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医药巨无霸——国药集团最大“利润点”的国药控股(01099)近期可能有点焦躁。

  从3月末开始,国药控股股价便“每况愈下”。据智通财经观察,3月21日-5月19日的39个交易日内,该股在阴线拉扯下,已悄然跌落10.01%,每股减少了3.75港元(单位下)。

  股价背道而驰,国内投行机构也纷纷对国药控股投以“白眼”。如国泰君安研报:考虑到医药分销行业增速放缓,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利的行业环境,下调投资评级至“中性”并稍下调目标价至36元。

  评级目标价虽调至36元,但被阴线压制多让的国药控股似乎能量不足,久久未能翻身,徘徊在34.9元水平。

  不过,幸好国内机构的白眼,并未影响到国外投行机构对国药控股的信心,如近期该公司主要股东OppenheimerFunds, Inc.、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等便通过场内好仓,前后合计花费了近7亿增持了该公司股票。

  增持热度让股价“阴转阳”

  沉寂多日且股价疲软的国药控股,终于搞出“大新闻”。

  智通财经据港交最新权益通知获悉,国药控股主要股东OppenheimerFunds,Inc.在5月19日,通过场内增持公司好仓300.88万股,耗资1.01547亿,成交均价33.75元,最高成交价33.777元。变动后持有权益1.327388亿股,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占比11.13%。

  就在OppenheimerFunds,Inc.增持的同一时间,国药控股另一主要股东、名字极为相似的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也大手笔地进行了增持。

  数据显示,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在5月19日,场内增持公司好仓241.64万股,耗资8155.35万,成交均价33.75元,最高成交价33.777元币。变动后持有权益1.074008亿股,占国药控股已发行股份占比9.0%。

  两家名字极为相似的主要股东同一时间增持,真的不是商量后的结果?姑且不论是否协商,但巧合的是,在前一日,上述两家机构也“如出一辙”地拆巨资增持了国药控股。

  5月18日,国药控股主要股东OppenheimerFunds, Inc.通过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334.2万股,耗资4.542951亿,成交均价34.05元,最高成交价34.3元。变动后持有权益1.2973亿股,于公司已发行股份占比10.88%。

  紧接着,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也在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105.12万股,耗资3.85300088亿,成交均价34.865元,最高成交价35.05元。变动后持有权益1.049844亿股,于公司已发行股份占比8.8%。

  两大主要股东共耗资6.728亿做增持,按股市老话:“跟着大股东走,吃喝不用愁。” 因为用近7亿谋未来的人显然是充分了解公司后,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的确,在增持消息传出后,国药控股在二级市场上一改往日弱势,呈现回头。智通财经观察到,截止5月25日,该股开盘便处于高开位置,而最终收报35.7元,涨2%,成交量635.86万股,成交金额1.44亿。

  一季报净利润未达预期

  按道理说,市值近1000亿的国药控股,就凭中国医药商业领域中地位,也不会沦落到要靠“主要股东增持”来带动股价上涨。但事实上,股价近期走弱,或与该公司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有关。

  财报显示,2017年一季度,根据集团合并利润表,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684.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5%;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45元。

  纵然国药控股一季度营收得到上涨,但总体低于业界预期。因为该公司收入增速由2016年的13.0%放缓到了当前一季度的8.4%,这显示了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增长较为疲弱。考虑到医保控费的负面影响,该公司中期业绩增长率或将进一步压缩。

  而净利润增长22.5%则是因为国药控股整体费用率和有效税率的下降以及收购部分子公司额外股权带来的利好结果。

  智通财经看到,2017年一季度,由于规模效应继续体现,该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至2.41%,管理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0.31个百分点至1.16%,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至0.61%。

  经营现金流面临压力

  规模效应让“三费”下降的同时,国药控股在2017年一季度还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从现金流方面来看,国药控股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9.09亿;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62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17亿。

  巨额的经营现金流出,的确引人思考。

  与此同时,智通财经还发现,2017年一季度,国药控股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增加到了146亿人民币。这或许与药品“零加成”等政策实施有关,若行业环境持续“高压”,可以预计,该公司未来的应收账款天数将继续增加。此外,期内,该公司净负债率同比也上升了30.16个百分点至38.92%。

  综合国内医药政策与医药分销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作为医药分销龙头的国药控股显然难以独善其身。依据当前35.7元股价,对应2017年约17倍的市盈率,该股的增长空间并不算太大。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