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戳此链接报名!

  A股走弱给近期港股泼了一盆冷水。冷水之下,港股多只个股陷入不利。据智通财经观察,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天大药业(00455)周K线陷入困境,期内最低跌幅超过5.77%;最低周报价0.40港元(单位下同),整体表现不如2016年第三季度。

  市盈率高达近140倍

  据2015心血管病年报统计数据,中国百张床位以上医院总购药额为人民币6147.60亿,其中,心脑血管病治疗用药总额为人民币656.45亿,占据10.67%,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心脏病导致了1700多万人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增长到2500万人,其中76%发生在认知不足、医疗条件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心血管病的高发,让该领域成为药品市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有上千家企业竞相角逐。其竞争最为激烈(费用支出超过人民币50亿)的前4类药物分别为心脑血管循环改善药、高血压及冠心病用药、心肌营养药及冠脉循环改善药、调血脂药用药,总共占据心脑血管病用药总额的87.82%.

  尽管竞争几近惨烈,但由于该类药品市场空间巨大、利润回报丰厚,仍刺激着众多企业趋之若鹜。近年来,越来愈多的企业加入到感冒药的战场中,如港股上市药企——天大药业便是其中的一员。智通财经查阅资料显示,天大药业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产品和保健品的医药公司。

  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天大药业心脑血管用药——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的销售收入由2015财年的520万回弹至2016财年的5760万。由于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毛利率较高,天大药业子公司盟生药业的毛利率由2015财年的52.2%升至2016财度的65.9%;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个月(上半年),该产品销售收入为3080万,该子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4.6%升至上半年度的71.8%。

  在心脑血管用药增量的带动下,天大药业整体业绩也开始扭亏为盈。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益约1.93亿,同比增长38.3%;公司股东应占利润656.9万,扭亏为盈;年度溢利1336.7万,去年亏损2301.6万;整体毛利率亦较2015财年明显改善,由50.1%上升至57.4%;基本每股盈利0.32港仙,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27港仙。

  2016年中报,该公司除税后溢利由去年同期670万上升149.1%至上半年度1670万。盈利升得不错,但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上半年度只录得收入9390万,较去年同期下滑8.4%。

  天大药业各期业绩整体向好,短时间也带动了该公司股价回升。从股票日K线走势来看,在业绩报表发出后的几日,该股票日K线走势得到短期止跌,如2016年11月27日中报公告当天,该股涨幅6.74%,最高报价0.51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每股涨0.03元。

  不过,在股价回升的同时,智通财经发现,当前天大药业的市盈率高达139.14倍,对比每股不到0.5港元的股价似乎过高。要知道一至市盈率高达100倍的股票,意味着每年带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只有1%,或者说需要等上100年才会收回成本,而该公司股票市盈率却近140倍,其回报率可想而知。

  组织框架繁重致财务费用上涨

  实际上,心脑血管用药只能算天大药业的重点业务之一,其余还包括儿科用药、感冒及呼吸系统用药、抗感染用药、戒毒药和其它用药。如此多的产品线,该公司也形成了多家控股公司。

  据智通财经观察,目前天大药业旗下的控股公司约9家,且各自负责不同业务。如盟生药业主要负责心脑血管用药以及研发、天大药业(珠海)负责儿科用药、感冒及呼吸系统用药、抗感染用药、研发,香港、悉尼、深圳的分公司则负责营销网络。

  就算子公司众多中,但并未给天大药业带来稳定的业绩贡献。以天大药业(珠海)为例,截止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天大药业(珠海)其销售收入由2015财年的1.2亿增至1.24亿,增长2.6%,毛利率亦由2015财年的61.9%提高至2016财年的65.5%。2016年中期,该公司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5.5%提高至上半年度的66.2%,但销售收入却由去年同期的6370万减少至5780万,跌幅为9.3%。

  分公司业绩贡献不稳,也让天大药业财务运营费用上涨。截止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该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增长与销售收入增长基本同步,由2015财年的4370万增加至2016财年的5110万。而2016财年的行政费用虽减少15.6%,由2015财政年度的5940万下降至5010万,但是在分公司盟生药业2015财年停产期间的若干非直接制造成本归类入行政费用所致。简单理解,行政费用减少是停产的“功劳”。

