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近日,中金发布研报称,虽然电气设备行业整体都通过市场换技术获得产业提升,但是机构看到,自主研发更能产生差异化优势,所以短期看生产,长期看研发。基于这一逻辑,中金看好港股市场上的两只个股:金风科技(02208)和上海电气(02727)。

过去20年,中国电气设备产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国外技术,逐渐在电气设备领域完成弯道超车。但目前国内电气产业仍然受到需求瓶颈的限制,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在于国际市场的拓展,以及产品进一步研发和跨行业产品延伸。

市场换技术带来国产化率提升

中国电气设备板块的制造业升级主要属于研发升级,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提升国内的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电气设备的生产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生产端,采购端和设计端。

其中技术引进往往是先通过生产端得到升级,达到产品加工组装的国产化;其次在国内产业集群不断升级的帮助下进一步提升产品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成本的下降;最后公司通过进一步的自主化研发或海外收购获得产品最终的设计能力。

从电气设备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主要通过自身优势资源,特别是巨大的市场以及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来获取海外的先进技术。其中火电,水电和核电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已经进行了长达20~30年的摸索,因此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是通过以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进行技术引进吸收的速度较快。

我国火电在2011年已经完成了超超临界机组100%国产化的目标,同时在2016年华能莱州电厂的火电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宣告中国火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而风电板块虽然没有政府主导的项目依托,但是通过国内巨大的市场获得技术转让,再凭借国内日趋成熟的产业集群优势,在3年内从2007年市占率仅58%提升至2009年88%。

从国内的主要设备企业与海外同业对比来看,除了燃气机和海上风电之外,中国电气设备企业已经覆盖了最先进的发电技术,而且在核电产品类型上更加齐全。

自主研发能力造就龙头

我们认为电气设备行业的龙头短期看生产,长期看研发,只有研发带来的高门槛和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优势。

目前研发的突破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个是技术转让,第二个是合资,第三个是自主研发仿制。从实际结果来看,后两者的实际效果好于第一个,因为即使拥有合资公司,如果不积极参与技术研发,也无法形成有效的优势。

我们以核电堆内构件,风电市场份额变化,光伏多晶硅进口替代三个例子说明,行业龙头产生的相似性,就是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

从前两个案例的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放弃短期利益,长远布局也是带来差异化竞争的一环,上海电气在1999年即实现堆内构件加工能力,技术储备长达10年之久,成为核电重启后8年间核电堆内构件行业唯一的龙头企业。

而金风科技在消化吸收直驱风机的时候错过了风电发展最快的2008-2009年,造成市场份额大幅下跌,失去行业第一的位臵,但最终靠技术不断进步重新成为行业龙头并且成为最赚钱的公司,笑到最后。

发展历史回头看:

第一阶段1950-1980期间,仿制苏联

形成哈尔滨,上海,东方(三线建设)为主的三大电气设备建设基地,通过引进、模仿苏联和东欧等国的电气设备,生产6-100MW级别的火电机组。随后各大生产基地开始研发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生产30万千瓦超高压机组,并且开始研发亚临界机组。

其中1976年上海电气生产出第一台30万亚临界机组,但仍然属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研发,因此缺少现代工业的产业化和生产效率。

第二阶段1981-2006,引进技术带动行业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之前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一些机组的突破,但是可靠性低以及质量不稳定问题,使得中国政府仍然决定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

1981年中国开始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30万-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三大电气都派出技术人员赴美国学习,标志着中国技术引进浪潮的开端。

特别是2002年之后,国家将开发超超临界煤电技术列入“863”重点计划,将华能玉环,华电邹县和国电泰州项目作为技术引进依托工程,将三大电气作为技术转让承受方,进行引进吸收,将技术引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类似的还有核电三代技术和高铁技术的引进。通过国家主导技术引进+国企消化吸收的方式,帮助中国在这段时期快速完成弯道超车,并且保证了中国电力供应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第三阶段2006-至今,能源结构化调整成为主线

中国开始电力市场的结构化调整,提出向更清洁能源和低碳化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对于燃气和核电的发展都提上日程。特别是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之后,2009年通过了风电标杆电价,2012年通过了光伏标杆电价,新能源开始蓬勃发展,整个新能源装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5%。

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由于中国电力供应已经获得保证,需求已经向经济型+清洁型调整,因此新能源板块也出现分化。一类是规模生产的风电和光伏在政策支持下,获得快速发展,并且也带动成本的快速下降。

另一类是燃气和核电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其中燃气一方面是受到国内燃气燃料成本高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核电由于受到福岛核事故的意外因素影响,从2011年之后产业化发展受阻,直到2014年才正式放开核电审批,但是新项目审批仍然较为谨慎。

这个时期的制造业升级燃气和核电仍然是以研发升级为主,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是新能源行业开始转向市场分级。

相比传统能源,新能源板块的加工要求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补贴不断减少,成本要求更加苛刻,因此对于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需求更强。凭借中国制造业积累的产业集群效应,中国新能源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从研发升级,到转向出口的市场升级。

特别是光伏行业已经占有全球80%的市场份额,而风电行业也在2011年国产化率突破90%之后,开始将重心放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除了金风之外,华锐和明阳也纷纷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

