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0日07:47 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 面包财经

  近日,香港上市公司电讯盈科(00008.HK)旗下音乐在线音乐串流供应商MOOV,在其脸书官方页面公开力挺“港独”艺人何韵诗,声称要永久录用,引发巨大争议。作为电讯盈科大股东的李泽楷意外躺枪,身陷舆论漩涡,被媒体影射为支持“港独”。电讯盈科随后发出声明,予以辩驳。

  将电讯盈科与“港独”牵连确属匪夷所思,不过这的确是一家非常有故事的公司,并且曾经是腾讯的大股东。李泽楷在十多年前凭借对电讯盈科的资本运作,身家曾一度超过其父亲李嘉诚;但却因为在上市前就清仓了腾讯的股份,少赚千亿。

  电讯盈科:香港本土电讯巨头 中国联通是二股东

  电讯盈科总部位于香港,参控股公司数目多达40家。其持有的香港电讯是香港本地首屈一指的电讯服务供应商及领先的固网、宽频及流动通讯服务运营商。电讯盈科还经营多媒体和娱乐业务,MOOV就是其旗下的一个品牌。截止去年底,李泽楷持有电讯盈科28.4%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中国联通持股18.70%,是第二大股东。

  去年,电讯盈科营收约393.17亿港元,净利润为22.95亿港元;尽管营收增长但利润较上年下跌超过三成。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财报数据绘制的电讯盈科近年来营收和利润走势图:

  中国联通(2008年之前为中国网通)自2005年成为电讯盈科的第二大股东后就一直未变,中国联通在电讯盈科拥有董事会席位,而且相互间有不少业务往来。据电讯盈科财报披露:2015年其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数据服务约12851万港元。电讯盈科其实可以算作一家有国企背景的港资公司,媒体映射其支持“港独”其实多少有些“哗众取宠”。

  长袖善舞:李泽楷身家曾超李嘉诚

  现今电讯盈科的股价在5港元左右徘徊,总市值不到400亿港元,但在上一轮互联网泡沫时,市值超过4500亿,李泽楷单凭在电讯盈科中的持股就几乎问鼎香港首富。

  2000年前后,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涨势凶猛。经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资本运作,李泽楷掌控的电讯盈科股价也跟着猛涨,一年多上涨数百倍。2000年2月15日电讯盈科的最高市值超过了4660亿港元。以当时李泽楷持股37%的比例计算,仅持有电讯盈科的股票身价就高达1724亿港元,被称为“小超人”。身价甚至短暂比肩其父亲李嘉诚。

  不过,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电讯盈科的股价暴跌,最大跌幅超过95%,诸多高位接盘的股民欲哭无泪。李泽楷虽然账面身家也受损,但在整个电讯盈科的运作中其实已经大笔套现,而且电讯盈科手握大笔现金可供后来的运作。

  上市前清仓腾讯股份 少赚两千亿

  不过真正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电讯盈科曾在腾讯上市前两年清仓所持股份,少赚近2000亿。

  1999年电讯盈科以220万美元购入腾讯20%的股票。时隔不到两年,李泽楷就将腾讯股票以1260万美元卖给南非的MIH控股集团。当时的电讯盈科现金流其实非常充足,手持现金逾10亿美元,同时投资了超过50家公司。

  在当时来看,电讯盈科的投资其实已经相当成功,一年多获利超过4倍。但如果持股至今,这些股份的价值接近2000亿,而且单靠分红就早已经回本,仅仅所持腾讯的股份市值就比当前电讯盈科总市值高1000多亿。

  MIH当时不仅接过了李泽楷手中的腾讯股份,还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为腾讯的大股东,并一直持股至今,当前持股比例仍然超过33%,以昨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超过5400亿。在持股的十多年间,单靠分红就已经回本。

  不过,即便是电讯盈科没有出售腾讯股份,能否像MIH那样与管理层十多年相安无事,安于做一个充分放权的大股东,也是未知数。

  电讯盈科不是那么简单。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独家授权面包社发布。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请勿根据本文内容作出任何投资决策。作者及面包社不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责任编辑:王琳琳

相关阅读

广大股民如何闯过A股高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高考。可是人生有太多的高考,特别是股市。我们拎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堪比走独木桥的高考,甚至一不小心踩上个地雷,绝对让你开始怀疑人生。那怎样才能闯过A股的地雷阵呢?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财富终究是幻影

我们可以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崩溃的时点。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也不可能知道)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切性到底是什么,但只要人们在金融活动中依旧保持着冲动的动物性特征,危机肯定会再次爆发。

政府不应以保姆心态看企业破产

政府应是市场的裁判员与调解人,但不必以“保姆”甚至“父母”的心态对待企业的破产。政府应尽量少地甚至在多数领域完全不卷入市场主体的竞争中,创造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与透明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苏宁收国际米兰让意大利人咋想

一个国家在足球上取得国际性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运气,而是一个可持续足球产业生态系统的产物,这个生态系统从股东,到足球赛,各方都需要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知名球队和球星不过都是足球产业的终极产品,“出口”后取得国际效应。

0