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16:27 新浪港股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财经讯 10月12日下午消息 买卖港股,如何避开财务造假的老千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致同(Grant ThorntonLLP)发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研究报告,指今年约有40家上市公司涉及造假,与去年相似,预计明年也会有约40家。在行业方面,建筑、化工类行业造假公司最多,而新上市1-2年更是“危险期”。研究还发现,超过60%的造假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上任年期少于3年。

  致同的报告研究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的三年期间在港股市场财务造假的事件,发现造假公司总部主要在北京丶福建、广东和江苏省,其中超过一半市值超过30亿港元。合伙人汤飚指出, 过去三年被指财务做假公司数目,每年均在30至40间, 该行预期明年约有40间公司被指财务造假。在行业方面,建筑工程及化工业的公司造假的个案有上升趋势。在全部财务造假案件中建筑工程行业造假公司占约38%,而化工行业则占21%。

  汤飚认为,其中原因包括建筑工程涉及回款年期较长,而且涉及多种复杂及专业的审计及评估,因此造假出现的几率较高。在上市时间方面,该行认为新上市1至2年的公司造假风险较高,因为不少公司为求上市会美化其业绩,上市成功后出现资金不足或业绩下滑的机会较大,是高危企业。另外研究也显示,上市超过5年的上市公司造假占比大幅上升至59%,汤飈认为这是由于港交所和证监会对新上市公司IPO过程监管趋于严密,另外近年经济情况转差,让不少原来已有问题的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被揭发财务造假。

  研究中发现,超过60%的造假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上任年期不足3年。致同认为这种情况反映合资格财务总监不容易聘请,不少中资公司来港上市时财务总监不符合香港资格,因此需要在香港另聘财务总监。该行建议投资者多查看公开资料,甚至实地考察, 以避免投资有财务造假的公司。

  汤飈还指出,不少企业财务造假与沽空机构及传媒报道也有关系,研究中涉及的案件有44%触发点是遭沽空机构狙击,该行认为这些企业的“出事”有些被动。他认为,如果公司遭到沽空机构狙击,最好是先停牌,再发通告澄清事件,对股东是较好的。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