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17:18 财华社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据《华尔街日报》9月28日报导,近年来华尔街投行大举押注亚洲市场,希望可以从该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当地公司越来越大的全球扩张努力中获利。但来自中资银行的竞争以及中国经济放缓侵蚀了这些投行的利润,迫使部分银行收缩业务。

  近年来华尔街投行大举押注亚洲市场,希望可以从这一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当地公司越来越大的全球扩张努力中获利。但来自当地银行愈加激烈的竞争以及中国经济的放缓已经侵蚀了这些投行的利润,迫使部分银行收缩业务。

  2014年,所有在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开展业务的投行中,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排名第一,但如今,这家投行连前10名也进不了。

  现在的排行榜已经被中资银行所主导,研究机构Dealogic的资料显示,今年中资银行已经将亚洲并购和融资交易咨询费用的60%收入囊中,这一比例也创下纪录水准。没有一家美国或欧洲银行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交易活动)排名榜上挤入前六。

  高盛排名的下滑也成为可以说明西方银行在亚洲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黯淡下来的知名案例。亚洲一度被西方银行视为可以为其手续费收入带来巨大提振的宝藏。例如,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盛计划在亚洲300名银行雇员中裁撤约75人。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员将集中在香港的初级职位,不涉及高盛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业务。

  此外,今年早些时候,在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一些身价不菲的银行业人士后,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 BCS)关闭了亚洲部分业务并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撤出。瑞银集团(UBS Group)近月来也任凭亚洲的一些岗位空缺。另据知情人士称,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一轮裁员后,将进一步缩减亚洲投行业务。

  目前中资银行从西方银行手中夺取业务的势头愈发强劲,主要是因为中资银行能够为交易提供巨额贷款。据业内顾问称,中国政府已敦促那些寻求提升海外形象的中资企业与国内银行合作。

责任编辑:自然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