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7月15日财经速读:中金拟第四季赴港上市

2014年07月15日 08:27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今日重点财经新闻导读

  憧憬再推国企改革 传8公司今启动试点涉中港数千亿上市资产

  瑞银:内房将拖累中国经济下滑

  中金拟第四季来港上市

  沪港通九月首联网演练

  憧憬再推国企改革 传8公司今启动试点涉中港数千亿上市资产

  内地三大电讯商共建的铁塔公司股权架构落实,刺激中资电讯股昨跑赢大市,即又传出国资委[微博]今日公布混合所有制试点名单,将触动上市资产数以千亿元计的国企改革。投资界相信,国企改革、重组概念,将为未来港股市场一大投资主题。

  过往股市对国企改革往往反应不俗,摩根士丹利便曾解释,主要是国企改革带来三利好,包括中资股风险溢价下降、国企有投资概念,以及“国退民进”在经营环境上亦有利民营企业。《证券日报》昨报道,随国资委[微博]在7月3日宣布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试点、规范董事会制度试点以及纪检工作试点。今将公布四方面试点企业名单。

  试点估计包括中粮、国投、国药、中轻、国电、中国建材、诚通及通用8家企业,但华润未能入局。首6家企业较为境外市场熟悉,仅6家掌控中港上市公司市值已超逾4,000亿元。据报,中建材将被列为混合所有制试点,国投和中粮则推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瑞银特约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早前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意味国企将部分私有化,会以将非上市国有资产上市、出售部分资产予特定私营企业及提高上市公司私人拥有权方式进行。她指出,在“混合所有制”下,公司可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表现挂鈎,以改善企业管治、激励机制、现金流、盈利能力以至企业竞争力。

  交银国际资产管理董事冯时暖指,国企改革可解读为市场化,原本由国资委做股东,股权与民企参与,增加了股份的流动性。“短期有利资本市场,因出售非流动性股,通常有少少折让,估值不贵有一定吸引力,就如内地IPO重开后,好多只也升停板”,与此同时,虽然市场多了相关股份供应,但同时选择亦增加,令投资者不用贵买。他指国有企业盈利受惠国策倾斜,盈利较民企佳,估值不高,较吸引投资者,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受惠。(香港经济日报)

  央企改革试点 发掘投资机遇

  央企改革持续进行,投资者可发掘当中的投资机遇:1. 央企改革有助引入民营资本、增加企业效率及潜在回报等,对企业有利;2.内地媒体指今日将公布混合所有制改革名单,入围呼声甚高的股份如中粮系,昨日先见异动;3.央企改革即将迎来新消息,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名单将公布,投资者可发掘当中投资机会。

  据内地媒体报道,央企四项改革名单于今天出炉。四项改革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试点、规范董事会制度试点,以及纪检工作试点。

  当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重要。所谓混合制改革,是透过改变股权结构,引入更多民资参与。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张春晓指,混合制改革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间资本拓展投资发展空间。

  中粮集团、国投集团、诚通集团、国药集团、通用集团、中轻集团、国电集团、中国建材集团8间企业,传进入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名单。今年以来,内地致力于央企进行多项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中资电讯企业组铁塔公司、中石化[微博]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中信系整体上市等。三者在股权重整后,都引入了更多民营资金。中石化指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中石化将挖掘零售端的隐含商业价值,从油品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从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券商普遍看好央企改革。大摩指,从整体经济发展而言,央企改革可减少财务杠杆急速增长,增加企业生产力。从股票投资角度,央企改革增加整体股市的风险溢价,部分行业或个股有投资机会。

  高盛指出,央企改革可增加企业的营运效率,尤其是混合制改革可引入民营股本。部分行业如医药、电讯、码头、铁路的竞争环境将改善;钢铁、水泥、造船行业则可透过并购,令供应过剩情况改善。高盛选出部分央企改革受惠股,如中石化、中石油、上海医药、上实等。

  建银认为,央企改革可提高个股的资产收益率(ROA),令个股的估值可重估。改革会引入民资或私人资本,这些资金会倾向争取更高的项目回报及收购新资产。

  综合而言,央企改革最重要是混合制改革,即引入民资,以改善企业效率、项目回报,以至竞争环境等。若能贯彻执行,可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及估值。短期内,混合所有制改革名单将公布,投资者宜留意名单的股份,及改革内容。配合个股基本因素,部分股份有望成潜力上升股。(香港经济日报)

  瑞银:内房将拖累中国经济下滑

  内地将在明日公布第二季GDP增长等经济数据,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昨日表示,预计第二季中国GDP增长7.5%,第三季增长7.2%,第四季可能仅增长7%左右。全年展望是7.3%。汪涛指出,该行预计第四季经济转弱,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不断显现,而且下滑压力将愈来愈大。她预料,房地产建设将面临至少两年的调整。

  新华社昨日发表“五评内地房地产市场变局”系列文章之一,为该社时隔4年后再度对楼市发表系列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国很多城市,买楼能赚翻的投机心态依然普遍存在,买家、土地财政的依靠者等各方应尽快迎来心态回归理性的拐点。新华社上一次发表针对楼市的系列文章是在2010年初,文章发表后半个月,国务院宣布了楼市限购政策。

