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0日10:41 新浪港股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对于港交所(0388)与证监会研究成立新板,有意让‘同股不同权’股份上市,熟悉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事务的立信德豪董事林鸿恩表示欢迎。不过,他建议新板应独立于主板与创业板之外,不要再设转板机制,同时要设定清晰的门坎,集中吸引内地已有相当规模及有一定基金支持的大型公司,以确保新板的公司质素及可持续发展,以免新板日后沦为烂板。

  林鸿恩在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创新’目前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愈来愈多科网企业成立,改革上市制度,引入‘同股不同权’有助迎合这股新趋势,巩固本港集资市场地位。不过,他不倾向在主板及创业板引入相关制度,一方面会对现有上市公司不公平;另一方面,若果新板的定位以创业板为蓝本,把初创企业(Start-up)及在美退市的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中概股混为一谈,这恐怕会将现时创业板的问题复制,会在新板重演。

  定清晰指引 保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风险汇聚,他认为新板应独立于主板与创业板之外,不要再设什么转板机制;当局应清楚厘定新板的定位。他以甲组、乙组足球赛形容主板及创业板,新板就是另一种球类运动比赛。因应初创企业的风险太大,为免创业板公司普遍质素差、成交低迷、‘啤壳’的猖獗重现,建议新板应集中吸引内地已有相当规模,且有一定基金支持的大型公司。同时设定清晰的门坎,以及确保新板公司的质素及可持续发展。

  林鸿恩表示:‘本港搞新板要成功,新板要有足够的交投、足够的市值及股份数目,这才会有吸引力。而且,就算是同股不同权的创新公司,由于有基金股东持股,他们变相可为小股民监察公司,能防止公司创办人为所欲为。’他指,赴美上市的内地企业,大部分业务也在内地,在亚洲的知名度也较高,交投主要来自亚洲时区,相信新板做得好,他们有机会回流本港上市。他又建议创业板改革、设立新板和研究‘同股不同权’三项工作可同时进行,以加快进度,以免改革变成‘明日黄花’。

  门坎忌过高 增加竞争力

  新加坡在研究‘不同投票权架构(WVR)’上市方面较港行先,其首轮咨询今年2月19日已展开,计划4月中结束,并预计第三季会展开第二轮咨询。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目前也在收集市场对改革上市审批架构的意见,林鸿恩认为现时是可以检讨上市架构,但需留意的是,本港目前的上市门坎相对其他市场,其实并不低,一旦将门坎推高,过一阵子全球经济又进入‘冬天’的话,本港的竞争力就会不足,吸引力亦下降。

  参考现时容许‘双重股权架构’上市的市场,主要是沿用美国法例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原因是美国法例有集体诉讼条例,容许小股东透过集体诉讼讨回权益,所以可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至于沿用英国法例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由于没有小股东集体诉讼机制,所以也没有这些‘双重股份架构’的公司,因为若上市规则向大股东倾斜,小股东的权益便容易受损。

  近年,不论英国或新加坡,皆有讨论推行‘双重股份架构’的可行性。林鸿恩指出,这是市场形成的压力,导致市场有改革的需要。近年科技公司兴起,有关公司有实际需要,让部分股东拥有特别投票权。他认为,未来无论上市审批架构或新板的讨论,均应集中在小股东权益的保障。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