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14:36 智通财经网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深港通正式开通后,对于投资者来说,远离问题个股至关重要。就像此前李小加曾提醒内地投资者高度警惕问题公司,近日,致同咨询服务(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汤飙对如何避免涉嫌造假公司提出五大黄金定律。

  详尽调查公司情况再出手

  智通财经了解到,汤飙五大黄金定律中包括,要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合理;财务数字是否过于美好而缺乏可信度。除了通过财务总监了解公司状况外,投资者同时应该跟公司的市场推广部、销售、仓务等部门员工接触,更全面了解公司的营运状况;此外应尽可能了解集团的子公司、供应商、客户状况。

  此外,在投资某家上市公司之前,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做全面详尽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法律、商业等方面,“这些不同范畴的尽职调查互相呼应并且吻合,一旦出现任何破绽,投资者就需要格外留意其中是否有任何造假的嫌疑。”汤飙表示。

  汤飙建议,投资者可以通过行业对比分析,利用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行业分析,将行业均值与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找出疑点、客观分析。同时,纵向分析追踪个股多年的业绩情况可以了解其成长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横向对比了解标的的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等可以有效对其财务指标合理性进行辨别。

  今年涉嫌造假个案有40家

  由于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为上市圈钱、保壳等,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汤飙称,财务报表造假的最主要目地就是粉饰业绩,而粉饰业绩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收入和利润。一般情况下,公司主要通过关联交易或者虚构客户来虚增收入,这种做法会产生大量的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暴露,但长期以往,应收账款的数字越滚越大,企业则会通过制造假的银行证明或者谎称进行某项投资来掩盖巨额的应收账款,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在现金流量表上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

  某些情况下,由于虚增的销售利润无法在现金流上收回,因此造假企业索性虚构新增大量的投资,比如采用高溢价对外进行股权收购,或者串通第三方进行虚假投资等。

  汤飙提醒道,“造假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小公司,过去三年,有超过一半的造假企业的市值超过30亿港元,甚至有38%的问题企业的市值达到50亿港元”。

  汤飙认为,以行业为例,建筑工程、材料化工行业较多涉嫌造假公司。根据致同公布的香港上市公司怀疑造假个案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涉嫌造假个案有40家,与前两年的数字保持一致。其中,涉嫌造假公司的总部大都设于北京、福建、广东等。同时,这些问题企业,截至公司IPO之际,逾六成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在公司服务年期少于3年;而且超过三分之二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的年龄为40岁或以下。

  多家公司遭沽空机构狙击

  2015年7月15日,汉能薄膜发电正式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至今仍然继续停牌中。

  智通财经了解到,2016年同样有多家公司遭沽空机构强烈狙击。

  9月28日,新昌集团(00404)遭匿名沽空机构狙击,直指非执行主席损害股东利益。匿名分析报告称,新昌集团的非执行主席林卓延正利用公司作为“私人垃圾场”,弃置一些有问题以及不能产生收入的地产项目,牺牲股东利益。而公司的营运现金流及投资现金流于2013年、2014年、2015年,以致2016年中期的运营现金流均为负数,最近更是削减长期派息标准,匿名分析表示严重关注其债务问题。

  从8月11日到9月8日,Emerson3次发布报告狙击华瀚健康(00587)造假,并给予“除牌”评级。

  7月份,沽空机构Glaucus建议强烈沽售德普科技(03823),认为德普的价值等于零。并在报告引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商务部(SAIC)的资料显示,德普有夸大其业绩,称其明显涉及欺诈。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