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功避过五穷 六绝又迎开门红

  恒指月线连续五连阳,2017年以来累计大涨17.83%,升3923.49点。恒指点位也从年初22150.4点一举迈过23000点关口、24000点关口、25000点关口,接下来港股还要挑战26000点,就问港股投资者,你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由上图我们发现,恒指5个月涨幅高达17.83%,在全球主要指数中领跑,走出一番独立行情。排名第二的韩国综指17.04%,还是不错的;美国股市也走出了一番牛市,纳指涨幅高达16%。当然,处于全球最末尾是内地股市,大家也和小编一样看到全球唯有今年走跌的内地股市,总有另一番滋味吧。其中,上证综指涨0.06%,足以领跑内地股市,创板能够跌成这样,就问在座的谁人不服!

  在六绝首日,恒指涨0.58%,迈入25800点关口;在六绝次日,恒指再涨0.44%,迈入25900点关口;在六绝第三日,下周一,恒指是否要迈入26000点大关呢?

  港股踏入6月,恒指进一步攀升,再创近两年新高。事实上,目前恒指处于近20年来最勇状况,虽然短期冲得太快或须回气,但相比过往,离峰顶还远。

  恒指今年迄今升17%,暂时为近20年(不包括今年)来第3大表现最好的上半年,首两位为1999年及2009年,分别上半年累升35%及28%,但别忘记这两年为经历金融危机,股市急挫后的谷底反弹,因此,说目前恒指为近20年来最勇状况也不为过。

  2017年累积升幅未算庞大

  提起金融危机及今年为7字尾,自然令人联想起1997年及2007年急升后出现股灾,1997年上半年升13%,2007年上半年升9.1%,目前升势比当年来得更早。恒指1997年首7个月累升22%(每月收市计)见顶,2007年首10个月累升57%见顶,目前升幅仍不及当年疯狂,现时只是挑战近20年来每年最多累升记录中表现最佳的第8位(表1),即2015年最多累升19%的记录,也可以说,今年来以一个短时间累积的升幅不小,但全年来看,累积升幅不算庞大。

  资讯科技业涨幅最大 科网股涨势惊人

  在恒生行业分类指数中,恒生资讯科技业领涨行业分类指数,恒生资讯科技业涨34.57%;地产建筑业指数位居第二,涨幅26.9%;恒生金融业只能怪14.52%,在内地严监管的环境下,恒生行业指数表现差强人意。

  在本周涨幅中,恒生消费者服务业涨势最好,涨幅近6%,其中,主要是香格里拉、医疗股、博彩股涨势带动。资讯科技业涨幅居于第二位,涨幅5.51%,受益于腾讯控股IGG中兴通讯等科网股的带动。其中,地产建筑业本周虽然下跌,但是香港本地地产股走出一波较好行情,内房由于5月涨幅太大,获利回吐,拉低指数下跌。

  蓝筹股吉利涨幅近20% 腾讯控股周跌近3%

  在蓝筹股中,吉利汽车本周狂涨19.76%,银河娱乐恒隆地产分列二三位,港交所也大涨4%,突破200港元关口

  在蓝筹股跌幅榜中,昆仑能源跌3%,白马股腾讯控股高位回撤,本周跌幅近3%,中石油跌幅第三。

  那么当港股连续大涨之后,恒指后市是否依然值得够呢?兴业证券张忆东表示港股估值仍有空间;中金表示,超配港股。

  中金:低配A股 超配港股

  我们仍建议资产配置关注不确定中的确定性,行稳致远。维持中期(6-12个月)配置建议不变,超配另类投资和港股,标配A股、其他海外资产和大宗商品,低配债券和房地产。从短期(1-3个月)资产轮动看,股债均受制于年中较紧的流动性,另外关注美联储6月大概率加息对黄金的压力。我们对各类资产的观点及配置建议请参见图表1。近期主要事件和风险:MSCI是否纳入A股,监管层对金融去杠杆的态度和政策,流动性及利率走势和水平,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变化,OPEC会议等。

  兴业证券张忆东:港股仍值得买入 关注业绩驱动、价值投资

  他表示,穆迪调低评级不用太过关注,要关注未来基本面,优势企业是盈利驱动,价值会进一步重估。港股投资策略用八字概括:业绩驱动,价值投资。同时他指出,内房股的三个方向

  这轮港股牛市和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权益类资产的基本面,既包括A股也包括港股。首先讲权益类资产基本面不是什么。我们不要太在意短期的经济数据,新的繁荣周期,新的上行周期,纠结于此没有意义。我们不用太担心中国经济短期周期波动,而应该关注中国权益类资产真正的基本面是什么,应该关注经济转型,经济的加速优胜劣汰带来的行业格局的改善,带来的龙头公司优势企业盈利的改善。所以经济新的趋势我们要明了,就是加速优胜劣汰。

  5月23号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调到A1,是1989年以来首次调低中国信用评级,他们所谓的原因就是债务水平上升、潜在增长率放缓等等,而且5月24号又调低了香港的信用评级,从Aa1调到Aa2, 这是04年以来的首次调低,原因是中港融资关系太紧密有可能导致风险传递。张忆东表示,穆迪调低评级的原因是一个滞后指标,如果基于此去投资中国的权益类资产只能是死路一条。结果话音未落香港中资的地产股就暴涨。为什么?

  我们并不是说短期市场就是对的,我们要从逻辑上找找为什么让海外投资者大吃一惊。谁能真正找准中国权益类资产的基本面,谁才是赢家。我再重申一下,优势企业是盈利驱动,他们的价值会进一步重估,这就是中国权益类资产未来几年的核心基本面。为什么优势企业能够盈利驱动呢?恰恰是经济降速之后进入到一个优胜劣汰的加速转型阶段,这个阶段各个行业的盈利将会聚焦在龙头公司,所以能够推动龙头优势公司盈利的改善,进而价值投资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未来不需要中国经济多么好,只需要维持现在的稳态,GDP在5%到7%之前波动,通过行业整合,龙头公司可以进一步提高毛利率、资产周转率、市占率,最终就是ROE和EPS的持续改善。

  港股投资策略就八个字,“业绩驱动,价值投资”。不能因短期的情绪产生错觉,比如恒大和融创带动地产股表现强势,大家会非常恍惚,说港股会不会A股化。港股市场从存量来说依然是外资主导的,是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场所。所以我们不能只看短期,更主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全身而退,能不能在中长期取得收益。两地的投资理念会越来越融合,A股会越来越强调盈利驱动价值投资走成熟市场的发展正道,港股围绕“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成交活跃度有所提升,从而使得赚钱效应下龙头公司估值体系被打破。以前港股PB可能在一倍一下,PE也是十倍以下,这是过去几年的惯性,随着活跃度提升,会使龙头公司产生溢价。龙头公司的溢价性在香港是很明显的。整体的A股PE是20倍,中位数是40倍。A股龙头是折价的。港股整体法是12倍,中位数是8.7倍,龙头的溢价比较明显,这是港股特例。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港股整体,还是港股龙头公司,其估值提升还是有空间的。港股将先向A股靠拢,再向亚太新兴市场估值中枢靠拢。

  我们不要太纠结宏观经济的起伏,眼光应聚焦在各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龙头公司。六月份可能有波折,不要过于追高,金融去杠杆、金融监管、金融反腐都是不利因素,短期不能过度乐观。如果有坏消息出来了,要有逆向思维,坚定去买入各行业的优质公司。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