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5日08:21 新浪综合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来源:公众号 券商中国

  日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出席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活动时表示,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港交所未来或可考虑推出新股通,实现两地IPO互通。

  李小加并表示,把沪港通的概念延伸到新股,是港交所未来3年的战略规划要解决的新股通问题。

  推新股通以丰富H股上市资源

  据悉,新股通指的是将吸纳现有的股票通模式,将其从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让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可以在申购对方市场发行的新股。

  新股通具体分为“内头外”和“外投内”两种模式。“内头外”指允许内地投资者认购香港新股,“外投内”指允许国际投资者从香港认购内地新股。

  至于推出新股通的内在逻辑,分析人士认为,内地投资者有大量的资产配置的需求,但是找不到优质的资产。香港一直希望吸引更多国际大型企业来港上市,丰富上市公司的来源和类别。

  但香港市场目前投资者基础和欧美市场相近,难以吸引海外名企大规模来上市。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香港交易所才有意研究一种沪港通延伸方式——新股通。

  李小加曾公开表示,“在我看来,无论一件事情多难多复杂,只要能为双方创造共赢,就有实现的可能,就值得我们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

  李小加所谓的双赢指的是,新股通一旦打通,将更加有利于香港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心和全球企业融资中心,而内地海量资产也更为方便地进行全球化配置,中资企业国际化也将更容易落地。

  新股通纳入港交所3年战略规划

  至于新股通落地的障碍,李小加始终认为,新股通的“内投外”即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新股,这在香港应该不存在法律障碍,但需要中国证监会的许可。

  据悉,目前的沪港通监管规则中已经包含了香港已上市公司对内地投资者增发新股的条款,其实认购公司增发的股票和首次上市发行的股票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未来内地监管机构能够再向前一步,将股票通模式从允许认购增发新股到允许认购IPO新股,新股通的南向之旅就畅通了。

  对于新股通落地的时间表级推进情况,我们或许可以从李小加的讲话中略窥一斑。今年年初,李小加还仅是称,新股通只是港交所提出的一个初步设想,具体怎么操作还有待其在两地监管机构指引下深入沟通和探讨。但近日他更为乐观地表示,把沪港通的概念延伸到新股,是港交所未来3年的战略规划要解决的新股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加近日还主动提及深港通和沪港通的前途。

  李小加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有三类:

  一种是果断勇敢、钱早就出去了的人;

  一种是对境外机会不感兴趣的人;

  中间一种人是已经很有钱、但不敢拿出家当去外面的人,这批人就是深港通、沪港通的永久客户,起码可以让沪港通、深港通的发展持续20年。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