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相信这句耳熟能详的心灵鸡汤曾鼓励许多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每到节假日,旅游就成了热点词。今年更是如此,一方面中秋节遇上国庆长假,形成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出游热情;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样推动了出境游业务。

携程旅游近日发布的《2017 十一黄金周旅游趋势预测报告》预计,2017十一长假将有超过6.5亿人次国内游、超600万人出境游,创历史新高。截至8月底,在携程报名跟团游、自由行去加拿大、澳新、东欧等目的地的人数订单增长超过100%。

另一旅游网站驴妈妈的数据亦显示,截至目前,在其平台预定国庆出境游的人次较2016年上涨近7成,预计今年国庆出境游总人次同比去年将翻倍。由于机票、酒店等成本上浮,今年国庆出境游整体价格较暑期旺季上涨10%。

旅游行业的火爆亦感染了资本市场。要知道,出门旅游的人数增多,最直接利好的就是酒店、旅行社、景区管理企业,此外也将推动部分餐饮企业的业绩增长。

港股市场上,旅游及酒店相关的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市值也不大。据智通财经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企业市值小于30亿。旅行业务方面,除了香港中旅、珠海控股、东胜旅游在内地有业务,其余企业的业务大都在境外。

9月以来,港股市场上与旅游行业相关的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以酒店板块为例,期内富途牛牛上显示的酒店度假村板块整体涨了7.95%。期内,锦江酒店(02006)涨幅达28.25%,香港里拉(亚洲)(00069)涨幅达13.59%。

旅行社、景区方面,带有央企背景的香港旅游业巨头香港中旅(00308)的股价9月涨幅达18.18%,经营范围涵盖海上交通、旅游地产等多个业务板块的珠海控股投资(00908)在上述期间内股价涨幅亦达7.83%。

那么旅游企业的股价仅仅只是黄金周前夕昙花一现地上涨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长期来看旅游行业的投资价值必定会不断提升。

首先,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2%,国内旅游收入 39390亿元,增长15.2%;入境游客13844万人次,增长3.5%。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增长 5.6%;国内居民出境13513万人次,增长5.7%。

这也推动了旅游行业的高速成长。近年来,中国恒大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互联网+旅游”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30万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在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旅游投资仍能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吸引资本涌入,可见行业发展的潜力性。并且未来在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交通设施等硬件设施改善、假期制度完善等因素推动下,旅游行业仍拥有持续增长潜力。 

另外,目前国内出境游渗透率仍较低。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剔除港澳游后,中国出境游渗透率仅为5%左右。由此可见,未来出境游人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境外旅游业务相关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那落到港股来看,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有哪些值得关注?

香港中旅

香港中旅是大型央企港中旅集团控股的香港旅游业巨头,拥有完整的现代旅游产业链,主营业务为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及客运。该集团旗下主要资产包括香港最大的旅行社、港澳的5间酒店和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两大知名主题公园等。 

在该集团的四项业务中,旅游景区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以2017年上半年业绩为例,来自旅游景区业务的收入约为12.2亿港元,占香港中旅的总收入的51.9%;旅行社业务次之,贡献收入占总收入的23.6%。

虽然过去几年,在互联网旅游平台兴起、传统旅行社负面新闻频出、内地游客赴港旅游热情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中旅的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不过今年以来,香港旅游业露出复苏迹象,香港中旅的业绩也终于止跌回升。

截至6月30日,2017年上半年,香港中旅的收入为23.52亿港元,同比上涨29.23%;净利润为3.74亿港元,同比上涨38.9%。

香港旅游行业的回暖自然也成为香港中旅未来业绩的主要看点之一。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访港旅客近2781万人次,同比增长2.4%;其中内地居民赴港达2089万人次,同比增长2.3%。

另外,蚂蜂窝旅行网的大数据显示,8月香港旅游热度较7月环比增长6.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7、8月整体热度同比增长了近65%。行业的回暖将推动香港中旅在香港的酒店业绩复苏。

今年上半年,香港中旅在港澳的酒店,入住率达到92%,较2016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平均房价也由713港元上涨到747港元。