  与此同时,2016年中期,该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由去年同期的2650万减少至上半年度的2580万,减少约2.9%。行政费用由去年同期的2620万下降至2380万万,减少约9.0%。追溯其因,这并非是该公司集约化效益的结果,而是人民币期内贬值的结果。若未来随着人民币与港元的兑换比例回到之前,那该公司的相关费用有可能是增长而不是下降。

  用现金撬开抗癌药物大门

  当然,在分公司业绩贡献不稳之际,天大药业也在响应近年国家提倡的“健康中国”战略,于2013年收购澳洲保健“和谷”HerbValley业务,开始积极拓展保健品业务,布局大健康领域。

  据智通财经了解,从收购至今,HerbValley系列保健产品已进入超过200间品牌连锁实体店,旗下又增添了30种产品,包括麦卢卡蜂蜜产品、维他命矿物质系列、个人护理产品及美容产品。其中麦卢卡蜂蜜作为该系列的主打产品,将会成为天大药业重点向市场推介的产品之一。截止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来自保健产品的收入由2015财年的210万提升至2016财年的320万。

  天大药业保健品业务年增长52%,其实与我国保健品市场增速有关。2014年,我国保健品行业产值为人民币2083亿,同比增长了28.26%;2015年,我国保健品消费市场规模约人民币2198.53亿。预计2017年我国保健品行业产值将达到人民币4419亿,2021年达到人民币11035亿,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71%。

  结合目前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潜力,不难发现,保健品业务板块有望成为天大药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另外,在保健品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天大药业2015年底还透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花费387万美元与 ASLAN签订投资协议,认购ASLAN的C轮优约先股205万股。

  用387万美元的代价买205万C轮优约先股,ASLAN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智通财经在公开资料中看到,ASLAN的专注亚洲高发癌症,研发免疫疗法与标靶抗癌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其拥有四项研发中的独特药物,包括ASLAN001、ASLAN002,、ASLAN003及ASLAN004,均针对多个适应症,包括胃癌、乳癌及炎性疾病等。发展到2016年8月10日,ASLAN宣布必治妥施贵宝向其重新收购ASLAN002在中国、澳洲、韩国、台湾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权利,因此ASLAN将收取1000万美元的签约金,并有权依开发阶段与法规核可进程,收取逾5000万美元的里程金,及分享未来药物全球销售金额所提取的权利金。此外,ASLAN就ASLAN001现正进行胃癌、胆管癌及乳癌的第二期临床试验。迄今为止,ASLAN在相关肿瘤治疗药物研发方面进展较好。

  从ASLAN的进展以及各大跨国药企认可程度来看,天大药业用现金的方式打开抗癌药物市场大门并不算失败,因为毕竟“买到了未来”。同样,看到希望的投资们也在当天为该公司的股票注入了一丝活力,截至2016年8月10日,该股上涨3.23%,成交147万股。

  不过,387万美元(约3000万港元)的代价对于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1.93亿的天大药业而言似乎有点大,这难免会加大自己财务压力。但智通财经发现,在期内,该公司年终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约3.94亿。支付近3000港元用作收购后为何现金流还如此充裕?这与2015年7月天大药业向上海医药(02607)全资附属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配售约2.8亿股新股不无关系,按约定配售新股作价约1.1亿,每股配售价0.39元。配售所得款项用于营运及业务发展资金。在配售完成后,该公司大股东兼执行董事方文权持股量由63.9%降至55.56%,而上海实业医药持有13.04%成为第二大股东。

  对于邀上海医药入股,当时观点认为,天大药业可借上药医药分销渠道和连锁零售网点的优势,开拓市场,而上海医药也能借天大药业在香港、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及地区的营销经验及销售网络,将其业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入股至今,无论这个“双赢”局面是否实现,但起码1.1亿的配售收入着实为天大药业的现金流提供了有力支持。

  纵观天大药业,即便是有上海医药作为二股东撑腰以及积极开拓抗癌药物和潜力无限的保健品业务,但就目前仅依靠增量不稳的心脑血管产品、儿科用药等产品作为业绩支撑,不排除该公司未来仍难有作为。依照当前每股0.42港元的股价,对应139.14倍市盈率,投资们还是握紧方向盘较好,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文/田宇轩)

责任编辑:张海营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