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09:58 新浪港股

  来源:微信公众号 广发香港

  南下资金涌入,港股跑赢主要市场

  继1月开局良好之后,2月份香港市场延续强势,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上涨7.9%,国企指数上涨9.6%,表现优于全球主要指数。中国进出口增速、PPI、PMI、新增贷款等宏观经济数据改善,人民币汇率趋稳,美元走弱,以及“特朗普经济学”,当然都是推动港股走强的积极因素,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无疑还是内地资金的涌入。

  南向交易激增推升市场成交额

  根据联交所数据,自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推出以来,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南向交易(包括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成交额从去年11月的1,009亿港元增长40%至2月份的1,416亿港元。而同期市场整体月度成交额则从14,889亿港元上升仅2%至15,167亿港元。实际上,南向交易额的增幅(406亿港元)超过了市场整体交易额的升幅(278亿港元),显示出南向交易对市场交易额的增长起主导作用。从而,日均南向交易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也从11月的6.8%上升至2月的9.3%,其中香港市场的日均成交额从11月的673亿港元上升至2月的843亿港元,增长25%。

  南向交易驱动市场升势,低估值高收益个股受追捧

  南向日均净买入从去年11月的8.75亿港元,快速增长至12月的12.60亿港元,随后进一步上升至1月的12.04亿港元,以及2月的20.32亿港元,使今年2月份成为沪港通实施以来南向成交第四高的月份(其他三个月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及2016年9月),同时,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今年前两个月分别上涨7.9%/9.6%。南向交易最活跃股票包括银行、地产、汽车和TMT股,以及深港通下的可再生能源港股,其中,除了TMT个股,其余均为低市值股票,而银行股和地产股为高息股。

  市场升势可否持续?

  尽管南下资金积极买入,但海外投资者对香港市场则兴趣不高。市场整体成交额增幅远低于南向交易额增幅,而港元实际上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对美元出现贬值,显示可能出现轻微的资金流出。我们认为,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债务问题持怀疑态度,而美国市场则更具吸引力。此外,最近的市场反弹已显著缩小了AH股价差,其中最新的恒生AH溢价指数跌破120,达到了2016年9月和2015年4月的低点,对应当时香港市场的峰值,而目前的AH溢价水平也是沪港通推出以来较低的。事实上,两地上市的中国五大行,其AH价差目前仅2-6%,是2015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若A股市场不进一步上升,则AH股之间的价差缩小空间有限。

  南向交易可望维持高涨,但后续或有隐忧

  正如我们在先前的报告中提出,我们认为内地投资者仍将偏好香港市场,原因在于港股的盈利复苏预期(继盈利连续两年出现下跌之后)、估值相对较低、收益率较高以及人民币贬值,特别是相比A股市场相对停滞、国内房地产市场监管趋严、债券市场走软,香港市场的优势更加明显。不过,香港市场的上升空间,取决于南下资金流入是否足以弥补美国市场吸引力增加可能导致的资金流出,因此我们维持对香港市场的中性观点,中性情景下继续预期今年恒生指数将达到24,800点水平。短期内,随着业绩季来临、“两会”召开、美国加息可能性上升,以及美国总统大幅减税、基建支出大增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我们认为市场调整压力正快速累积,鉴于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强劲表现,各种正面的预期可能已被股价反映。我们维持关注组合不变,等待业绩公布。 

  2月份,我们的关注组合录得5.5%的收益,优于恒生指数1.6%和国企指数5.0%的升幅,其中组合表现的主要动力来自吉利汽车(175 HK,增持)、中国人寿(2628 HK,买入)、石药集团(1093 HK,买入)和中国通号(3969 HK,买入)。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