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6日14:53 新浪港股

  本文来自“雪球”,作者“托尼张”,原文标题为《国产啤酒三大巨头, 燕京前景如何?》。

  国内啤酒市场,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前五名依次是: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其中,华润、青岛和燕京是国产品牌,百威和嘉士伯是洋品牌。这五大巨头的市占率(CR5)在70%以上,可以说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华润啤酒做大做强的路子是并购,在香港市场上市,目前PB为3.16倍;青岛啤酒是老牌子,拥有广泛的口碑,目前PB为2.78倍;燕京啤酒也是民族品牌,目前PB为1.61倍。从市净率来看,燕京啤酒的绝对估值最低,尤其是对于一家轻资产的快消公司而言,1.61倍的PB可以说是很低估。

  从市销率来看,华润286亿营收对应619亿市值,PS为2.16倍;青岛261亿营收对应453亿市值,PS为1.73倍;燕京的年报尚未公布,假设2016年营收下滑9%,则预估113亿营收,对应209亿市值,PS为1.84倍。从市销率来看,燕京居中,数值不大。

  再从毛利率来看,华润2016年年报显示为33.71%,青岛为41.53%,燕京啤酒尚未公布年报,2016年三季度报为40.63%,2015年年报显示为39.93%。从毛利率来看,燕京啤酒不差。

  综合估值和利润率,燕京啤酒估值较低,经营水平在行业内处于中上游。只不过,啤酒行业连续经历了多年的不景气,几大啤酒巨头净利增长呈逐年下滑的趋势。目前啤酒行业公司股票只能以困境反转股来看对,因此PE估值法失效。

  白酒业在2016年全面复苏,尤其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强劲增长,这或许为国内啤酒企业指明了路径。怎样的路径呢?高端路线,差异定价,提升利率水平。

  长期以来,国产啤酒商经常将自己定位为“低端”供应商,走廉价路线,不自觉的将自己打造成为“吉芬商品”。何为吉芬商品呢?就是一种低档品,消费者收入提高,反而减少对这种产品的消费。现在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不在乎喝瓶啤酒节省出来的几块钱,正是迎合了这一点,走高端路线的洋品牌,如百威和嘉士伯才能大举挤占国产啤酒份额。

  例如从净资产收益率拉看,百威的ROE高达17.96%,华润啤酒只有8.06%,青岛啤酒6.43%,燕京啤酒只有悲催的4.71%(2015年)。国产啤酒始终走“薄利多销”营销路子,再加上国产啤酒都是国资控股的企业,经营效率难免低下,因此才会面对洋品牌节节败退。

  话说回来,投资一家困境反转股,就是要在行业最低迷的时候潜伏进去,在拐点出现以后加大买入力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啤酒行业整体消费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从负增长变为正增长,尽管一季度啤酒生产量再度下滑,但受季节影响较大,二季度和三季度是啤酒消费旺季。此外,几大行业巨头正加速进行并购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具体到燕京啤酒上,较低的估值情况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即使反转力度不如预期,也至少能保证不会出现大幅亏损。其次,作为北京国资控股企业,燕京啤酒的改革进程始终落后,公司承诺将最晚于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混改和股权激励方案,有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进行董事会换届。国企改革的落地能否提升经营效率,将是一大看点。

  综合行业回暖、公司估值和混改方案来看,燕京啤酒或许具有中线观察并布局的机会,尤其是春夏季作为啤酒消费的旺季。

  智通加注:华润啤酒(00291)与青岛啤酒(00168)都是港股啤酒股标的,其走势明显好于A股燕京啤酒(000729.SZ),截止发稿,华润啤酒年初以来上涨逾22%,青岛啤酒上涨逾19%。

  青岛啤酒(00168)2016年度净利减少39%至10.43亿元,公司表示将抓住机遇,力争使公司的销量实现高于国内啤酒行业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目标。但是大行们并不看好,德银称青岛啤酒市场份额将持续下滑,予“卖出“评级,目标价为27.22港元。瑞信认为青岛啤酒为了争取维持东部及南部市场分额,而增加广告及推广的投资,公司的成本仍受压,维持“中性”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啤酒税后利润增6.8%至14.19亿元,公司表示主要得益于集团持续推行优化产品组合,中高档啤酒销量保持增长,此外,收购49%股权所带来的裨益预期将会在2017年全面反映。

  花旗近日发表研报表示,华润啤酒(00291)管理层增持增添信心,呼吁“买入”,目标价21.4港元。相对青啤(00168),华润啤酒在中国啤酒业前景更乐观,预计华润啤酒将因营运及销售跑赢对手,毛利率及市占率均可提高。(编辑:何鹏程)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