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0日10:06 综合

  来源:大公报

  旁白:纵观全球经济史,开放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对于香港这样的小型城市经济体,开放更是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近年“本土派”鼓吹切断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声称香港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李太告诉强仔,清朝当年闭关锁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香港如果要“闭关锁港”,更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港发展史逾二千年

  强仔:香港以前是个小渔村,长期都可以自给自足,一直到开埠以后才对外开放的吧?

  李太:强仔,你不知道,其实“香港”名称的由来就与开放有关。关于“香港”名称由来的说法比较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与东莞有关。香港原属广东东莞县,东莞以出产香料莞香着名,古时莞香多数由东莞运到九龙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石排湾(即香港仔)集中,换载大眼鸡船,沿海北上,销运各省及日本。由于香料都集中在此起运,因此被称为“香港”。

  在明末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有关于“莞香”的记载。这段史实说明:开埠之前的香港就已经是华南地区香料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专司莞香运输。开埠后的发展也与此一脉相承。

  现在关于香港的故事一般都从19世纪40年代开埠说起,但是完整的香港发展史超过2000年,开埠至今的这段历史不过是一个小片段。在2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能够见到开放,特别是依托内地、面向全球给香港发展带来的强劲推力。

  开放之门背靠之山

  强仔:开埠之后香港的发展也是“时势造英雄”,跟内地有什么关系呢?

  李太:开埠之后,在港英政府的殖民统治下,香港延续了开放发展,通过发挥背靠内地、面向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优势和自由港的宽松政策,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商贸和物流中心。这其中,香港经济的两次历史性转型都是依托内地,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的结果。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依托内地大量流入的廉价劳动力、资金和技术,香港发展起了以纺织、成衣、电子、玩具等轻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向以工业化为主的第一次经济转型。另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内地廉价的土地、充裕的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大批港商将制造业转移到内地,这既提升了香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为服务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可以说,香港2000年的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开放,开放的核心正是依托内地,更好地利用内地。可以说,内地既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依托,也一直在为香港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融入国家贯通世界

  强仔:如果说香港过去经济发展要依靠内地,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想跟谁做生意都可以啊,还要依靠内地才能有大发展?

  李太: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的未来方向。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内地正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地。2010年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内地生产总值首超10万亿美元,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6.9%的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战略向前推进,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

  当前香港经济发展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瓶颈,成本上涨、潜在增长率下降、产业结构固化、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培育缓慢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管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要出发,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没有内地这条大船,还真不行。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强仔:不过,内地现在到处都在搞自贸区,这说明香港对内地的作用也会愈来愈小了。

  李太:强仔,你不要这么悲观,你要看到,香港仍然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便利的营商环境、优良的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体系、广布全球的商业网络和人脉、首屈一指的专业服务等。更重要的是,香港还有其他经济体难以比拟的“一国两制”优势,这为香港跟上、参与和融入国家发展创造了独特便利条件。当前,香港所要做的就是顺应两地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决向关门封闭、对立对抗和自我隔离等错误观点说不。因为这些观点对香港毫无好处,真希望港人齐心找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结合点,让香港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王琳琳

相关阅读

广大股民如何闯过A股高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高考。可是人生有太多的高考,特别是股市。我们拎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堪比走独木桥的高考,甚至一不小心踩上个地雷,绝对让你开始怀疑人生。那怎样才能闯过A股的地雷阵呢?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财富终究是幻影

我们可以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崩溃的时点。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也不可能知道)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切性到底是什么,但只要人们在金融活动中依旧保持着冲动的动物性特征,危机肯定会再次爆发。

政府不应以保姆心态看企业破产

政府应是市场的裁判员与调解人,但不必以“保姆”甚至“父母”的心态对待企业的破产。政府应尽量少地甚至在多数领域完全不卷入市场主体的竞争中,创造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与透明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苏宁收国际米兰让意大利人咋想

一个国家在足球上取得国际性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运气,而是一个可持续足球产业生态系统的产物,这个生态系统从股东,到足球赛,各方都需要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知名球队和球星不过都是足球产业的终极产品,“出口”后取得国际效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