另一方面,香港中旅正在加快对亏损项目的处置。上半年,该集团完成出售位于内地的扬州维景酒店,获得出售利润2900万港元,这也让其酒店业务利润增长了58%。香港中旅在半年报中称,其将优化资产结构,积极探索酒店资产重组方案。

此举得到了花旗的好评。花旗在研报中表示,香港中旅资产活化的计划有助提升核心盈利,高回报的项目有助重新估值。

此外,香港中旅旗下还有大量的土地和房产。中银国际在其研报中称,香港中旅名下房地产价值(包括位于珠海和安吉的土地,以及位于红磡和旺角的零售物业)相当于1.1港币/股。潜在的资产优化使其房产估值预测还有大量增长空间。德银亦估算,香港中旅的酒店估值约15.3亿美元。

与此同时,香港中旅深耕旅游业多年,手握丰厚的现金流。该集团表示,将聚焦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旅游大省四川和云南以及以广西、海南、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的华南地区,布局优势文化旅游项目。相关项目落地后,亦将成为推动该集团旅游目的地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锦江酒店

作为首家登录港股的纯中国酒店概念股,锦江酒店主要从事酒店营运、管理与特许经营、餐厅营运、客运物流和旅行社等业务。2015年及2016年,锦江集团先后完成收购卢浮酒店集团、铂涛酒店集团及维也纳酒店。这也使得锦江酒店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

目前锦江酒店拥有及管理6398家酒店,以经济型及中端型酒店为主,旗下主要经济型品牌包括七天和锦江之星,中端品牌包括“锦江都城”、 “GoldenTulip”和“维也纳”等。

从2017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其主要收入来源为有限服务酒店,即以经济型和中端型酒店为主的酒店。期内,来自该部分业务的收入共为61.63亿,占该集团总收入的66.9%。

该业务也是锦江酒店上半年业绩增长最快的业务分部,同比增长72%。这主要因为该集团自2016年3月和7月起,分别将铂涛集团和维也纳集团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2017年上半年,锦江酒店实现收入约9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5.3%;股东应占净利达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0.5%。

内地旅游行业的持续增长对于锦江酒店的利好自然不需多表。中投香港在其研报中称,预计在酒店行业复苏强劲的背景下,2017年锦江酒店旗下有限服务酒店板块有望重拾高增长。

另外,锦江酒店在中端酒店方面的布局恰好迎合了消费升级,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据锦江股份披露的7月经营数据,期内各系列品牌的RevPAR(平均客房收入)同比都有所增长。其中,锦江都城系列品牌增长5.94%,铂涛系列品牌增长9.96%,维也纳系列品牌增长1.77%,卢浮系列品牌增长1.69%。

在经过几轮并购整合之后,锦江酒店旗下已经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酒店矩阵。若能进一步整合旗下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将给业绩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珠海控股投资

作为珠海国资委的重要资本营运平台,珠海投资控股旗下业务包括海上交通、绿色休闲旅游及复合地产、公用事业及金融投资事业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海上交通主要提供往来珠海—香港、珠海—深圳的海上高速客轮服务;复合地产包括珠海度假村酒店、圆明新园等项目;公用事业及金融投资事业包括九州港客运码头、城市能源供应、金融信息服务等。

2017年上半年,珠海投资控股收益为1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3%。毛利为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6.7%;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513.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30.5%。

其中公用事业和海上交通运输两项业务为珠海控股投资的主要收入来源。前者上半年收入为8.63亿人民币,占同期总收入69.5%;后者期内收入为2.87亿人民币,占同期总收入的23.1%。

除了旅游业复苏可能让其受益之外,珠海控股的后续看点还有哪些?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三地未来的经济走向将出现新的改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之一,珠海控股以珠海为中心,背靠珠海国资委,涵盖了旅游、地产、公用事业的业务,未来的潜力不言而喻。

并且据WIND资讯显示,珠海控股目前的市盈率为19倍,市净率为0.85。从PB来看,该集团当前估值不算高。并且随着粤港澳湾区的建成,不仅能给珠海控股旗下旅游业务带来更多的客源,该集团位于珠海的相关资产仍具备升值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珠海控股旗下业务太过分散,且旅游景区相关的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低。未来还需看该集团的布局策略和能否提升整体盈利效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