  汪涛昨日则指出,未来1至2年内地房地产建设将进入调整期,开发商会减慢住房建设,但由于内地居民负债率不高,楼市难以出现抛售潮,因此无法预计楼价表现。她还指出,房地产市场下滑将拖累内地经济下行,而这对重工业的影响尤其大,包括钢铁、水泥及能源等行业。

  汪涛认为,内地楼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供需失衡,市场高估了城镇化带来的刚性需求。她指出每年2000万新增城镇人口中有40%来自原居住城镇的扩大,其中三分之一人口并不需要住房,加上扣除流动人口,每年城镇发展仅需要300多万套新房。(明报)

  中金拟第四季来港上市

  外电报道,首间中外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预备来港上市,中金已邀请投资银行参与承销,料最快可于第四季招股。

  《华尔街日报》昨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中金管理层将于末来数周,会见投行代表,之后中金将选择是次公开招股的承销团队。

  中金是内地首批投行之一,由摩根士丹利和建设银行(0939)在1995年组建,当时被视为一大创举。惟双方其后在人事、企业文化、与其他外资银行的关系等方面出现分歧,摩根士丹利遂于2010年将其持有的34.3%股权,售予由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星洲华侨银行旗下保险商大东方控股、私募基金KKR和TPG合组的财团。

  多年来,中金总裁一职都由前总理朱熔基之子朱云来担任。中金年报显示,目前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部门中央汇金投资,是中金的最大股东,持有43.35%股份,GIC的持股为16.35%。中金去年纯利为3.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两成,总资产规模达328亿元人民币。(明报)

  沪港通九月首联网演练

  “沪港通”10月开通势在必行,港交所(388)行政总裁李小加昨日表示,沪港通准备工作进度良好,证券商正陆续做准备,证券商的数目还会分阶段增加。他又称,两地交易所将于9月举行大规模系统演练,目前两家交易所正一起在世界各地路演。

  对于外界质疑沪港通在系统和监管细节上,仍有很多问题未解决,李小加则称,虽然目前中港两地的监管机构还未厘清税收等问题,但是他强调:“一个创新的制度并非需要100%完美才推出,即使有90%完美亦都会推出”,至于剩下的部分,将通过后期工作陆续解决。

  李小加续称,当沪港通正式开通之后,每天将有大量人民币进出香港,他预期本港未来的人民币业务发展

  将会愈来愈好,亦有助刺激本港建立健康的人民币循环机制。另外,届时市场对人民币产品的需求更大,将带动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利率及汇率产品。面对新加坡计划推出人民币期货,可能对本港构成竞争,李小加称不怕竞争,并认为竞争愈多愈好,因他相信这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

  另一方面,上月底港交所推迟部分新股的上市仪式,李小加表示推迟一事与占中没有关系,并称港交所对任何市场的突发事件,如天气及人为事件等,均准备了应对措施和应变方案。对于港交所是否应证监会[微博]早前建议,要求上市公司发盈利预告时须尽量提供具体金额,并加强上市公司资料披露,李小加则未有评论,只称会交由上市委员会决定。(星岛日报)

  中信泰富再引入两家战略股东

  中信泰富再引入战略投资者,昨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及正大光明订立协议,两投资者同意以每股13.48元,合共认购约84亿元股份,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发行股数的2.5%,并指拟不再进行进一步股份配售。

  每股配售价13.48元,较该股昨收市价13.78元折让2%。中国烟草总公司将认购4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元股份,涉及股数3.74亿股,占其收购完成后总发行股份1.5%。至于泰国卜蜂旗下的正大光明,则认购总值约33.57亿元股份,涉及股数为2.49亿股、占完成后总发行股份数的1%。

  中信泰富分别于5及6月公布,已与25位投资者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其公众持股量比例将超过15%,以满足联交所批准的最低公众持股量的要求。计及最新配股行动,若配发予全部27名投资者,约占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总发行股份数的15.87%,故公司拟不再进行进一步配售。

  其投资者名单中,包括“国家队”的社保基金、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寿、及四大国有银行;民营巨头则有腾讯周大福。外资则有友邦、淡马锡等。(香港经济日报)

  低价楼楼价破顶 学者指辣招功效渐退

  港低价楼近日频破顶,中原中小型单位楼价指数亦创历史新高,但本港财金官员认为压抑楼市措施仍然奏效,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昨日在官方网上专栏“汇思”撰文称,该局自2009年以来的6轮逆周期措施,在减慢楼市上升周期及保持银行和金融稳定方面取得成效。不过有学者担心,近日楼市再升温,反映收紧按揭、增加买楼成本的方法,效果在减退,若这波升势持续,措施将会失效。

  陈德霖指出,虽然逆周期措施影响置业人士和银行业务,但金管局职责是保持银行和金融稳定,自2009年以来采取6轮措施,目的是在楼市上升周期时,尽量减低置业者的借贷,以减低银行的风险和整个金融体系投入楼市的杠杆。数据显示,新做楼宇按揭平均成数,已从推出第一轮措施前的64%,下跌9个百分点至今年首5个月的55%;供款与收入比率也从2010年8月的41%下跌6个百分点至35%,反映按揭市场的杠杆增长已受控,措施取得成效。

