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1日11:18 新浪港股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去年7月,港交所上市的德普科技(03823),被沽空机构格劳克斯(格劳科斯)狙击,即日狂泻89%;至今未够一年,已再有10间企业‘中招’,当中更包括千亿蓝筹新贵瑞声科技(02018)。沽空机构频频得手,所持理据离不开企业披露资料不符,夸大盈利。既然如此,是否证明了本港监管机构未能尽责?

  美国收紧监管条例,令沽空机构转战本港食‘大茶饭’,再加上部分在港上市的民企质素参差,正好让沽空机构有机可乘。有经济学者认为,近年多宗被沽空机构狙击的公司,事后证明指控属实,反映本港监管漏洞;若果沽空机构的指控有误,他们本身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容易予人‘空穴来风必有因’的印象。

  大部分沽空机构并非无的放矢

  最近狙击科通芯城(00400)的烽火研究(Blazing Research),在回应内地财经网站查询时称,不应该“迁怒于告密者”(Shoot the messenger),因为“如企业没有造假,也不会有沽空“。诚然,近十年被沽空机构狙击的个案约有数十宗,被证监会起诉并成功入罪的却只得一宗美国沽空机构香橼(Citron Research)于2012年年唱淡恒大地产(03333),其后香橼被香港证监会起诉,并裁定机构创办人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多年来只有一宗沽空事件被起诉,证明大部分沽空机构并非无的放矢,财务数据造假,水份成疑的上市企业恐怕比想像更多。

  本港市场的监管机构必须克尽己任,才能杜绝上市公司帐目造假,港交所(00388)不能再为增加盈利,批准帐目存问题的企业上市。沽空机构难在港揾食,既能令投资者免于因股价波动造成亏损,而本港市场也可保住甚至提升信誉。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