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02607.HK)、复星医药(02196.HK)、恒瑞医药、东阿阿胶等12家企业净利进入“十亿俱乐部”。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十亿俱乐部成员最爱研发、并购扩张、对外投资和营销。并购成为包括复星医药等1/3企业业绩增长主动力。研发创新则成为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半数以上企业净利过10亿元的主要因素。新医改全面实施压力下,国内制药企业开始向药品研发转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收购优质标的等措施并行获取增长动力。

依赖营销

药品研发成高、时间长,偏重效益型的国内药企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销售体系的构建中。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在12家净利过10亿元的药企中,复星医药、东阿阿胶、华润3九、步长制药、吉林敖东、白云山、天士力、华东制药等2/3企业均在财报中提到营销模式的创新建设对企业业绩有重要贡献。

从各家企业发布的年报中可以看出,销售支出费用占收入超四成,研发费用开支不超过5%。所谓的销售费用主要为人员薪酬、市场费用、会务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宣传)费和运输费等。

复星医药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46.29亿元,净利润为28.06亿元,推动业绩增长的原因是公司高度重视营销能力建设,形成了3000余人的营销队伍,销售网络基覆盖全国主要市场,产品推广和销售能力得到提升。华润3九去年营业收入为89.82亿元,净利润为11.98亿元,销售费用为32.79亿元,占营收36.72%,研发支出仅为2.8亿元,占比为3.12%。东阿阿胶在年报中提到,价值回归是公司3大工程的一,东阿阿胶提出的价值回归主要体现在产品提价。2012-2015年,东阿阿胶旗下阿胶产品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3.4%、17.86%、16.82%和26.19%。

TOPHR最新发布的《2011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显示,在企业内部培训资源分配上,70%的企业着力于营销人员的培训,超过50%的培训预算用在营销人员身上;仅20%的企业会偏向于研发人员的培训。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合伙人赵衡表示,新医改全面实施倒逼制药企业改变营销模式。药企传统营销模式是面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查医生收回扣导致传统营销模式行不通,营销模式创新是制药企业未来趋势。

提高研发

长期以来,药企重销售轻研发被外界诟病,研发人才也一直较为稀缺。尽管中国医药市场庞大,近年高速发展,但药企对研发似乎并不感冒,缺乏激情。在欧美大型药企的研发投入方面,国际新药研发费用大约需要5亿-10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10%。与的相比,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营收占比一直处在低位。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分析称,我国医药企业整个医药销售占比非常高,大大高于国外水平,估算其中用于“带金”销售的费用不会少。

从各企业财报中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销售费用远远高于研发支出。另外,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药品注册申请与审批以及上市后持续研究,成高、周期长、风险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各药企逐渐在药品研发上发力,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华东医药等企业研发支出有明显提升,部分企业产品研发支出上升比例甚至超过了销售费用。

恒瑞医药表示,创新成果的逐步收获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去年,恒瑞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共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复星医药去年共投入研发资金1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3%。华东医药也将药品研发作为重要发展途径,用于研发方面的支出总额为2.64亿元,同比增长21.29%。

据3月24日发布的《构建更规范更具价值的中国医药行业临床学术交流体系》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国外创新性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通常能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但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这一数字往往在5%以下。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不断提升药品研发投入比例,部分企业可以比拟国外创新性药企。以研发领域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为例,去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10.6%。赵衡认为,国内药企未来会倾向于药品研发。“新医改全面实施压力下,药企为保证自身利润会努力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进入医保价格谈判时,仿制药价格会更低一些,相反创新药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目前,部分制药企业转变过去“研、产、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模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源的整合与全球运作上。去年底,苏州药企派格生物医药牵手辉瑞,获得开发糖尿病领域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类药物的授权。

热衷并购

热衷并购也是药企获取业绩增长动力、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的一。

上海医药在年报中提到,去年,公司通过国际化并购进入海外保健品市场,分享行业未来增长带来的收益,同时推进国际化发展。2016年10月,上海医药拟以现金1.88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38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Vitaco60%股权。Vitaco中国业务包括电商销售Healtheries(贺寿利)和Musashi(武藏),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通过当地中国经销商进行“间接销售”。2016年上半财年,Vitaco中国销售收入近1152万澳元。

复星医药在年报中提到,外延式扩张即为寻求通过并购的方式完善产品线、拓展市场空间,并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深度整合降低成、提高效率,加快企业营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复星医药投资并购案例多达11起。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显示,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279起,其中197起为横向整合,10起为纵向整合,财务投资、资运作9起,而业务转型仅2起;去年,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70起,横向整合为60起,纵向整合为2起,业务转型仅1起。

在赵衡看来,药企收购一方面可以合并报表提升企业业绩,另一方面,国内制药企业向药品研发不断迈进,但药品研发时间较长,投入资金较大,期间需要面临更多风险,药企通过并购加速药品研发。赵衡表示,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研发出来一个创新药,最后到临床3期、四期时会被毙掉,过去十年的投入都白费了。这种情况下,国内制药企业往往会选择收购研发能力较强尤其是产品研发已经进入到临床期的企业,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新药,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