以百万级火电机组为例:细看中国电气设备的制造业升级之路

中国在2002年为了能更高效和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决定引进最先进的海外火电技术,将火电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的自主化生产定位为863重大项目。通过依托项目和合资的手段,分别从美国,日本和欧洲引进超超临界技术。

从电气设备的生产来看,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生产环节包括:精密加工,焊接,组装,调试。

采购环节包括:原材料(特种钢,特殊材料),毛坯件(比如大型铸锻件),其他配件(比如叶片)。

设计环节包括:生产设计(供应链质量控制),服务技术,设计优化和升级(比如产品扩容,效率提升)。

生产技术引进先行

我们所说的技术引进主要包括依靠外方提供设计图纸,制造工艺,安装调试,服务技术,以及质量监造。因此从一个设备整体来看,在生产环节是最先实现国产化的,对于生产成套设备企业来说,主要是提升了他们的加工能力,培养了熟练工人和技术团队以及提供了后期通过研发升级技术的可能。

产业链国产化带动成本下降

而成本不断优化,一方面是生产环节熟练之后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各个部件在中国整个产业集群作用下不断国产化突破的结果。

我们以火电百万级机组为例,中国电力规划院统计显示,火电超超临界百万级机组三大主设备价格自2008年之后,已经下降34.9%至2015年的805元/千瓦,平均每年下降4.5%。而2017年上半年,火电设备3大电气的平均毛利率在17%-19%,相比2008年百万级机组刚投产时的14-18%反而略有上升,可以大致估算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价格,可以达到40%左右。

设计带来门槛

从目前来看设计环节无疑是附加值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我们看到技术引进主要靠三种路径,第一是技术转让,第二是合资,第三是自主研发。

第一种技术转让,比如在百万级机组引进这个环节,外资公司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仅仅是转让生产技术,在设计技术上也有转让。

而第二种合资会使得中国企业参与一定的技术研发工作,所以为企业带来人才的培养,但问题在于如果不是控股合资公司,或者遇到人员储备弱的项目,合资的效果就难以达成。比如燃气轮机设计仍然是外资为主,而中方并没有能力学习这块技术,导致供应链采购国产化较难,成本偏高。

第三种自主化研发是回报最大,但也是门槛最高的一块产业升级,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

电气设备未来之路1:进一步研发升级

虽然电气设备在中国的整体需求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中,特别是火电板块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但是我们看到龙头设备企业的制造业相关资本开支已经出现回升趋势。同时这些资本开支提升也不再是过去对于产能的提升,而更多的是关注新产品设计的研发升级(比如核电主泵,风电测试平台等),以及市场拓展(比如将火电领域的生产优势转向环保固废焚烧领域等)。

不同于资本开支2014-2016整体与2009-2012维持较低水平,研发开支在这三年与过去相比维持高位,因此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对于研发攻关的重视。

与海外同业相比,中国电气设备商在研发开支的绝对金额上仍然有较大差距,比如GE和西门子在研发上的投资有人民币180亿和50亿之多,而上海电气和金风科技仅28亿和7亿左右。

但是在研发费用收入比方面,我们看到除了西门子高达9.8%,上海电气和金风科技的比例已经超过GE的电气板块和维斯塔斯集团。

电气设备未来之路2:通过国际化打破行业天花板

我们认为国际化是必然之路,但是电气设备的国际化面对的问题是,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以增量为主,而存量空间往往比中国小。因此除了国家战略层面的一带一路支持之外,公司自身也需要在进一步通过研发升级完成产品智能化,这样才能推进国际化。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人口总数为32亿,电力总装机仅1.325吉瓦(2014年统计),人均用电1.638度,远低于世界平均的3.144度(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中国人均的3.927度(中电联统计)。

考虑到这些国家巨大的人口基数,约为中国的2.3倍,意味着存在巨大电力需求的市场有待开发。其中东南亚,中亚和非洲国家人均用电普遍较低,显示这些国家的电力发展还处于前期阶段。

以过去电力发展的历史看,在发展前期必然需要大量的低成本基荷电源投资,比如火电,核电和水电,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而电网建设也将以输电线路为主。因此一带一路的相关电力工程将会率先利好火电、核电、水电和电网相关设备企业。

而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电力需求向清洁化和非化石能源化的转向,特别是考虑到目前海外环保组织对于水电,火电和核电项目都存在一定的抵触,中国的风电,光伏和智能电网设备也将满足一带一路国家未来电力升级的需求。如果中国企业在燃气轮机上完成自主化生产,那么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更进一步提升。

具体个股方面,中金表示,看好正在进行产品智慧化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金风科技,以及认为多元化发展和对研发长远布局的上海电气也是这一行业的代表。

金风科技的智能技术发展将为其开拓国际市场:1.智慧运营带动风电数字化转型;2.云计算以及工业大数据KMX 技术带来的智能化产品;3.从长远看,注重数据的精细化的金风科技将成为互联网+ 风电的第一人。

上海电气则正在提升国产化率,布局核电燃气市场:1.打造临港核电基地,巩固龙头地位;2.通过自主化研发和技术进步突破生产工艺;3.打造重机制造能力,完成材料国产化;4.通过收购燃气轮机制造企业安塞尔多,学习世界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完成 H 级工业化国产落地。

上述个股更详实的资料可以参阅以下研报原文:

(编辑:王梦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