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3日00:21 证券时报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想看看,有多少朋友是看了这个标题进来想打我的……

  长假漫漫时间自在,路上车流无边,景区人海无边,无聊的有聊的朋友们,聊起来!

  A股好不好玩,看是什么参照物了。

  深港通的话题已经外界聊爆了,今天我们不聊深港通,深港通基本都是好股票,只聊深港通之外的老千股。

  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交流了下A股萎靡港股走牛的因素,其中回忆今年夏恒指还没选择方向时,针对“外资抄底论”,我是唯一一个从数据出发提出“资金抄底方向是港股,不是A股”的新媒体人。

  一些读者朋友便问我:买了多少港股?

  看出港股蓝筹股会有行情(相比A股,港股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很明显,关键是大量资金追进去了),但我没投资港股。原因是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相比港股等市场,还是A股最好,从公平、机会等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为什么不喜欢玩港股

  港股市场非蓝筹、非指数的交易品种,我从来不买,原因就是港股的供股规则可以随时把投资者洗得干干净净。

  港股的规则制定与修改,不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而是以“不干预”之名以行“大鱼吃小鱼”之实,作为一个资本市场,没有基本的制约机制,谈什么市场呢?

  交易规则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与投行之间权利极不对称。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市场规则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与控股股东之间权利极不对称。这就是下面要讲的致命问题,比如控股股东可以出老千。

  什么是“老千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最近写的一篇网志《关于“老千股”》(本文专门为打脸此文而来),表述就很好——“老千股”主要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技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

  老千股是香港股市的土特产,是A股市场所没有的,主要是由于香港特有的监管和发行制度。

  “老千股”的盈利模式

  在A股市场坐庄,庄家需要三步曲:一吸筹二拉升股价三高位派发筹码,最终赚取差价;A股坐庄失败的风险不小,一是可能高位派发失败,资金链断裂(受制于资金成本);二是可能被证监会和交易所发现从而遭受严厉打击(受制于监管制度)。

  在港股市场出老千,都不需要这样拉升股价——直接派发筹码,你买多少我就可以买多少给你。

  老千股主要靠再融资来吸血,再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配售和供股——无需审批。配售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如果获配股人士少于6名,上市公司须披露他们的名字;如获配股人士在6名或以上,则上市公司只需概述他们的资料。

  在港股市场,大股东配售的股票只要给港交所报备一下,第二个交易日就可以在市场买卖。正是这种便利的融资制度,为“出千”的老程们创造了一个绝妙的“吸血”赚钱模式。

  香港的“老千股”根本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上作假(这是违法的),他们更愿意利用港股市场宽松的发行、融资制度派发筹码(这是合法抢钱)。

  老千股对中小股民的割韭菜那真是极端。港股在股本供应上无限充裕,批股(即增发),非常简便,无需监管部门审批,上市公司章程一般授权董事会批股,有买方就行,也就是说,只要大股东对董事会保持控制权,可以随意增发股票、扩大股本或缩小股本。

  在批股拆股合股这个组合模式发明以前,如果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1元,大股东决不会以0.9元卖出,当跌破净资产时,价值投资者便开始买进;终于有一天,大股东发明一个模式,不但以净资产的九折卖出股票,八折也卖,七折也卖, 投资者买进,股价却是越买越跌,跌到三四折,公司有资产,大股东的股权也卖太多,再卖就失去控股权,这总跌不下去了吧?

  结果这才是投资者暴亏的中途,大股东对外批股,股价比二折还低,接受批股的当然是大股东的代理人, 这些廉价新股可以补回先前高价卖出的股票,不管是什么股价卖出的股票,都能以更低价格批发股票,大股东永无输钱之日。

  2014年我曾专门写了一篇《港式正常坐庄与非正常坐庄》,当时对一只香港市场老千股诈骗内地投资者进行揭露性调查报道,拿到核心内幕,此文是调查报道之外的一篇配稿,用来揭露港股的病态制度。

  引用下当时的文字:

  “有个问题,港股最低价格是1分,不断批股,总有底部吧?

  有了合股这个武器,就没有底部。

  来看香港老千股的鼻祖——威利国际。有人根据港交所数据统计,从1999年后的十几年,公司就经历了2股合1股、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等合股,最近一次是2012年10股合1股,其中进行过一些拆股,投资者1999年的60万股,只相当于现在1股,那么亏损程度呢,相当于股价九折再打九折再打几次九折,如果投资者当年买入600万股威利国际,市值为30万港元;持有至目前相当于10股,市值是1.45港元,本金损失殆尽。”

  这只股票现在仍在港股行情可以找到,不过公司去年控制人换了,名称去年也已由“威利国际”更名为“民信金控”。

  为何无意改老千规则

  9月份看了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网志《关于“老千股”》,觉得港股市场准备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了,深感惋惜,香港股市对我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还是挺大的,惋惜在于香港的监管者他们发现了问题、认识了问题却不解决问题,而且为问题辩护,这种思维逻辑下怎么能保护香港法治社会的口碑呢?

