦辉解释指,主席认为该价格是物有所值,希望透过增持行为向市场释放看好公司及行业前景的信号,又透露维持股权60%至70%是主席个人意愿。

责任编辑:自然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