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来源:王雅媛港股圈

  文 | 王雅媛

  今天下午,估计大家见面的第一句问候是“港股为什么突然跳水了?”

  恒生指数今天早上高开0.25%,开盘后曾涨87点,高见28,798点,再次刷新近十年的高位,但到了下午2:45开始跳水。

  从下图可以看到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内,恒生指数最多跌逾600点,低见28,094点,大市成交1,165.15亿。其中,蓝筹股几乎全线飘“绿”,吉利汽车(0175.HK)跌7.45%,领跌大蓝筹。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外围市场的表现。已开市的德国指数于同一时间表现还算稳,之后跌势才开始加速,也就是说很大可能是给港股拉下马的。

  我们再看看影响全球的美国标普500指数期货,虽然途中出现急跌,但也仅回调0.54%,考虑到美股最近强劲的走势,回调0.54%也根本不算什么。

  (图片来源:Investing.com)

  因此,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结论:

  今天港股的跌势,与外围市场因素未必有太大关系,可能和香港或内地市场有关。

  综合多方面的观点,讨论最多的是以下4个因素:

  (1)看起来像有大鳄在杀牛证,在28,300~28,400之间有3亿美元的牛证被收回。

  (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债务问题发表了更多的评论,家庭债务杠杆比率上升相对较快(需要再观察)要关注资产泡沫上升的风险;

  (3)3个月的银行同业拆借利息升至5月以来最高,今天的港元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突然飙升,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对流动性进一步收紧产生担忧;

  (4)今天是美股暴跌30周年纪念日,三十年前的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22.6%,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而我认为,以上的原因都是事后总要找些安慰或明白的投资者找回来的牵强解释。其实,今天的大跌更像是一场没有预谋,但却能预测的获利操作。

  首先,美股这几天迭创新高,道琼斯指数收市首次站上23,000点,今年以来第51次刷新收市纪录,但港股指数却一直不温不火。说明即使是今年特别强的港股,这几天都给大量的获利压制着,老早就有人部署获利了。

  其二,恒生指数的回调早有预兆,因为前几天香港交易所(0388.HK,以下简称“港交所”)又大涨了。

  今年7月,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港交所的文章《 牛市  港交所不涨才是投资者最大福祉 》。

  内容大致是说:

  以港交所的表现及“券商的股价基本上都趴在地板上”来判断港股仍处于“理性牛”,而非处于牛市结束前的阶段 —— 第三期疯狂牛市。

  最后,文章的结论是港交所不涨,才是我们港股投资者的最大福祉,因为往往港交所涨都是大市完结的征兆。

  港交所不存在急涨的基础

  今年,围绕港交所应否上涨就两个逻辑:

  (1)成交量上去了,港交所赚得多了,所以股价应该有所反映;

  (2)证券及港交所都是牛市的品种,今年毫无疑问是牛市。它们未涨,所以存在机会。

  我认为,第一个逻辑本身是没有问题。港交所代表了香港的证券交易市场,它的收入来源近一半跟交易量有关。因此,交易量上涨,港交所赚多了,股价上涨是合理的。

  但问题在于交易量上涨是建立在什么因素上呢?

  如果是说,短时间内港股的优质股,如:腾讯控股(0700.HK)等,这类平台型公司的数量大幅上升,国际资金要投这些公司就需要来香港交易,导致成交量每天2,000亿。

  在这种逻辑下,港交所估值得以提升,股价大涨是合理的。因为这是一个急速并能维持的结构性改变。

  但2017年以来,所谓的“新经济股票”,其实港股都只不过是多了两只而已。一只是众安在线(6060.HK),另一只是即使上市的阅文集团。美图公司(1357.HK)不算!

  因此,港交所的结构性改革只是在缓慢进行中,不见得对成交量有明显的帮助。

  那港股有些时间段成交量急涨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往往是资金开始过于贪婪、激进导致的。

  港交所的第一次急涨

  例如:今年7月,一个月内恒生指数由25,000点上涨至27,000点,但一天的成交量都没有超过千亿以上。8月初,恒生指数维持升势,到了月末更一度冲破28,000的关口,炒风开始浓烈,成交量连续几天达到1,000亿以上。

  (图片来源:富途)

  资金想到港交所会受惠,当时港交所就创下了今年新高 —— 230.65元。

  (图片来源:富途,港交所股价走势图)

  不过,短短几天之后,大市直泻1,000点,为什么?

  大家都说今年是牛市,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高手的牛市。今年涨的牛股都有明显的基本因素改变作为支撑,言下之意就是资金都是很理性的选择风险及回报率比最好的股票。

  市场上的投资者就赚两种钱,一种是企业盈利上涨的钱,另一种就是交易对手犯错的钱。

  部份投资者突然不理性,短时间内把股价炒得过高,这批理性的高手自然不愿意跟进,甚至会利用你的错误,选择高位沽货,大市亦自然跟随回调了。

  港交所的第二次急涨

  港交所股价应否上涨,除了港股成交量上涨这逻辑以外,还有另一个被我认为是无稽之谈,近乎迷信的逻辑 —— 港交所及券商都是牛市的品种,牛市中它们的股价必升。

  9月18日和9月19日,恒生指数连续两天收盘终于站在了28,000点以上,当时大家都认为牛市正式要来了。虽然,成交量只是轻微上升,但是既然确认牛市要来了,属牛市品种的港交所及券商应该要大涨。

  在那两天里,2,700亿市值的港交所就涨了近6%,其它券商小弟也紧随上涨。

  之后,恒生指数在28,000点徘徊两天后,飞流直下近1,000点,让人大跌眼镜。

  细想一下,牛市品种本身就是一个很粗糙的逻辑,根据过往的经验去假设牛市就一定会出现大成交量,所以,港交所、券商的盈利和股价就应该大涨。

  2017年已经过去了3个季度,恒生指数由22,000点升到28,000点,升幅近30%,但平均成交量却没有明显上涨,完美地用9个月的时间,证明了牛市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的事实。

  今年8月及9月,港交所股价两次大涨,几天后,都以恒生指数大跌1,000点来收尾,背后都指向一个道理。

  那就是投资气氛开始过热,资金贪婪显现,买卖操作出现不理性心态及不理会投资逻辑,这时理性的资金就会马上出来给你纠正,而你付出的就是输钱的代价。

  港交所的第三次急涨

  这样的警示在几天前又发生了。10月16日,市场传闻港交所正考虑要求政府降低股票印花税,港交所盘中曾大涨5%,成交量更创今年新高。

  表面上看是受降低股票印花税消息刺激,但大家心知肚明,调整印花税对股市作用有限。那么多的资金涌进港交所,仍然抱着它是牛市品种,仍然未涨的不理性想法。

  三天过后,也就是美股暴跌30周年的今天,理性的资金再一次证明给你看,当市场集体出现不理性的想法时,市场就要调整了。

  大家都说买股票难,沽股票的时机更难,而港交所股价表现绝对是这次牛市中,你能依靠的一个沽货指标。

  Last but not least,今天这一跌,应该把很多投资者都吓怕了,再加上第四季度投资者将偏向保盈利的态度,过往三季能够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港交所这三次的完美演绎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证明了港股仍然是理性资金作主导,出现雪崩式的下跌机会较微小,看来这次港股真的变回一只慢牛了。

  声明:本人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无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