  李小加是这样用设问句来谈“老千股”问题的:

  一、在资本市场,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对于监管机构来说,遵守规则的人就是好人,违反规则的人就是坏人。

  二、既然知道有坏人会干坏事,为什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事前防范,事后惩罚岂不是亡羊补牢?

  他说“对于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来说,事先监管理念可能是不二的选择。而对于一个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现实情况是,再严厉的事前审查也无法完全杜绝所有违规(除非关闭整个市场),而过于严苛的审批必然会妨碍好人的自由、窒息正常的市场活动;而且,如果审查过程中赋予监管者过多的自由裁决空间,容易滋生腐败与寻租。香港市场的监管哲学是假定绝大多数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从事正常的市场交易,监管者尽量不干涉市场自由,主要通过事中监察和事后追责来惩罚坏人。”

  三、为什么香港允许公司那么容易地配股、供股、送股与合股?

  他说“所有这些再融资制度都是市场的中性工具,允许它们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帮助好公司更容易、更方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地融资与发展,这也是许多内地企业选择来香港上市的一大主要原因。”

  要命的是不见监管层消灭老千行为的态度

  李小加提出了老千股的问题,他的文字里看出一丝解决老千股的策略吗?他从监管哲学的角度为这种制度辩护,说投资者对老千股的办法是少碰。

  在我看来,老千股说到底就是在股市作弊——仔细追究也不算作弊,因为是港股监管制度允许的;在赌场上出老千这都是非法的,在香港股市中却合法存在。

  
目前港股市场的监管模式,即便是把港股市场定位为机构投资者占主导也不能放弃弥补监管漏洞。港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是怎么躲过劫难的,难道“坏人”会因为机构投资者建仓了就不出老千了吗?机构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方法是很消极的,那就是躲着走——对流动性不好的股票不买、不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港股市场非常多的股票交易低迷的原因之一。

  李小加已经说了由于奉行的监管哲学,所以不准备修改规则。

  我还是再问一句:老千股横行港股,证监会和港交所为什么不修改规则?对于投资者而言,监管层的哲学是事前监管还是事后监管,这只是方法论,就结果而言,不管事前事后,都要有个监管结果吧。李小加说:“总而言之,要想避开老千股,尽量走大道,避免串小巷,提高警惕,谨慎决策。出事后再喊警察,往往为时已晚,再好的警察,也无法替你的损失买单。”现实中这句话套用在投资者身上的另一种翻译是:港股市场有警察,但你报警市场上有贼也没用,因为贼是合法作弊。

  现实是知道老千股这回事,但是处理过老千股吗?大谈“事后监管”真是醉了,监管在哪里?而且连这种漏洞百出破坏股市生态的规则都不想修改, 这种对投资者的态度令人难以评价。

  大幅折价供股突然袭击,是香港市场的毒瘤。如果不割,除了能害到踩进陷阱的投资者、除了会损害整个市场的公平正义,对市场而言没有其他的好处。“好处”都被割韭菜的人拿去了。

  今年9月份有一家港股公司宣布将配售最多9.5亿股,配股价较停牌前收巿价折让92.1%,涉及股份占扩大股本21.9%,所得款项拟用作偿还债务。

  假如你持股10万股,这次配股你参不参加?不参加,你的持股市值可能就缩水到不足原先的10%,惨过腰斩再腰斩;以前有的内地投资者就因此咬牙参加配股(摊低了成本啊),这事如果就此结束还好,再过半年,上市公司向另一家企业以折让50%的价格供股,你直接傻眼,才明白可能投入再多的钱都是无底洞。实际控制人可以把控公司无限制发行新股份或缩减合并股份,以至于你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除了别人玩你,你没法玩。  

  观察A股13年、港股8年,炒股难,A股终究还是有些规律和底线,对于投资者来说,以结果论来看,放眼深沪交易所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除了极少数退市且不再回归的股票和炒买中国石油等新股之外,绝大部分投资者股票被套后坚持数年都能解套。

  相比之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两会第一次公开讲话时就明确提出“监管的基本底线和目标就是保护投资者”、“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刘士余逢会必强调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也是中国股市监管层的一向风格。也许有时显得“父爱泛滥”,但这种意识是很珍贵的,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日复一日勤奋地发现并补上各种制度漏洞的办法,是值得支持的。

  相比之下,当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炒A股比炒港股要幸运,起码知道去哪里哭……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2015)是证券时报股市大数据新媒体,原创作品享有著作权,转载请保留全部版权标识。

责任编辑:1800139007 SF182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