  陈德霖又强调,逆周期措施只是用以减慢楼市上升周期的速度和力度,不可能消灭周期。他在2009年10月接任金管局总裁不久,便察觉楼市过热风险明显上升,开始推出逆周期措施。他认为,现时置业人士和银行对于未来承受下行周期的能力已大大加强。当金管局能确认楼市已进入下行周期,便会适当地放宽早前收紧的监管措施。

  然而近期正值楼市再急升,陈德霖撰文认为措施见效,难免惹来质疑。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措施对压抑楼市有一定帮助,尤其政府5月微调DSD(双倍印花税)后,如果不是按揭仍然收紧,可能楼市会升得更夸张。但也可见到,市场购买力被压抑十几个月后,现在一旦释放,对逆周期措施的“免疫力”已变得更强,措施效果渐失去。再者,今次升幅来自中低价楼,中低价楼受逆周期措施的影响一向较低,“收紧多一成按揭,对低价楼买家而言增加的成本有限。”他认为,如果不解决楼宇供应量问题,单靠逆周期措施压抑需求,最终会失守。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则觉得,金管局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持金融稳定,从保障银行按揭风险角度,逆周期措施是有效,至于近期楼市升温,“楼价贵了多少也好,只要银行做足压力测试,确保按揭人士有钱还,措施便有效”,他相信今次低价楼受捧,主要是用家而非炒家支持,故银行风险会较低,意味着金管局未必有进一步收紧按揭的必要。(明报)

  金发局15个月花261万 查史美伦:需全职员工做研究

  去年在一片“公币私用”的争议声中成立的金发局,昨日发表首份年报,指出自2013年1月成立至今年3月,总开支为261.1万元,其中用于研究及业界联系的开支,只有25.2万元。不过,金发局主席查史美伦表示,已向政府反映,有需要多聘请几位全职员工,料未来一年的开支会有所增加。该局其后回覆本报指,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借调员工的安排,将维持至2016年初。

  金发局首个财政年度包含15个月,从2013年1月截至今年3月。261.1万元总开支当中,用于秘书处人员办公地方、行政支援及杂项最多,占88.8万元,而推广活动为73.6万元,与制作网页及刊物所用开支相同。其他举措包括研究、举办工作坊及业界联系,则占25.2万元。

  查史美伦昨天会见传媒时说,未来一年金发局的开支将会较上一年度增加,因为该局会加强到海外及内地宣传香港金融服务的工作,包括在今年10月,会随贸发局到法国巴黎,举行一天的论坛。

  她又说,金发局过去一年半发表的9份报告,都是由50多名成员及小组委员,义务去搜集资料及撰写,而且由于金发局没有人手处理翻译工作,所以报告只有英文版,没有中文版,“即使外判找人翻译,之后我们也要花大量时间去改。”

  金发局由行政长官梁振英倡议成立,定位为政府咨询架构,经费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调拨,而初期全职员工约3位,分别由金管局、证监会及贸发局各借调一人。查史美伦说,有向政府反映金发局需要聘请几位全职的员工,特别是做研究方面的员工,但这要待财库局作出决定。金发局昨晚补充指,秘书处的人员由财库局调配以及从金管局、贸发局和证监会借调的安排,会在稍后检讨,但将会维持至2016年年初。

  金发局成立后设立了5个小组,而去年度共举行了6次大会及26次小组会议,成员的平均出席率为82%。该局在去年11月交出首份“功课”,针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人民币业务等议题,发表6份研究报告。查史美伦称,未来会继续主动与金融业各界别联系,了解他们关注的事宜,并向政府提出建议。例如,业界多次反映希望撤销香港居民每日兑换人民币的限额,金发局的报告亦有所提及,而她相信沪港通在10月开通之前,有关限制将会被撤销。(明报)

  (新浪财经翁晓莹   发自香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香港港媒中金沪港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曝为郭振玺密友
  • 体育男篮亚洲杯-国奥逆转胜日本晋级
  • 娱乐李小冉曝秦海璐怀孕:她身体有特殊情况
  • 财经李克强在中南海和六位企业家聊了什么
  • 科技第一线|特斯拉遭遇充电十字路口
  • 博客博导被指诱奸女生令人悲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分拉开400多名 北京中考被加分刺痛(图)
  • 朱大鸣:房价下跌有没有黄金降落伞
  • 波段之子:第二批IPO对A股影响几何?
  • 天天说钱:法俄中为何“围殴”美元
  • 王福重:房价高不能证明中国货币超发
  • 唐钧:以房养老的风险在哪里?
  • 钮文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没准备好
  • 王海滨:房子限购 既然错了就错到底
  • 叶檀:林毅夫张维迎先生之争让人失望
  • 李锦:上海将出现大量国资不控股企业
  • 余丰慧:拿什么还4.2万亿到期地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