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航集团以74.4亿港元在香港旧机场启德新区的第四次投地,2016至2017年度香港土地拍卖正式告一段落。在卖地总额1095亿港元中,中资机构占比高达54%,连续三年保持翻番的增长,中资机构在投标中一次次击败长实、新鸿基为首的香港本地财团。

  根据高力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资机构在香港物业市场共投资361亿港元,同比飙升213%,并创下历史新高。一季度港府招标出售的三幅土地均被内地开发商收入囊中。

  中资的疯狂扫货,为地价及楼价的增长带来了刺激作用。随着一次次入手,中资出手价远超本地财团,香港土地储备格局正式进行洗牌。

  中资财团步步逼近

  在成功投得土地的中资财团中,风头最盛的非海航莫属。3月15日,海航实业旗下子公司香港国际建投成功投得位于启德发展区的1L区2号地盘甲类住宅用地,该地块地皮面积约9482平方米,最高可建楼面面积51,202平方米,成交价格为74.4亿港元,折合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约14.53万港元。

  海航在五个月内共斥资272亿港元在香港连拿四宗地,且全部位于启德机场板块,除了最近拍得的1L区2号地外,还有1L区1号、1L区3号和1K区3号地块。

  除了大手笔的海航,另一个风头正盛的是龙光地产和合景泰富。在2月24日,龙光地产联手合景泰富以总价168.55亿港元,获得位于香港鸭脷洲利南道第136号高端住宅地块,创下香港近年来单幅土地成交总价的最高纪录。

  在5月5日的一场活动中,中原地产集团主席施永青感慨,最近几年香港地产市场变化太大了,前几年也有内地的公司来买地,但只占全年几个百分比,而今年拍卖的几块地,差不多八成都是被内地公司买了,相信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多。

  施永青向智通财经指出,内地大的地产集团比如恒大、碧桂园,一年销售额可能超过3000亿,一家公司就是全香港地产商的总和。他们的发展能力不会低于香港地产商,其运用资金的能力、冒风险的胃口会大过香港地产商,所以接下来香港卖地,内地地产商中标的机会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高的比例。

  莱坊董事、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表示,中资房企在香港投资,事实上是分散投资实现多元化布局的策略,加上在北京买地可能并不比香港便宜,而在香港买地,相当于在海外市场投资,可与美元资产挂钩,这也是企业资产配置的方式,同时回报率相对稳定,增长预期较强。

  刺激“辣招”不断升级

  4月11日晚,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新一轮楼市“辣招”政策,“一约多伙,将划一收取15%印花税”,新政策将于4月12日执行。这是时隔五个多月香港政府第二次连夜推出控制楼市的印花税辣招,以防炒楼客利用时间差搭上最后一班车。

  市场普遍认为,辣招的一次次加辣,主要是受到地价不断走高、令楼价出现恐慌性上升刺激所导致。

  自从去年11月4日香港政府推出双倍印花税“辣招”后,市场上就出现了多种应对辣招的方法,或利用“合约漏洞”逃避高额印花税,或抢攻尚未实行辣招的工商铺市场。不少销售紧俏、存货见底的楼盘纷纷推出招标形式出售最后稀有资源,但入标中出现不少大额单宗成交,指的是一份合约中包含多套房屋,为的是躲避多次购房而逐渐提高的印花税。

  特首梁振英表示,近期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一约多伙”的炒楼避税行为,尽管占总成交量的少数,但依然与政府当初颁布印花税政策控制楼价的初衷相违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除了钻“合约漏洞”外,投资者对付楼市辣招的政策还包括,将资产转移至尚未推行辣招的工业大厦、商厦、商铺以及车位。

  美联营运总监翁鸿祥指出,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内地资金赴港寻求稳健投资物业,估计中资购买全栋商厦及分层单位的趋势将持续,今年甲级写字楼的预售价格预计有10%的增幅,乙级写字楼的的租售价格增长更为明显,预计为10%至15%。

  而世纪21 CEO吴启民也向智通财经表示,截至2016年12月底,香港地区银行存款已经超过12万亿,在如此低息环境下楼价好难向下走,暂时没有投资可以取代楼市。吴启民指出,全球量化宽松,游资充裕,加上供求失衡下,香港楼价“易升难跌”,2017年楼价走势将是先升后稳,预期上半年度楼价仍有5%升幅。

  “内房”兴趣不减

  施永青指出,内地地产商的发展能力是无可置疑的,其运用资金的能力、冒风险的胃口都大于香港本地地产商。“一些香港地产商对于对于中资投地的出价表示不理解,说他们不识价、不知道风险,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内地地产商追求的利润更低,所以入标的时候出价就更大胆。”

  绝大部分内房股都表示会继续关注香港市场的土地买卖,合适的时候会主动出击。除了以上提及的海航、龙光地产、合景泰富外,万科、五矿建设、中国海外发展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保利置业等亦各自在香港投得土地。

  莱蒙国际(03688)首席财务官陈竞德指出,内地房地产商抢港地,主要原因是内地一线城市地价同样高,回报却大不如前,而且香港没有土地增值税,融资成本比内地低0.3%以上,土地款一半又可贷款,条款比内地优惠。

  而龙光地产(03380)主席纪海鹏也指出,内地很多购楼需求和资金需要向外走,香港距离深圳最近,市区优质土地越来越少,市场需求更大;香港借贷利率比内地低,项目利润比内地高。

  越秀地产(00123)董事长张招兴放言,“我们对香港什么楼都有兴趣,并且兴趣会永远保持,但至于买不买,结果还是要取决于行动。”越秀地产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林昭远向智通财经透露,会对香港地块保持关注,在合适的机会、合适的价格下,会积极考虑香港。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